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芒种出场。芒种到了,二十四节气里表示家事和物候的惊蛰、清明、小满、芒种这四个姐妹就算聚齐了。从字面来看,芒种,是指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而在民间,“芒种”更有“忙种”“忙着种”的说法,因为对中国大部分地区来说,芒种一到,“三夏”大忙季节也就到了,夏熟作物要收获,夏播作物要下地,春种庄稼要管理,又收又种还要管,这还不忙坏宝宝吗。除农事之外,芒种时节,高考之事、端午之事……也都“忙”得不要不要的,当然天气也不会独闲,气温忙碌着攀升,雨水忙碌着灌溉。这就是24节气中最忙碌的节气——“芒种”。

气温升高,偶有高温

想要拥抱夏天,气温就是主力,在芒种时节,气温从之前量的积累有了质的突破。放眼全国,芒种时节,除青藏高原和黑龙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一般来说都能够体验到夏天的炎热。黄河中下游地区在芒种时节平均气温已达25℃左右。而在前几个节气中气温一直“拖后退”的北京、辽宁等地,在芒种时节也大踏步向上,像北京,6月上旬的平均气温已达到22℃左右,这个量级已接近全年平均气温最高的7月;辽宁,此时节的全省平均气温也能达到20.9℃,温暖的感觉已无处不在,偶尔阳光直射,体感也会恍若盛夏。

(季节分布图芒种)

青梅煮酒时,咱们也多雨

芒种时节“忙”字当先,气温忙着高攀,那雨水也不会独闲。到了芒种节气后期,池塘里的荷花竞相开放,对农业有益的螳螂日渐增多,这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会进入漫漫梅雨期,此时正值梅子黄熟,故称之为梅雨。苏东坡《船棹风》“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柳宗元《梅雨》“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都对梅雨时节作过生动的描写。一般来说,武汉在6月16日、安徽安庆6月15日、南京和上海是6月17日进入梅雨时期。在湖南、江西、浙江大部,梅雨一般比长江流域来提前几天。

由于梅雨时节雨日多,雨量大,湿度大、日照少,家里存放的衣物,最容易长毛发霉,所以不少地方也把梅雨称为“霉雨”。“霉”、“梅”虽音同,但意思却大相径庭。

而西南地区从6月份便也开始进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节,贵州年降雨量在850.5~1548.3毫米之间,各地降雨量具有夏多冬少的特点,以6月最多、12月最少,省的东半部地区5月和6月最多,西半部地区6月最多、7月次之。芒种时节,全省平均降水量达到125.3毫米,安顺、六盘水、黔西南都超过150毫米,分别为163.5毫米、160.7毫米、158.7毫米;其余6个市州降雨量都在100到135毫米之间,比起“小满”节气又更上一层楼了。

不过,忙有忙的好,气温升高、降雨量增加,这样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无论从播种和移栽来讲,都是相当适宜。因此,芒种时节在农业生产上就更“忙”了,一方面是小季的禾谷类有芒种物已经成熟,必须及时收获;另一方面必须抓紧时间,抢种大春作物,及时移栽水稻。因此,民间就有“芒种不种,种了无用”的谚语,这意味着春播作物如包谷、豆类、棉花等到了芒种,一般已是较晚的播种期,必须抢时播种。其他如烤烟和红苕等,也必须抢时移栽。否则,错过了季节,就要严重地影响产量。

二十四节气之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二十四节气之芒种(1)

(二十四节气-芒种)

芒种好热闹,起居要规律

阴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正处在芒种时节,大家对这个节日非常看重,节日这天,人们要采买菖蒲、艾蒿用红布或红线束一起挂在大门上,意为挡邪挡病,有些人家还要在房屋四周撒上生石灰或泼上雄黄酒,意思是防虫防病。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包粽子、吃粽子,亲朋间也相互送粽子,吃饭时还要喝雄黄酒,以避虫蛇。贵州清水江等流域的苗、汉等民族还会在这一天开展龙舟赛等等。

芒种时节,农事也忙,气温也忙,雨水也忙,养生那能闲着。养生讲究的是“与时俱进”,到了芒种,因为昼长夜短,在保证充足的睡眠下,人们可以晚睡早起,若能中午小憩缓解疲劳更是极好的。俗话说:“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芒种时节,气温不定,因此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以免受凉更为关键。

另外,芒种之时,气候渐渐炎热,人体水分蒸发量较大,消耗体力较多,因此要多喝水,以补充人体水分。由于出汗量增加,还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吃的方面饮食宜清淡,由于气温高、湿度大,心脏的负荷加重,保养心脏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

(文 杨春竹 李文娟 记者 赵晓娅 制图 石开银 绘图 猫小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