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原创,敬请关注!

【千名老电影人寻踪(494)——万一英】

对于八大样板戏之一的现代京剧《沙家浜》,包括其中的《智斗》《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说来话长》《沙家浜总有一天会解放》等著名唱段,包括郭建光、阿庆嫂、刁德一、胡传魁等著名角色,许多老同志再熟悉不过了。

沙奶奶沙家浜,待同志亲如一家(1)

沙奶奶沙家浜,待同志亲如一家(2)

那么,你同样不会忘记沙奶奶吧?

戏中,许多同志要找部队去,沙奶奶听后,坚决不同意。郭建光说战士们都在夸沙奶奶,她说:“我可没做什么事呀!”郭建光亲切地唱道:“沙奶奶,你待同志亲如一家,精心调理真不差。缝补浆洗不停手,一日三餐有鱼虾。同志们说:似这样长期来住下,只怕是,心也宽,体也胖,路也走不动,山也不能爬,怎能上战场把敌杀!待等同志们伤痊愈……”沙奶奶接唱道:“伤痊愈,也不准离开我家。要你们一日三餐九碗饭,一觉睡到日西斜,直养得腰圆膀又扎,一个个像座黑铁塔,到那时,身强力壮跨战马,驰骋江南把敌杀!”

沙奶奶沙家浜,待同志亲如一家(3)

沙奶奶沙家浜,待同志亲如一家(4)

沙奶奶那铿锵有力的唱腔,是不是又悠然回荡在了你的耳边?

在电影现代京剧《沙家浜》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万一英扮演了那个视新四军指战员如己出、大义凛然斥敌伪的革命老妈妈。

万一英,1945年出生于北京,家中兄弟姐妹共七人,她排行老三。父母都是京剧票友,于是她从小就对京剧产生了浓厚兴趣。但她学了京剧,却并不是因为真正想走这条道路,而是家中这么多孩子,需要年龄大的早点出去挣钱养家。

沙奶奶沙家浜,待同志亲如一家(5)

沙奶奶沙家浜,待同志亲如一家(6)

就这样,1960年,中学还没毕业的万一英考入北京京剧团学员班,当时团里名家辈出,后拜李多奎学老旦。

1963年,北京京剧团赴香港演出。在火车上,这些京剧团演员和乘客联欢,万一英唱了一段《钓金龟》,京剧大家裘盛戎听了颇为赞叹,到香港便让她唱了一段《望儿楼》,一唱成名,誉满香江,从此名声大震。

18岁开始,万一英已经开始挂牌主演,她的工资,从原来的15块,变成了48块5,这在当时,可是高工资啊。

1964年,北京京剧团排演《杜鹃山》,万一英扮演其中的杜妈妈。爱才如命的裘盛戎亲自帮她设计动作、唱腔,这为后来成功塑造“沙奶奶”打下了坚实基础。

也就在这一年,原名为《芦荡火种》的京剧更名为《沙家浜》,万一英出演年龄最大的沙奶奶,可所有演员中,她年龄最小,刚刚19岁。

即便1970年拍电影《沙家浜》时,万一英也只有25岁,可许多观众都以为扮演沙奶奶的演员得有60多岁了。

沙奶奶沙家浜,待同志亲如一家(7)

沙奶奶沙家浜,待同志亲如一家(8)

万一英扮演的沙奶奶,对于在家乡养伤的新四军指战员,她表现出了母亲般的慈爱,但为了解脱阿庆嫂的不利处境,她怒斥敌人,宁肯牺牲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

万一英的代表剧目除去现代戏《沙家浜》《杜鹃山》等以外,传统戏有《赤桑镇》《望儿楼》《钓金龟》《遇皇后》《打龙袍》《四郎探母》《罢宴》《大登殿》《洪母骂畴》等。

由于当时的京剧艺术不景气,处于低迷期,49岁的万一英提前退休。退休后,她仍割舍不下对京剧艺术的挚爱,三年后,在天坛西门开了个 “沙老太饭馆”,脱下戏服的“沙奶奶”,做起了市场经济下的“阿庆嫂”。大饭馆每周六提早歇业搞 “大家乐京剧演唱会”。这一场所,成了当年梨园界、京剧票友聚会的好场所。

沙奶奶沙家浜,待同志亲如一家(9)

沙奶奶沙家浜,待同志亲如一家(10)

然而不幸的是,万一英这位优秀的京剧老旦艺术家,于2015年1月22日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70岁。

万一英天生一副好嗓子,唱腔高亢,音域宽广,善于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她的去世,是京剧老旦艺术的一大损失。

【喜欢老电影、老影人的朋友,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娱文娱视”将与您一起向经典致敬,忆影人辉煌,共同重温我们曾经的美好时光!欢迎关注!欢迎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