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十一年,赵构借用秦桧等人之手除掉岳飞,在他自己看来,并没有任何问题。他只是效法前辈宋太祖赵匡胤,搞了一次沾了人血的“杯酒释兵权”而已。之前之后,刘光世,张俊,韩世忠几个当年的“屯驻大军”军头们,都先后交出了兵权。从而在军事上,由当年暂时的“战时共产主义”,平滑地过渡到了大宋最为常见的“枢密院 兵部”二元军制上来。只是,这个过程中,岳飞不幸成为了政治牺牲品。一石二鸟的地方在于,岳飞的人血馒头,也换来了更多的“主和派”们同金人谈判的筹码。因为我们知道,赵构心里并没有什么幽云十六州,求和才是他的基本国策。

宋朝赵匡胤怎么做皇帝的(两宋一共十八个皇帝)(1)

曾经建言赵构早立太子的岳飞死了,赵构不服归不服,然而男人行还是不行,是靠真刀实枪干出来的,而不是靠一张嘴死撑,或者杀几个人泄泄愤就能解决问题的。又过了二十多年。公元1162年,时年五十五岁的宋高宗赵构,彻底否定了自己求子的渺茫希望,立岳飞当年曾经力挺过的赵伯琮为皇太子,改名赵昚(shen)。同年,赵昚登基,奉赵构为太上皇,赵昚就是宋孝宗。

这样,经过了200年风云变幻,赵光义一枝的皇位,终于又回到了赵匡胤后人手中。值得一提的是,四十年多年后,宋孝宗赵昚的孙子宋宁宗赵扩也没有子嗣。最后,赵扩经过慎重考虑,效法宋高宗赵构,从宗室子弟中间寻找继承人进行培养。然而阴差阳错的是,宁宗病危期间,宰相史弥远为了便于弄权,趋利而避害,矫诏并拥立了宗室远亲赵昀(yun,二声)作为宋宁宗的接班人,而赵昀则是赵德昭(当年赵匡胤的长子)的九世孙。从宋理宗赵昀开始,一直到南宋灭亡,一共五位皇帝,都是出自赵德昭一系。换句话讲,南宋的皇位,不仅轮转到了赵匡胤后人手中,而且其中既有赵德昭子孙,也有赵德芳子孙。当年“烛影斧声”之前,赵匡胤的两个也许本该荣登大宝的短命儿子,分别由自己的后人们来得享国祚。

大宋王朝,总共享国319年,中间历经了十八个皇帝。北宋和南宋,各有九个皇帝。北宋的皇帝中,除了赵匡胤,其余八个都是赵光义后人;南宋的皇帝,除了赵构是赵光义一系,其余八个都是赵匡胤后人。

整个大宋王朝,终于完成了烛影斧声以来的,历经三百年的轮回。

-----------------

备注:本文是一本书的其中一个小节,整本书的名字叫做《魔方中国史》。欲知上下文,请关注“唐岛渔夫”头条号。更多最新内容,请关注天涯煮酒论史版块的原帖——“打乱顺序重读中国历史”,原贴已更新三十五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