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涨一波分,微信搜索:新东方在线(id:koolearn),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关于谥号由来和解释的书?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关于谥号由来和解释的书(文言文中的谥号解读)

关于谥号由来和解释的书

考试涨一波分,微信搜索:新东方在线(id:koolearn)

阅读文言文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到 “谥号”,所谓谥号,就是说某人死亡以后,继任政权官方给他拟定的人生总结,用一个或几个有特定含义的字,来评价此君的一生。

既然是评价,无非包含三个方向:肯定、否定、不值得肯定也不必否定(爱咋咋地)。谥号中的字,也就脱离不了这三种情感基调。而且,即使同为褒扬,不同的字蕴含的意义也是有很大差别的,当你理解了这些字的具体含义,也就了解了后世对于此人的态度,这对于判断一篇文章的情感基调以及出题人的用意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另外需要注意,谥号是发给两类人的,一类是前朝君王及其近亲,不管这些人生前表现如何,都会给他一个谥号;另一类是已故的朝中重臣,通常都是业务水平极其出色、在某个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物——这贡献有时候是建设性的,有时候是破坏性的。

说完这些,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常见的谥号:

第一部分:表示肯定的字

【文】人品好,知识渊博,自律,热爱学习,有礼有节,有好处了会想着兄弟们。

代表人物:汉文帝,周文王,隋文帝

【武】刚强勇敢,有大抱负,不计个人得失,不轻易服输,尊重规则,处事公正。

代表人物:汉武帝,周武王,

【穆】积极推广五讲四美,长期追求以德服人。

代表人物:秦穆公,岳飞(武穆)

【明】心里啥都懂(但未必说出来),有危机意识,知道哪些事情不可以干,于是就不干。

代表人物:魏明帝

故事解读:

一般情况下,谥号都会比较中肯地描述某人的一生。但是偶尔也免不了受到其拟定者私人感情的影响,有所偏袒。如魏明帝曹睿,在其执政期间,大兴土木,耗费了魏国极多的钱财。并且他在病重时托孤于曹爽和司马懿这一步烂棋直接导致曹氏家族的政权旁落,这种表现,恐怕是称不上“明”的。

【睿】有远见,洞察力强。

【景】讲究道义,坚持自我,有始有终,好话坏话都说在明处。

代表人物:汉景帝

【庄】做事认真,稳重,谨慎;也有曾打算用武力解决问题却没成功的意思。

代表人物:宋庄公,清孝庄文皇后

【正】人品靠得住,行事有规矩,懂分寸,大家都很服气。

代表人物:曾国藩(文正),范仲淹(文正),司马光(文正)

故事解读:

你没看错,这几位代表的谥号都是一样一样的,这没关系,就好比我们听到新闻联播播音员用低沉缓慢的口吻播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好多人开头都是这句一样。

【宣】通情达理,令人信服。

代表人物:齐宣王,汉宣帝,秦宣太后

【懿】性情温和,道德贤淑。

【德】在其治内,老百姓生活比较安定,士大夫们也能恪守本分;被人批评了也不生气,能宽容不同论点的存在。

【敬】随时随地绷紧神经,白天黑夜(人前人后)都是一样尊重礼法,能长期坚守本分。

【肃】金口不常开,一旦说了就一定会做到。

代表人物:金肃宗

【恭】尊重知识分子和业务骨干,低调顺从,不摆谱。

【定】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完成,有死磕的精神,不会轻易改变主意。

【襄】在开疆拓土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同时都是以正当手段达成的目的。

代表人物:张之洞(文襄),左宗棠(文襄)

【成】能给老百姓安全感,国家总体运行得还不错。

【昭】容貌仪表、行为举止都比较讲究,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全社会公认的道德模范。

代表人物:秦昭王

【烈】以武装斗争为老百姓赢得了一些安宁。

代表人物:汉昭烈帝

故事解读:

汉昭烈帝就是刘备,从谥号可以看出,他的编制属于汉朝。所以,下次当你看到哪部影视剧中,刘备的军队旗帜上写着大大的“蜀”字,或者正式场合称呼为“蜀国”,那就是不对的了~但是可以叫“蜀军”。

这就好比北京地界上的足球队叫“国安”,球衣上不能写“北京”,而应该写“国安”,但是在非正式场合可以勉强叫“北京队”。

【桓】以霸气的方式把别人的土地变成自己的,别人却没有太多怨恨;也比较受自己的人民的尊敬。

代表人物:齐桓公

【元】善于思考,能够团结黑白两道。

【惠】温和,质朴,仁慈;喜欢帮助别人,有雷锋精神。

【匡】不玩心计,性情耿直,神经大条。

【忠】侍奉领导不怕苦不怕累,不耍滑头。

代表人物:李鸿章(文忠)

【毅】勇敢,果断,坚忍,始终如一,自我要求高,不屈不挠。

代表人物:左光斗(忠毅)

【悫】做事谨慎,不浮夸。

【简】认准一种做人做事的原则,从一而终不松懈;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不打听小道消息。

【孝】孝敬长辈,扶助孤寡。

【靖】以温和手段宣传主流价值观,并且以身作则,带动社会整体道德水平逐步提高。

代表人物:陶渊明(陶靖节)

故事解读:

通常,谥号都是官方拟定后,由皇帝亲自审定并宣布的。但有极少数例外,比如陶渊明的谥号,是由民间组织自发商定后形成的。

【顺】品性仁慈,大家都很尊敬他并且愿意仿效他。

第二部分:表示否定的字

【谬】表面像个君子,实际是个渣渣。

代表人物:关羽(壮谬)

故事解读:

看到这里的代表人物是关二爷的时候,你是不是有被雷劈了的感觉?没错,刘禅主持的汉朝政府给他这个谥号,能说明很多问题。壮是表示褒扬,谬则是贬斥。说明当时主流社会对二爷的评价一般般,承认其功绩,也不回避其失误。事实上,关二爷是从宋朝以后才逐渐走上神坛的。

【丑】耍威风,装X,肆意妄为。

代表人物:秦桧(谬丑)

故事解读:

大坏蛋秦桧刚死时,朝廷给他的谥号是:忠献,因为那个时候朝廷还是认可他的,直到几十年后,随着政权更迭,岳元帅得以平反,朝廷才意识到秦桧的反动一面,因而追回起初给他的美谥,另授“谬丑”。

【戾】明知犯了错却毫不在乎,宁愿一直错下去。

【夸】吹牛皮,说大话,实际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

【炀】乱搞两性关系,不好好治理国家;对长辈,亲属极其无礼。

代表人物:隋炀帝

【抗】反科学,唯心主义,瞎折腾,祸害百姓。

【厉】杀,杀,杀。

代表人物:周厉王

【灵】任性,不靠谱,想一出是一出;行为非主流,不守规矩,常做惊世骇俗之举,不疯魔不成活。

代表人物:赵武灵王

故事解读:

以胡服骑射扬名古今的赵武灵王,虽然通过效仿胡人的方式使赵国国力,尤其是军事水平获得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当时,他的主张是很不受舆论待见的,作为长期穿着长袍的中原人,突然一下子都要学穿胡人的短衣短裤,确实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作为倡导者的他始终被视作异类,这也是这位英主晚年遭到亲朋一致的孤立并以一个极其惨烈的方式死去的原因之一。

【纣】害人精,专门残害好人。

代表人物:商纣王

【幽】脑子进了水,听不进人话,不学好,最终倒霉活该。

代表人物:周幽王

第三部分:中性字

【康】内政治理得还行,老百姓还算过得去。

代表人物:宋康王

【愍】国家老发生百年一遇的灾难,天天忙着遭灾,活得郁闷又无奈。

【安】老好人,容易相处,但不够果断。

【僖】乐天派,没心没肺,不求做什么事业,开心就好。

代表人物:魏安僖王

【悼】死得早;生活作风有问题;活在恐惧之中(往往受人挟迫,命运不能自主)。

【怀】死得早;心肠软,仁慈。

代表人物:楚怀王

【哀】死得早,还没来得及开展工作呢就挂了。

【殇】死得早,还没找到女朋友就挂了。

【闵】杯具人生,让人有点同情又觉得你活该混成这样。

代表人物:宋闵公,齐闵王。

故事解读:

宋闵公一生充满各种悲剧,当然大部分都是自找的,不细说……其结局,是因为下棋时说了几句玩笑话惹毛了自己的员工,员工一时发飙,用棋盘朝宋闵公的脑袋上拍了一下,当场把他的脑袋给拍瘪了。

齐闵王治下的齐国,把周边各主要国家全部得罪了个遍,遭到多国联军群殴,国家濒临破灭,想要投奔友邦,却全部遭到拒绝、驱逐,最终被自己寄以最后希望的部下杀死。

这两人的下场都很惨,让人同情,却都有咎由自取的成分,所以谥号为“闵”。

【献】知道自己不行,所以让行的人上,有自知之明。

代表人物:晋献公,汉献帝

【威】为人强势,但不太懂得体恤别人。

【平】没犯过什么过错,照规矩办事。

【宪】知道分子,啥都懂一点,但是都不专业。

【胡】长寿,生命不息,不容易死。

【静】宽厚、乐观,一辈子就这样吧。

以上只是列举了部分比较常见的用于谥号的字。最后,关于谥号,还有几个有趣的事:

1,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谥号出出现于1926年,著名学者王国维自杀之后,溥仪赐其谥号为“忠悫”

2,最长的谥号是清太祖努尔哈赤,25个字:承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弘文定业高皇帝

3,吴太祖孙权的谥号相当奇葩——大皇帝

更多内容请关注新东方在线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