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薛维睿

鲁迅一生骂人无数,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对郭沫若的评价,说他是“才子加珂罗茨基(流氓痞棍)”,相比起来,郭沫若骂鲁迅那句“一位不得志的FASCIST(法西斯谛)”却没那么有名。

归根结底,在很多人看来,鲁迅是骂对了的。

郭沫若张琼华结婚了吗(郭沫若和张琼华)(1)

郭沫若

说起来,鲁迅和郭沫若虽然素未谋面,却有一些相似的经历,比如都留学日本,学的皆是医学,却对文学更感兴趣;再如他们都在接受了父母的包办婚姻之后,让自己的原配妻子独自守在公婆身边数十年。

不同之处在于,鲁迅对待原配妻子的态度是矛盾的,他虽然后来娶了学生许广平,但至少曾经决定和朱安一起牺牲,也过了长达七年抄古碑的独身生活。反观郭沫若,虽然他曾说“我们(他和张琼华)都是旧礼制的牺牲者”,但纵观他数次婚姻和几段婚外恋,很难说他真的做出过什么牺牲。

郭沫若和张琼华结婚那年20岁。他在前一年收到母亲的家书,说是给他订下一门亲事。时值武昌起义爆发,正在成都念书的郭沫若剪去辫子,接受着日新月异的思想,虽然对包办婚姻很不情愿,但看母亲信里“门当户对、生得好、读过书、天足”等等描述,还是对新娘多了几分期待。

张琼华是四川乐山苏溪镇人,张家和郭家的确算是门当户对。张家是田租200多担的大家庭,张父中过秀才,把女儿送去念过私塾,只是读的皆是《女儿经》、《列女传》一类。

婚礼当天,郭沫若揭开盖头大失所望,新娘不仅长得不合意,还是裹足的小脚女人,他后来在《黑猫》里形容他的感受,“隔着口袋买猫儿,交定要白的,拿回家来才知是黑的。”

郭沫若新婚之夜也不想过,拿着本《庄子》读到天亮,第二天去张家回门,又拿着本《文选》躲避。五天以后,郭沫若坐船回到了成都。

郭沫若张琼华结婚了吗(郭沫若和张琼华)(2)

张琼华和郭沫若母亲

一年之后,郭沫若去了日本。反思这段婚姻,郭沫若悔不当初,“我一生如果有应该忏悔的事,这要算是最大的一件。我始终诅咒我这项机会主义的误人”。

在日本期间,他写信想要解除婚姻,但郭夫郭母拒不同意,郭沫若在信里写道,“父母不愿意离她,尽可以把她养在家中做个老女,她也乐得做一世的贞姑”,“我们都是旧礼制的牺牲者,我丝毫不怨恨你,请你也别怨恨我吧,可怜你只能在我家中做一世的客,我也不能解救你”。

郭沫若在日本的十多年间,张琼华唯一的念想就是郭的来信,每次她都去婆婆屋里听她读信。郭母心疼儿媳,劝她给郭沫若写信,让她去日本看一看他。张琼华后来找人帮她写过一封信,委婉地提到了去日本的事,只说“千里迢迢,妻年轻妇女似不便抛头露面,落别人之议论,我夫脸面又存于何地。”

郭沫若没有回应这封信,只在后来给弟弟郭翊昌写信时附了一句,“八嫂(即张琼华)来函也读悉,愿弟为我传语,道我无暇,不能另函,也不必另函,尚望好为我侍奉父母也”。

1916年,郭沫若在日本和佐藤富子(安娜)恋爱同居,后来生了五个孩子。在此期间,郭沫若曾收到长兄郭橙坞的来信,他对郭沫若的婚姻问题提出了两种解决的方案:一是与张琼华离婚,二是让两位妻子同处一个屋檐下。郭沫若在回信中写道,“离掉张氏,我思想没有那么新;二女同居,我思想没有那么旧。不新不旧,只好这么过下去。”

1939年,郭沫若已经是国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厅厅长,身边的夫人也从安娜变成了于立群。这年二月,因为父亲郭朝沛重病,郭沫若回乡探望,自1913年离开以后,这还是他第一次回家。

郭沫若张琼华结婚了吗(郭沫若和张琼华)(3)

郭沫若和于立群及五个子女

时隔26年再次回来,郭沫若看到自己的照片仍端正地挂在他们的新房里,结婚时用的种种家具被擦拭得干干净净,他童年时期读过的书、获过的奖、写过的诗文稿子都被妥善保存着,在日本寄回来的一封封家书也都被珍藏起来。

躺在病床上的父亲念叨着媳妇的孝顺,自从郭沫若走了以后,她年复一年毫无怨言地照顾他们。郭家上上下下都感佩张琼华的好,他们告诉郭沫若,七年前他母亲临终时留下遗言:“他日小八归来,必善视吾张氏媳,毋令失所。”

郭沫若无法不感到亏欠,他当着家中所有人的面,给张琼华深深的鞠了一躬。

再次见面是四个月后,郭沫若父亲去世,他带着妻子于立群和三个月大的儿子郭汉英回家奔丧。张琼华天性乐观,一群侄儿不认识于立群,她开着玩笑说,“你八爸给我带回来一个媳妇。”她把婚房让给郭沫若和于立群,因为于立群还在哺乳期间,她还去市场买鸡鱼帮她改善营养。

郭沫若和于立群离开的时候,从未踏出家门的张琼华坚持远送,在肖公嘴看着他们登上飞机。

当时张琼华也没料到,那次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1963年,张琼华曾去北京探望过郭沫若,但当时郭沫若工作繁忙,没有同她见面,只让工作人员陪她在北京玩了一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