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活得孤独死得痛苦的小说家,生前因为文笔“清奇”、不愿流俗而被出版界视为异类。他的作品时常需要自费出版,甚至连个敢于发行的出版社都找不到,但死后却迅速“蹿红”,被人赞为“以一己之力为中国的小说界松了绑”。他就是“著名”小说家王小波

1997年之前的王小波在北京的文学圈算是有了点小名气,但他的读者圈子也仅限当时叛逆却没什么钱的“文青”们。如果不是他的意外死亡或许没有多少人知道他曾经来过,又留下过什么。

王小波是怎样死的(王小波死前太痛苦了)(1)

王小波

4月11日凌晨,王小波孤独地死在了他写作的郊外小屋,死得极为痛苦!被发现时他就那样软软地趴伏在墙角,额头上有大片大片的淤青,牙齿上还残留着一些白灰。王小波死于严重的心脏病,这其实是他的老毛病,但他隐瞒得很好。王小波个头很高,平时人也很精神,给人一种很“健壮”的错觉,所以他的父母、同事甚至妻子都不知道。

当天晚上他的病情突然加重,强烈的心绞痛让他痛苦不堪。实在难以忍受之下他蹲在墙角死命用脑袋撞墙,想以此减轻些痛苦。他难以呼吸,大张着嘴却发不出声音。他想咬住点什么给他点力量,于是硬生生从墙上啃下一嘴石灰末。但他终究还是没挺过来,就这样在无尽的孤独和痛苦中离开了……

王小波死于恶疾,但更是死于长期怀才不遇难以排解的忧愤情绪。郁郁不得志或许是大多数生不逢时的知识分子摆脱不掉的“运气”,而且这种坏运气似乎还会传染……

王小波的死对于王家来说是很突然的,谁也没想到他会就这样撒手人寰,更没有想到王家另一个儿子也会步他的后尘。

王小波是怎样死的(王小波死前太痛苦了)(2)

王小波 前排左二

王家共有五个子女,最大的是姐姐王小芹,王小波排老四,下面还有一个弟弟王晨光。仅仅时隔一年,似乎刚刚才埋葬完王小波,恶运便降临到了弟弟王晨光的身上。跟哥哥一样,他比王小波死得凄惨,甚至更加血腥。

王家是书香门第,姐弟几个都是很有才华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爱好——喜欢到国外留学。王晨光的选择是去美国。

底特律曾经是一个世界性的工业城市,“汽车城”名头也曾响彻全球。但1998年的底特律却绝对不适合一个华人家庭居住,这里早被数十万黑人霸占,成了有名的犯罪天堂。

1967年底特律曾爆发过一场蔓延至今的黑人动乱,混乱过后这座城市便彻底沦为一片“法外之地”,成为黑帮的聚集场所。

王晨光是1987年以留学生的身份来到美国的,主攻的是化学专业。他学习十分用功,成绩也很优异,先后获得两个硕士学位和一个药物化学的博士学位。成功拿到绿卡的他本想到制药公司找份体面的工作,但却发现他的黄色皮肤成了最大的阻碍。由于传统精英们严重的抵触情绪,当时美国的高精尖企业对华人留学生十分不待见。

王小波是怎样死的(王小波死前太痛苦了)(3)

王小波

在经历过数次碰壁之后,他无奈地选择回到学校继续做一名博士后。但博士后的那点工资实在养活不了他一家四口,于是他又到底特律伟恩州立大学做了研究员,负责癌症防治方面的研究工作。尽管他同时也收到了来自西雅图另一所大学的offer,但他还是选择留在了十分混乱的底特律,因为这里的生活成本更低。

1998年7月8日,王晨光像往常一样下班回家,但在路上汽车却出了毛病。他下车向一位黑人青年问路,还给了他5美元的小费。结果这名黑人见他像是很有钱的样子就起了歹意,王晨光被抢劫了。可这名黑人却“业务不精”,在他用刀架着王晨光的脖子索要钱财时,恰好远处驶来一辆汽车。黑人被惊吓得不轻急欲逃走,惊慌之下粗暴地用刀划破了王晨光的颈动脉。

王晨光虽然血流不止但仍有行动能力,求生意志顽强的他挣扎着拦下一辆出租车赶往医院求助。但时间最终还是没有站在他这一边,在途中他就因为窒息加上失血过多失去了生命。

王小波是怎样死的(王小波死前太痛苦了)(4)

王小波

王小波、王晨光兄弟的死看似毫无关系,但却都与他们不容于时、不容于世有关。更加讽刺的是当王晨光的尸体孤零零地躺在异国他乡的停尸间时,他死去多时的哥哥却在“享受”生前从未有过的“高光时刻”。

此时的王小波是真正的出名了一回。在出版社一路绿灯、各路大师争相吹捧之下,他的小说开始以星火燎原之势铺遍了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书店柜台。都说“死亡”才是艺术家最好的“宣传”,这一点用在王小波身上尤为贴切……

中国文学圈子里也流传着这样的“诅咒”:有才华却不懂“自我营销”的作家是不可能轻易岀名的。想要“火”就必须经历一次能够吸引眼球的“大事件”,这就是规则!

王小波生前最讨厌这股怪风,还曾写文章批判过此事。但吊诡的是他的作品以及他本人却成了“一死就火”的直接受益者。

谁也不知道王小波是什么时候“名声大噪”的,但“盖棺”之后才方便“定论”,所以还要提一下他的葬礼。

王小波是怎样死的(王小波死前太痛苦了)(5)

王小波墓

4月26日是他在八宝山“遗体告别”的日子。当天到场的有300余人,吊唁者除了亲朋友好友之外多是闻讯而来的学者和“铁杆粉丝”,而作家协会和小说家同行们却无有一人参加。在行内人看来王小波终究只是一位连作品都出版不了的“扑街”作家罢了,甚至连个“小说家”的身份都没有混上。

此前的王小波真的出名吗?这一点《南方都市报》的编辑就曾经深深怀疑过。这是国内第一家报道王小波死讯的媒体,当时记者张晓舟得知消息后就匆忙写了篇名为《著名作家王小波逝世》的百来字快讯。排版时从未听说过王小波之名的版面编辑就急冲冲找来问:“这个王小波是谁,他真的出名吗?”

不过好歹还是有人记得他的,这篇稿子就像堤坝上被蛀空的第一个口子,最终还是给他提供了一个“扬名立万”的契机。此后在更多媒体报道的提醒下,越来越多的出版商终于记起了这位有才却“死脑筋”的作家来。

商人都是逐利的,在他们看来冒着“政治”风险去做一项收益完全没有保障的投资是很不值得的。但此时情形却大不相同,凭借王小波“已故小说家”的身份再配合适当的“营销”,谁都能看出他的作品具有大火特火的潜质。

王小波是怎样死的(王小波死前太痛苦了)(6)

王小波和妻子

于是背后“推手们”纷纷急不可待地发力了,先是各种新闻报纸将他生前事迹事无巨细挖掘了个“底儿吊”,紧接着各种访谈节目上各种大师乱哄哄登台鼓吹背书,最后才轮到各大出版社出面强势推荐全力“铺货”。

在有心之人的推波助澜之下王小波的名气得以在短时间内飞速攀升,他的小说也终于火得一踏糊涂。人们以读王小波为荣,甚至有人自称为王小波“门下走狗”。就连当时的主流文青高晓松都经常把他挂在口中,每每称其为“神一般的人物”,吹捧他是“白话文小说之第一人”。

在这一波“消费”王小波的浪潮中出版社无疑是收益最大的。王小波去世没多久华夏出版社就紧赶慢赶地结集出版了《时代三部曲》,其中囊括了王小波最精华的三部小说《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

这本小说集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甚至达到一书难求的程度。三年时间里先后加印了十多次,印刷数量超过20万册,私下流传的盗印数量更是超出十倍不止。

王小波是怎样死的(王小波死前太痛苦了)(7)

王小波和妻子

与此时的火热不同的是在几年前这些小说根本就是无人问津的。王小波早在1994年就想出版《黄金时代》的单行本,一连几家出版社给出的答复却都是“小说写得很精彩,但不方便出版”云云。

后来还是华夏出版社的赵洁平看中了它,觉得这样的好作品埋没了太过可惜。但他也知道在当时的出版环境下想要出版一本满是赤裸裸的男女描写、通篇都在批判和嘲讽那个动乱的时代的小说是多么犯忌讳的事情。所以赵洁平只好采取“暗渡陈仓”之策,趁着总编辑外出之机偷偷将《黄金时代》出版了。

但王小波并没有高兴多久,这本小说很快被反应过来的华夏出版社“封杀”了。一力促成该书出版的赵洁平更是因此受到严厉指责,甚至一度心力交瘁大病一场。

折腾了半天,这本险些“胎死腹中”的小说到最后却没有人敢发行,王小波和赵洁平无语凝噎了。无计可施之下王小波决定“自产自销”,他一有闲暇就会推上一摞书满北京推销。这一卖就是“后半辈子”,直到他死前都没卖完……

王小波是怎样死的(王小波死前太痛苦了)(8)

王小波和妻子

不过读者的眼睛终归是雪亮的。王小波的作品从不虚头巴脑、遮遮掩掩,而是口无遮拦的像个孩子。这种大异于往常的写作风格非常让读者着迷。他们看惯了道貌岸然的虚伪文字,偶然间遇到个敢于直斥人非的“老实”作家顿感亲切和新鲜。

在读者眼中王小波的小说语言充满诗意但又不失狂野,思想深沉却又不装腔作势。他就像一个放浪形骸的老顽童,看见了就直说,不附和也不沉默。遇不平就要“刚正面”,从来不知逆来顺受为何物!

在他的所有作品中最受欢迎的还是《时代三部曲》,有人说读这本书就像在读王小波自己,你可以从这本书中阅遍王小波一生的心路历程。

《黄金时代》其实是他的自传,他在里面自说自话的都自己的过去,他希望别人能够了解他、理解他,但他生前显然没有成功。

现实是如此残酷于是他只好将目光投向未来,《白银时代》就是他对未来的幻想。不过这本书里的人物一样充满了压抑和软弱,经过反思他意识到“自我改造”是不可能完成的。属于他的“乌托邦”终究是不存在的,但他却依旧不忘借“反乌托邦”来自嘲一下。

现实逼迫他未来又是如此令人焦虑,王小波只好去历史里寻找安慰。在《黑铁时代》他的想象力依然天马行空,但文字间依然流露着对于病态社会的明嘲暗讽。尽管他的语言是欢乐的,但谁都能看出他压抑到骨子里的痛苦和无奈。他无路可走了!

王小波是怎样死的(王小波死前太痛苦了)(9)

王小波 右一

与许多怀才不遇的人一样王小波也有着“反常”的性格,这就预示着他的人生中将不会有一件事情是“正常”的。他的工作不正常,原本一个学经济的会计却偏偏跑去写小说;写东西也不正常,明明写杂文更卖钱但却热衷于写小说;写小说又不走寻常路,什么“难听”他就写什么,怎么“膈应人”就怎么写;最后他死了,但死得也不正常,就如同他活着时一样……

王小波就是这样一位“极端”的人物,自命正统的人不喜欢他,他也不喜欢自命正统。他生平最反感权威,但死后却被人冠上“一代文学教父”的名头。“泥塑”出来的“金身”终究不是真实的王小波,真实的他早已超脱出了人间名利场,在天国里得到了最大最圆满的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