在我国的每一省每一个市,甚至每一个县域,都有多家地方农特企业,经营着当地特色食品的农特品牌,但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瓶颈,那就是只在当地叫得响,受困于局部市场,难以走向全国,而这些地方农特,一旦打开任督二脉,成功走向全国,则能够取得爆发式增长。

农特产品新零售(新农特产品如何突破局部)(1)

比如周黑鸭,本是一个地方性卤制品店,经过品牌升级后,迅速打开全国市场,年销售额达到几十亿元;

再比如王老吉,一个地方性凉茶品牌,本来一直局限于东南市场,难以突围,后来请专业的营销策划公司,进行全新的品牌定位,很快打开全国市场,销量突破百亿。

这几年,我们接触了不少地方性农特品牌,有些资质很好,仅在当地销售额就能达到几亿元,但要再突破,就难了。

比如江苏徐州,有两个县盛产牛蒡。当地的牛蒡企业有几十家,做得最好的企业,除了在当地销售旗下产品,还将产品出口到国外多个国家,但就是打不开国内其他城市的市场。

农特产品新零售(新农特产品如何突破局部)(2)

经过初步了解,我们发现,这家企业在当地市场上销售的牛蒡产品所使用的商标,居然没注册下来,这种严重的错误,居然“明目张胆”地犯。你要知道,一旦被商标持有人发现,控告到法院,少不了一笔价值不菲的赔偿费。

当时我们提的第一个建议就是,赶紧换包装、换品牌名,哪怕这个牌子经过多年的经营,在当地已经耳熟能详,也得忍痛换掉,因为你这是在帮别人养儿子,还随时等着别人来告你。

接着我们就发现这家企业,营销团队不健全,老一代的年纪太大,新一代的实力太差,可谓青黄不接。

再随着深入了解,发现在品牌包装与营销宣传上存在不少问题。

这可是当地的龙头企业。

农特产品新零售(新农特产品如何突破局部)(3)

怎么说呢?只能说,这些当地的农特龙头企业,是在老一辈创始人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打拼起来的,加上多年开发、维护的人脉关系和渠道关系,在当地获得了不错的发展,而一旦离开当地,就犹如无根之木,很难再有大的发展了。

此外,我们还发现,目前不少地方农特企业,老一辈的企业创始人(老板),已经把交接棒传给了80后、甚至90后为主的子女。这些“二代企业接班人”思维更活络,也更有雄心壮志,大都想在父辈多年积累的基础上大展拳脚,有所作为。

农特产品新零售(新农特产品如何突破局部)(4)

这个时候,对于地方农特企业来说,新掌门更需谨慎。

按照易经里的说法,二代领导们大都徘徊在“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的三个级阶段之间。这一跃,能否飞龙在天,很重要。

如何不辱使命,少走弯路,真正壮大家族企业?对营销策略的制定,尤其关键。

在当前这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年代,正是地方农特品牌突破局限,走向全国的最佳时机。

如何把握好这个时机,打造一个全国知名品牌?我这里简单提个“守正出奇”思路。

所谓“守正”,也就是要练好内功,把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包装做扎实。

要打全国市场,不可能上一揽子产品,必须挑选最具优势的产品,单品作战,更轻更快地切入市场。

比如前面提到的牛蒡企业,他们就有牛蒡茶、牛蒡酱、牛蒡汤、牛蒡零食、牛蒡饮品等一系列产品,到底选哪个作为主打的拳头产品?这个选品的工作一定要做好。

定好产品后,就需要对产品进行特色分析,卖点梳理,进行全新的品牌定位,包括人群定位、渠道定位、价格定位,围绕全新的品牌定位,设计包装、制作宣传资料,拍摄视频宣传片,建网站、公众号、官微、官抖等,这些都是“守正”的基础工作。

这些工作,如果企业操作起来有困难,可以借助专业的营销策划公司来协助完成。有些钱不能省,看似省了,实则是浪费,因为花钱请外脑,不是花费,是投资,是为了赚回更多的钱。

农特产品新零售(新农特产品如何突破局部)(5)

围绕着产品的基本功做好了,接着就看怎么“出奇”了。

借助没有区域限制的互联网,进行各种形式的创意宣传,尝试事件营销,讲好品牌故事,与消费者做好互动,尽可能做到出奇制胜。

比如河南的辣条品牌卫龙,通过借势热播电视节目跑男,借势周星驰电影《逃学威龙》,炒作其天猫旗舰店被黑,并把产品包装设计成苹果手机风格等,硬是把一个地方性低端零食做成了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网红辣条品牌。你可以回头看看,他们每一次成功的营销,都与“出奇”脱不了关系。

农特产品新零售(新农特产品如何突破局部)(6)

图片来自卫龙官网

综上所述,地方农特企业如果想做大做强,做出一个全国知名品牌,需要顺势而为,借势营销,与外脑联手,做到出奇制胜,方有机会真正打开局面。

食令,重塑对食物的信仰!

致力于地方农特品牌的整合营销传播服务和战略合作开发,从选品、定位、渠道、推广、传播的规划到协助企业完成专业团队搭建、项目执行管控的管家式服务,协助农特品牌建立区位优势、走向全国、全球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