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一个不太暖和的周六赵晨汐组织志愿者带着20多个学生走进了沈阳市城市规划展示馆除了参观,赵晨汐还引导学生们以立体创作的形式完成了一幅幅“心中的城市”美术作品这样的公益行动,几乎每周都在进行,她称其为“美育播种计划”事实上,11年来,80后的她一直走在公益的路上她说,想为孩子们推开一扇“梦想之窗”而这“窗”或许可以延伸出一门艺术,或许促成一种职业规划,亦或许为未来期许里埋下一颗随时可发芽的种子,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一个小女孩的公益之路?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一个小女孩的公益之路(11年公益路80后的她)

一个小女孩的公益之路

4月17日,一个不太暖和的周六。赵晨汐组织志愿者带着20多个学生走进了沈阳市城市规划展示馆。除了参观,赵晨汐还引导学生们以立体创作的形式完成了一幅幅“心中的城市”美术作品。这样的公益行动,几乎每周都在进行,她称其为“美育播种计划”。事实上,11年来,80后的她一直走在公益的路上。她说,想为孩子们推开一扇“梦想之窗”。而这“窗”或许可以延伸出一门艺术,或许促成一种职业规划,亦或许为未来期许里埋下一颗随时可发芽的种子。

萌生想法后

她每周末都去“艺术支教”

赵晨汐,今年35岁。2010年起,她便走上了公益之路。那时,她还在鲁迅美术学院读研究生。可她觉得,自己有时间有精力,应该做点更有意义的事。

“我当时上网搜索沈阳的公益团队,没想到就这样加入了其中。”赵晨汐说,自己从小就学画画,在校期间就创办了个人美术工作室,凭借这方面的特长,她顺利成为了一名“艺术支教”的志愿者。此后的一个学期里,她每个周末都出现在位于于洪区的一所希望小学。那时的赵晨汐,每周要从学校走到地铁站,换乘地铁到站后,还要坐上私人三轮车奔赴学校。如此一番折腾,半天的时间就过去了。不过,赵晨汐非常享受那段时光。她直言,那时的自己风雨无阻,只为了看到那一张张质朴的脸庞,看他们在自己的指导下,一笔笔画出梦想与憧憬。

从参与者到组织者

她走了11年公益路

一晃11年,赵晨汐始终走在公益的路上。她先后在沈阳、丹东等多所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艺术支教”。而这样的付出,也让她不断地思考与求解。授课过程中,她了解了太多孩子们背后的故事,也看到了令她不解的情绪与反应。她开始研修心理学艺术疗愈,而且先后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艺术疗愈师、中级心理团体训练师、高级职业生涯规划师等职业证书。她说,那是急切的希望变成的动力,她终于可以更懂孩子,可以更好地打开他们的世界,为他们送去更契合心理的温暖。

公益之路也让赵晨汐不断成长。11年来,她从一名普通的学生志愿者变成了公益组织带头人,如今她已经是辽宁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在教育扶贫探索的道路上,她又开拓出在美术馆、博物馆、规划馆、科技馆、户外等场地授课,带领省内8所学校的孩子们走出校门,切实拓展了同学们的视野,让实践更生动,让美育更升华。

不断奔赴

要为孩子们推开“梦想之窗”

眼下,赵晨汐启动了“美育播种计划”。她说,要带更多的学生走进城市各类展馆,还开辟了一条城市人文历史线路。“在每一次公益活动中,我都会给孩子们发一个打卡手册,让他们一边参观,一边听讲解,一边进行知识‘打卡’,而最终我们还会对他们进行艺术上的引领,捕捉艺术点现场创作一幅画。”赵晨汐说,这样的“行走的课堂”,不仅是一次探知之旅,更是一次美好的梦想之旅。

“我是艺术教育的实践者,更是艺术教育的受益人。我希望能将自己的所学所得以公益的方式传播给更多的学生,为他们推开一扇‘梦想之窗’。”赵晨汐这样说。在公益的路上,她也带领着更多青年、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也让“行走的课堂”越发精彩,让公益之路越走越有力量。

公益的梦想还有很多,赵晨汐在慢慢地实现。近期,她又筹建了“青少年家庭公益服务团”,让公益与社会实践在青少年群体落地生根。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

作者:刘宏伟

来源: 沈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