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58集诸葛亮吊丧(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1)

诸葛亮屯兵五丈原,屡次派人到魏兵营前挑战,魏兵无论如何不肯出战。诸葛亮就派遣使者送信进魏寨。司马懿当着大家的面开启,发现盒子里面盛着女人穿的衣服和胭脂花粉之类的化妆品。另外,信中挖苦司马懿身为大将,不敢出战,跟胆小的妇女没有什么两样!如果不敢出战,就接受妇女的衣服与化妆品,承认你像女子那样胆小;如果你还有点男子气概,可对来使约定日期交战。

司马懿看完信,当然气得不得了,但表面上却若无其事,笑嘻嘻地说:“诸葛亮将我看成是女子,我的胡子都一大把了,就是想当女子也当不起来。”他将那只盛妇女衣服的化妆用品的盒子收了下来,还隆重地招待使者。他殷勤地问使者:“你们丞相饮食的情况怎样?睡得好吗?处理公文忙不忙?”

使者不知道司马懿的用意,如实回答:“丞相起得早,睡得迟。凡是罚二十军棍以上的公文都亲自批阅。吃得很少,一天不过几升米。”

司马懿高兴地对魏营诸将说:“诸葛亮食少事烦,怎么能长久支撑下去呢?”

使者回来见诸葛亮,具体汇报经过情形,说是司马懿认为丞相食少事烦,难以持久。

诸葛亮听了,叹了一口气说:“司马懿对我了解得真深刻呀!”

主簿杨颗说:“我以为丞相事无大小,都亲自处理,大可不必。司马懿的话,很有道理呢!”

诸葛亮流泪说:“我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我受先帝托孤的重任,只恐怕别人不像我那样地尽心尽力,所以事必躬亲。”大家听了他的话,也都感动得流下泪来。从此以后,诸葛亮觉得神思不宁,身体越来越差,因此诸将也都不敢进兵。

再说魏将知道诸葛亮羞辱主将司马懿,个个气愤不平。于是,司马懿假意上表请战。

曹睿看完奏章后,问身边的官吏:“司马懿坚守不出,现在为什么又上表求战?”

卫尉辛毗说:“司马懿本心并不想出战,一定是因为诸葛亮羞辱他,众将忿怒,气愤难平,所以特地上表,希望陛下颁发诏旨,平伏诸将求战之心。”

于是曹睿向诸将宣布:“如果再有人敢要求出战,立刻以违反圣旨论罪。”众将只得奉诏行事。

诸葛亮知道后说:“这是司马懿安定三军的办法。”

姜维问:“丞相怎么知道的?”

诸葛亮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天下哪里有千里请战的道理?这是司马懿因为将士忿怒,所以用曹睿的圣旨来压服众人之心。现在又将这件事传播出来,是为了使我军宽下心来,麻痹松懈,丧失斗志。”

这时,忽然费祎从成都来报告:“魏主曹睿闻知东吴三路进兵,亲自到合肥前线督战。魏国谋士满宠设计烧掉了东吴的粮草战具,吴兵中变病流行。陆逊约会吴王前后夹攻,不料送信人被魏兵抓住,机关泄漏,吴兵只得无功而回。”

诸葛亮听到这一不幸消息,长叹一声,昏倒在地。众将急数,过了好长时间,方始苏醒过来。诸葛亮叹气说:“我的心很乱,旧病复发,恐怕活不长了!”

三国演义58集诸葛亮吊丧(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2)

第二天,他吐血不止,但仍旧带病处理公务。诸葛亮知道自己病势日重,危在旦夕,就乘姜维人帐问安的机会,把自已写的兵书传给了姜维,并将蜀国在军事上的安排作了交代。

姜维走后,诸葛亮唤马岱进帐,附着他的耳朵告诉他密计,要马岱在他死后,依计行事。

马岱领计后离帐,杨仪进帐。诸葛亮给了杨仪一个锦囊,秘密嘱咐他说:“我死以后,魏延必反。如果魏延反了,你在临阵时拆开锦囊,那时自会有人除掉魏延。”

诸葛亮气息奄奄,仍不忘战事,不忘蜀汉,将身后之事一一交代完毕后,重又昏倒,到晚上方始醒来。后主刘禅知道诸葛亮病危后,大吃一惊,派尚书李福来问安,同时征询诸葛亮对后事安排意见。诸葛亮叮嘱:国家制度,不能轻易改变。原先所用的人,也不要轻易排斥不用。自己的兵法已传给姜维,姜维会继承其的遗志,为国家出力。自己命在旦夕,另有遗表上奏给天子。李福听了这些话后,匆匆告别而去。

诸葛亮支撑病躯,叫左右将自己扶上小车,出寨视察各营,觉得秋风吹面,彻骨生寒,回到帐中,病转沉重,就上表给后主,要求在他死后,不使自己家中内有余帛,外有余财。他又召唤杨仪到榻前,嘱附他说:“我死去以后,不可发丧,一营一营,慢慢退兵。如果司马懿来追,你可以布成阵势,将我的木雕像安放在车上,推出军前,大小将士,分列左右。司马懿见了,一定会被吓走。”

这时,诸葛亮又昏死过去了。众将正在慌乱之时,李福又返回到帐内,看见诸葛亮昏厥,口不能言,放声大哭说:“我误了国家的大事了!”

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又醒过来了,看见李福立在榻前,说:“我已经知道你重新再来的用意了。”

李福说:“我奉天子之命,问丞相百年之后,应当由谁来继任?我刚才心情太乱,走得太急,忘记询问,所以赶紧返回。”

诸葛亮说:“我死去以后,可由蒋琬继任。”

李福又问:“蒋琬之后,谁来继任?”

诸葛亮说:“费祎。”

李福再问:“费祎之后,应当由谁继任?”诸葛亮没有回答,大家近前一看,原来诸葛亮已经死去了。当夜天愁地惨,星月无光,天地为之动容,山川为之哭泣。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他毕生的最大遗憾。那一年,诸葛亮五十四岁。

三国演义58集诸葛亮吊丧(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3)

诸葛亮死后,姜维、杨仪遵照诸葛亮遗命,不敢举哀,传下密令,要魏延断后,各处营寨,有计划地一一撤退。

再说司马懿见蜀军这几天毫无动静,料定诸葛亮已经死去,传令全军出击。但他刚出寨,又怀疑这是诸葛亮的诱兵之计,就勒马回寨,派夏侯霸带领几十名骑兵悄悄出发,到五丈原去探听虚实。

夏侯霸率领骑兵到五丈原察看时,不见一人,赶忙报告司马懿:“蜀兵已经全部退去了。”

司马懿顿足说:“诸葛亮真的死了!赶快去追!”他带着两个儿子率领大军一齐杀奔五丈原来,摇旗呐喊,杀进蜀寨,果然没有一人。司马师、司马昭到后面去催兵前进,司马懿一马当先,领着先头部队去追,一直追到山脚下,忽然山后一声炮响,喊声大震,只见蜀兵回旗返转,树影中飘出中军大旗,上面写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司马懿一见,大惊失色,仔细望过去,只见蜀军中几十员大将,拥出一辆四轮车来,车上端坐着诸葛亮,羽扇纶巾,十分潇洒。司马懿吓得手脚发抖,自言自语地说:“啊呀,不好!诸葛亮还活着呢!我轻入重地,又中了他的计啦!”

司马懿勒转马头就走。背后姜维大叫:“贼将别走!你中了我丞相的计了!”魏兵魂飞魄散,丢盔弃甲,抛戈掷戟,各逃性命,结果自相践踏,死伤了许多人。

过了两天,乡民告诉魏军:“诸葛亮果真死了,只留姜维带二千兵断后。前天车上的诸葛亮,是个木头人。”

司马懿叹气说道:“我能料诸葛亮的生,却不能料诸葛亮的死。”从此蜀地就有了这样一条谚语:“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