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1年,中山水域再度发现国家濒危野生动物桃花水母;
中国唯一的蝶类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金斑喙凤蝶罕见现身南岭;
世界濒危物种伊犁鼠兔时隔8年又一次被观测到……
9月至今
数十则“国宝级”动植物
频频现身的喜讯屡登新闻头条
无论是浏览新闻照片,还是走进自然亲身感受,想必我们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生态画卷已成为现实。
广东及全国的生物多样性治理
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这些在网络爆红的“国宝级”动植物有什么特点?
下面带你翻山越岭
探寻神秘生物
寻踪迹:珍稀动植物频频现身南粤
一只体长约30毫米、前翅各有条弧形金绿色斑带的蝴蝶,时而飞翔于林间,时而停在花簇上。
△南岭现“蝶中皇后”金斑喙凤蝶:林间花丛起舞,光彩照人
这段影像得来绝非容易,摄制组在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好几座原始密林里轮番蹲守数周,才捕捉到了它的踪迹。
这只蝴蝶大有来头,它名为金斑喙凤蝶,又有“蝶中皇后”的美誉,是中国唯一的蝶类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位列世界八大名贵蝴蝶之首,野外生存数量非常稀少。
金斑喙凤蝶。南方日报资料图
提起广东生物资源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当属南岭无疑。南岭地区森林覆盖率98%以上,给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繁衍的沃土,现有记录野生高等植物3892种、脊椎动物636种。
南岭之外,广东其他地区的野生动物近期也频频“露面”。
在中山凯茵新城一水域发现的一群水母,被专家证实为有着“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
桃花水母呈圆形,晶莹透亮,柔软如绸。南方日报资料图
桃花水母对环境和水质要求很高,通常生活在非常干净的江河、湖泊之中,因此它也被看作是生物界的“水质鉴定器”——中山发现桃花水母,直接反映了当地水质环境之优良。
几天前,茂名的河尾山市级自然保护区与梅州的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均拍摄到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穿山甲夜间活动的视频。
△茂名市林业局公布的一段在河尾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穿山甲活动视频
长期以来,广东持续加大对穿山甲的保护拯救力度。目前,韶关、河源、东莞、潮州、惠州、梅州、肇庆、阳江、茂名等地均发现了穿山甲的新鲜洞穴,并拍摄到了它们的活动影像。
广东连平黄牛石省级自然保护区拍摄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腹角雉活动的珍贵影像,是河源首次发现该物种。
黄腹角雉从镜头前走过,神态悠然自得。图源:河源日报
黄腹角雉是我国独有的珍禽,目前全球仅存4000余只。
值得一提的是,与黄腹角雉同批次的监测活动,还记录到了豹猫、仙八色鸫、白鹇、黑冠鳽、蛇雕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
再看植物方面,近期,韶关新丰县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桫椤群,据不完全统计,这片桫椤群有大小200余株。
位于新丰县沙田镇长春村的桫椤群。南方日报资料图
要知道,桫椤被科学界称为研究古生物和地球演变的“活化石”。由于自身繁殖的特点和生存环境的破坏,成群的桫椤在世界范围内已不多见。
博罗红豆。图源:惠州农业农村
而在惠州的象头山保护区,当地近期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博罗红豆群落的新分布点,这次新发现,刷新了博罗红豆分布纬度的最南点、海拔最低点。
此外,广东两则珍稀鸟类受到救助的事件最近登上热搜,得到网友点赞。
仙八色鸫!全球不到一万只,“鸟中仙女”现身湛江
9月14日,湛江放飞一只被誉为“鸟中仙女”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仙八色鸫。前一天,这只小鸟因伤跌落,被市民发现。
仙八色鸫的全球数量不到一万只,因其羽毛有8种颜色,羽翼世间罕见,被称为“鸟中仙女”。
经过精心治疗和养护,海南鳽的伤情明显好转。图源:新华社
9月16日,一只被救助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海南鳽伤愈后,在栖息地广东清远被顺利放归大自然。
海南鳽是中国特产的鸟类,野外数量仅1000只左右,比大熊猫还要稀少。
隐于市:它们选择在大城市中心“安家”
常人印象中,珍稀物种、新物种往往被发现于人迹罕至的野外环境,城市环境并不是培育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沃土。
然而,广东在城市自然生态圈接连发现新物种,改变了人们对都市自然生态的以往认知。
去年10月,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发现的新物种海珠斯萤叶甲,让海珠湿地这一大隐隐于市的“宝藏”生物库成为热门郊游地。
海珠斯萤叶甲标本照(实验室显微镜拍)。南方日报资料图
惊喜连连,今年2月,这里再次公布了发现的新物种海珠珐轴甲。接连的新发现,说明了海珠湿地经过十年的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据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报告,截至今年8月,海珠湿地的昆虫种类为157科738种。其中,9个新记录种中包括1个新记录科和3个新记录属,都是在中国首次发现并记录的。
海珠湿地是广州市中心的城央湿地。南方日报资料图
深圳这片城市化的热土,生态文明建设也极具浓郁的地方特色。
数据显示,深圳面积仅为全国的五千分之一,但当地已发现的鸟类是全国已知鸟类的四分之一。
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图源:中国环境报
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处在都市腹地,周边高楼林立,被戏称为“螺蛳壳里做道场”,但绝不可小看它。目前,它记录着超过800种动植物物种,更有豹猫、黑脸琵鹭等珍稀动物栖息。
豹猫。图源:中国环境报
今年底,深圳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将开建,这个选址大鹏湾海域的海洋牧场是全国首个以珊瑚为主题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届时,渔业种群资源将增殖,生物多样性也将得到维系。
珠江之畔,359个自然保护地,与1480公里海岸线、1.2万公顷红树林等一同构成了大湾区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见真容:藏起来的“大小可爱”再入公众视野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越来越多珍稀野生动物和珍稀植物走进公众视野,广东只是全国的一个缩影。
放眼全国,“藏”在各地的奇花异草、飞禽走兽时不时“抛头露面”,尽显自然之美、生态之美。
前不久,比大熊猫还稀少的新疆特有物种伊犁鼠兔被志愿者拍到,这是时隔八年,伊犁鼠兔再次清晰地定格在相机中。
伊犁鼠兔外形像兔子又像老鼠,是我国新疆特有的一个物种。图源:央视新闻
伊犁鼠兔生活在海拔2800米-4100米的高寒地带,新疆天山是其唯一栖息地,目前不足1000只。
这些年来,随着天山1号冰川保护区域、中华伊犁鼠兔保护地先后建立,其最后的栖息地被保护了下来。这次志愿者拍到的照片就显示,伊犁鼠兔出现了繁殖迹象。
因污染而一度消失,如今再度进入人类视野的小动物,还有河北白洋淀土著小型淡水鱼——鳑鲏鱼。
这是在雄安新区拍摄的鳑鲏鱼。图源:新华社
鳑鲏鱼有着亮丽的体色,对水质很挑剔,是生态指标性鱼类。再度“回归”白洋淀,是当地水质变好的直接信号。
此外,鳑鲏鱼的“邻居”青头潜鸭,野外种群数量不断减少,2021年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今年7月,首次在白洋淀发现青头潜鸭的育雏情况,这一繁殖地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7月份在白洋淀淀区拍摄的青头潜鸭与白眼潜鸭混群。图源:新华社
还有许多好消息接踵而来——
植物界确认了新物种三峡白前,为科研人员在重庆三峡地区进行野外植物考察的过程中发现;
云南西双版纳,去年北移南返的亚洲象在热带雨林里安然栖居;
在青藏高原,一批又一批藏羚羊正向产仔地可可西里卓乃湖进发,开启迁徙产仔之旅。
这是7月11日在西藏双湖县境内拍摄的藏羚羊。图源:新华社
同在蓝天下,共享大自然
保护生物多样性
其实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离不开健康的生态系统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综合南方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日报、N视频
来源: 南方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