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 鸿门 (今陕西省西安市 临潼区 新丰镇鸿门堡村)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 秦军 的领袖 项羽 及 刘邦 。这次宴会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是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的原因。后人也常用"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详细记述最早见于"史圣" 司马迁 的《 史记 · 项羽本纪 》。后衍生出大量的相关文学作品。

鸿门宴历史(历史事件鸿门宴概况)(1)

原文

沛公军「驻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wàng)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xiǎng)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shuì)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对」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这」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yǐn)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向来」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到」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wú)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yù)。"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wéi)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zōu)生说(shuì)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shào)长(zhǎng)?"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yāo)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zhī)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jì)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shuò)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kuài)。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cān shèng)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jìn)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bēi)杓(sháo),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典故

"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 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熊心的人作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 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

鸿门宴历史(历史事件鸿门宴概况)(2)

鸿门宴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

张良向刘邦分析,不宜和项羽硬拼,刘邦只得退出咸阳,回师霸上,更知道自己军力不及于项羽四十万大军,刘邦更把在咸阳所得一切,原封不动的送到项羽营中,更说愿让项羽称关中王。范增已觉出刘邦必成大器,便命项羽设下"鸿门夜宴",一心诛除刘邦,但此事为项伯知悉,项伯顾念和张良故人之情,向刘邦大军报讯。刘邦知道这鸿门宴是去不得的凶险之地,但张良却表示不去便只有死路一条,赴会也许能有生机,刘邦无奈只得应约前往。

鸿门宴当日,范增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定要把刘邦人头留下,谁知刘邦竟以一跪化解了项羽之怨恨,范增便再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心要在席中把刘邦刺死,可是还是被项伯和樊哙给刘邦解了围,刘邦终于更借往如厕而逃遁而去。回到军中后立即将曹无伤诛杀。

折叠

纲目

一、无伤告密

二、范增献计

三、项伯夜访

四、张良献计

五、刘项约婚

六、项伯游说

七、刘邦谢罪

鸿门宴历史(历史事件鸿门宴概况)(3)

添加《鸿门宴》相关图书

八、项王留饮

九、范增举玦

十、项庄舞剑

十一、项伯翼蔽

十二、樊哙闯帐

十三、樊哙力斥

十四、沛公逃席

十五、张良入谢

十六、项王受璧

十七、亚父破斗

十八、诛杀无伤

折叠

主要人物

阵营

主帅

谋士

武士

关键人物项营

项羽

范增

项庄

项伯

刘营

刘邦

张良

樊哙

张良

注:"项伯杀人,臣活之"道出了项伯知恩图报,和张良属生死之交。张良和刘邦又属君臣关系,可见一个人若能成大事势必需人和、天时、地利。

折叠

性格特点

刘邦:能屈能伸,知人善用,善于应变,圆滑奸诈,巧舌如簧,

张良: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眼光锐利,忠心耿耿,剖析利害,有情有义,胆识过人,干练透辟

樊哙:忠勇豪胆,有勇有谋,粗中有细,忠贞不二。

项羽:自矜功伐,有勇无谋,优柔寡断,刚愎自用,高傲自大,易冲动,光明磊落,坦率粗豪,重情重义,骄傲自满。

范增:老谋深算,见识长远,足智多谋。

折叠

事件背景

公元前206年,当时为沛公的刘邦率领义军攻入函谷关,进入关中地区。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刘邦入关后,与秦民约法三章,并派人驻守函谷关,以防项羽进关。当时项羽刚刚于巨鹿之战取得胜利,并歼灭了秦军的主力,正向关中进发。当项羽到达函谷关后,得知刘邦已经攻陷关中,一怒之下攻陷了关隘,并推进至戏水之西。刘邦当时与其军队同处霸上,暂未会见项羽。当时项羽的兵力大约是40万人,刘邦军队共约10万 人。

折叠

梗概及后续

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队,刘邦兵力虽不及项羽,但刘邦先破咸阳,并派人驻关阻项羽。项羽勃然大怒,派英布击函谷关,项羽入咸阳后,到达戏西,而刘邦则在霸上驻军。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在项羽面前说,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更加愤怒,下令次日一早让兵士饱餐一顿,击败刘邦的军队。一场恶战在即。张良从项羽的族叔--项伯口中得知此事后告知刘邦,(张良曾是项伯救命恩人,后两人结为好友),刘邦吃惊不已,让张良请项伯入营,刘邦两手恭恭敬敬地给项伯捧上一杯酒,讨好项伯,并约为亲家,刘邦的感情拉拢,说服了项伯,项伯答应为之在项羽面前说情,并让刘邦次日前来项羽道歉。

鸿门宴上,虽不乏美酒佳肴,但却暗藏杀机,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杀了刘邦,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拔剑起舞,掩护刘邦,在危急关头,刘邦部下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怒目直视项羽,项羽见此人气度不凡,问来者为何人,当得知为刘邦的参乘时,即命赐酒,樊哙立而饮之,又赐之生猪腿,又问能再饮酒吗,樊哙说,臣死且不避,一杯酒还有什么值得推辞的。樊哙还乘机说了一通刘邦的好话,项羽无言以对,刘邦乘机接口一走了之。刘邦部下张良入门为刘邦推脱,说刘邦不胜饮酒,无法前来道别,现向大王献上白璧一双,并向大将军范增献上玉斗一双,请他收下了。项羽收下了白壁,但气得范增拔剑将玉斗击碎,并指桑骂槐大骂项羽说:"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这个小子不值得与他办大事,到时与项王争夺天下的必是刘邦,我们都会成为刘邦的俘虏!)

范增的预言在数年后应验:项羽和刘邦在随后的四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战争 (史称楚汉战争),最后项羽败北,在乌江自刎而死,刘邦建立汉朝,是为汉高祖。

后世不少人认为项羽在事件中缺乏当机立断的能力,间接导致范增的计划失败,亦埋下了自己日后败死的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