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笑星张保和说兰州(他是西北笑星90年代红极一时)(1)

他是西北笑星,被誉为“当代民谣大王”。90年代,他的录音磁带仅在兰州就创下了60万盒的销售纪录,迄今仍无人能出其右。他就是国家一级演员、西北“第一笑星”张保和。

中央电视台一个栏目的记者曾到甘肃一希望小学采访。问孩子们:“谁能说出甘肃有哪些值得骄傲的特产?”孩子们纷纷举手说:“莫高窟”、“牛肉面”、“白兰瓜”。一个孩子迫不急待的站起来大声喊道:“还有张保和!”

在大西北,张保和的快板伴随了从40后到80后四代人的成长。舞台30年,他自创作品267件,为基层部队演出3100多场,为群众义演900多场。他也收获了“德艺双馨”艺术家的称号。

我本猪倌

张保和曾在农村过插队,工厂做过工人。1970年参军入伍,在兰州军区最艰苦的基层部队工作11年。这期间,张保和干过炊事员、饲养员、给养员、放映员、卫生员、护士、干事、业余演出队队长等职。不过,那个时候养猪做饭的张保和就已经显现出是个有心人。

“那个时候,我在炊事班烧好饭,就去喂猪,当时连队养了40多头猪,有的猪比我到连队的资格还要老,我非常喜欢这些猪,看着它们爱吃我烧的饭,我心里就高兴。有一次,我发现几头猪连续几天身上都有伤,却又找不出原因,于是我便埋伏在猪圈里,想查出个究竟。不多时,隔壁兵营猪圈的一头大白猪拱了进来,见猪就咬,十分厉害,我的猪都怕它。我见状高喊着,提着棍子直奔大白猪。看着我挥舞着棍子追打大白猪,那些平日里受大白猪欺负的猪们一窝蜂跟在我后面"嗷嗷"往前冲,那个情景我至今记忆都很深刻。后来,我创作快板的很多灵感都来源于那时生活上很多活灵活现的经历。”张保和说,那个时候有点门路的人,都不会在炊事班喂猪,可他却凭着干什么都要干到最好的心劲儿,在炊事班入了团又入了党。

西北笑星张保和说兰州(他是西北笑星90年代红极一时)(2)

情动快板

凭着工作上的执着和认真,1973年,他被调到某野战医院。一次,医院要搞一场文艺演出,男兵当时没有节目,一位女干事问我,你会说快板吗?张保和想起自己上中学时说过快板《学雷锋》,便凭着记忆现场给她来了一段。女干事高兴地说:就你了,表演快板!几天后,一段为他量身创作的快板书《苏修特务落网记》写出来了。张保和是干什么都特认真的人,拿到快板词就开始天天练习,上台前的最后一分钟嘴里还念念有词。没想到,这段快板成了当晚最出彩的一个节目。从此张保和就放不下快板了,看着这块小小的竹板,他似乎感觉到了一种不同寻常的召唤。开始研究快板,开始自己创作快板词,并试着把部队的生活一段段地写成快板,包括上面养猪的故事,由于那时娱乐生活的匮乏,他的快板很快成了部队文艺演出里最让战友们期待的节目。

“1976年的春天,我到阿勒泰边防站去慰问演出。守在边防站的战士兴奋极了。演出结束,专程赶来的分区参谋长任命我为阿勒泰边防站的名誉站长。年底,有不少老兵退伍,运送退伍兵的列车要经过兰州,这时,我接到了从阿勒泰军分区辗转打来的电话:张站长,列车在兰州中转,老兵们想见你。列车到达兰州已是凌晨1点。我看到退伍的老兵们正在站台的灯光下站着等我,我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就在寒风凛冽的站台上,我被老兵们簇拥着,打起了竹板。当时我心里特别激动,我就想,这快板我说什么也不能丢了。”

西北笑星张保和说兰州(他是西北笑星90年代红极一时)(3)

“竹板儿一年打坏了仨,打得同屋都搬了家。段子逮谁跟谁溜,溜得战友都把眉皱。最内疚的是练"喷口",喷得同事都躲着走。”张保和现在依然习惯用“板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现场他用自己曾经创作出的一段快板词来形容当时苦练功夫的程度。“我那个时候老问宿舍里的战友,你看我有没有进步?天天这样人家都烦我。”就这样,7年后,凭着写快板说快板张保和成为某分部宣传科的文化干事兼业余演出队队长。在代表兰州军区参加全军业余文艺会演捧回所有奖杯后,张保和又以快板演员的身份被调入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

张保和说,我非常幸运,进歌舞团正赶上了快板兴盛的时代。那时张保和的快板不仅在部队,而且在大西北都出了名。张保和回忆说,有两件动情的事情,让他对快板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

你真是太火了 

90年代初,张保和录制首盘个人专场晚会的磁带,仅在兰州就创下60万盒的销售记录。那段时间,兰州的街头巷尾到处都飘荡着脍炙人口的快板段子。男女老少都在津津乐道的交流着张保和快板中的精彩段落。张保和和朋友上街,朋友惊讶的说:“你真是太火了”。张保和幽默地说:“我弄下这些噪音,真怕环保局来找我的麻烦”。

还有一件事让张保和终身难忘,兰州一名身患血癌的小女孩张锐君,告诉父母自己人生最后的愿望就是能亲耳聆听张保和叔叔说的快板。从基层表演回来的张保和知道后,马不停蹄的赶到医院,一口气为张锐君说了好几段。此后不久,张锐君的父母打来电话感谢张保和说女儿走了,但她走的很满足,她是攥着你的磁带离开这个世界的。

从快板书到民谣说唱,张保和探索出一种有趣的新方式讲故事。近几年,张保和连续推出多部民谣说唱系列,以快板为载体,用音乐来烘托,借图像做渲染的形式令人耳目一新。继当代民谣《你知不知道》之后,张保和陆续推出了《绝不掉链子》、《我们新疆亚克西》等一系列作品。这些作品的创作、表演均由他一人承担。 

张保和自创的作品成了老百姓生活中的一剂幽默良药。舞台上的他神采飞扬,妙语连珠。鲜为人知的是张保和在生活中却是一个寡言常思之人。常思、明鉴、创作是他平日的生活方式。他说经历坎坷是笔财富,耐得寂寞才有建树,三百六十行各有精彩之处,把啥干好都是一条出路。

西北笑星张保和说兰州(他是西北笑星90年代红极一时)(4)

对车痴迷

开车,在张保和看来是一件乐事。他很享受驰骋在道路上的驾驭感。也许是军人出身的缘故,张保和很喜欢越野车,他现在的座驾是凯迪拉克,车内宽敞、舒适的驾驶座,让高大身躯的他坐在其中很是放松。

和家人逛街,遇到自己喜欢的车型,张保和总是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痴痴地看上一阵。50多岁的他,精力旺盛的像个年轻人。在驾驶中,只要看到前方行驶有自己喜欢的车,他也总是不自觉地一脚油门跟上去,饱饱眼福。他对车的这股子痴迷劲儿,连妻子都对车起了醋意。张保和却幽默的打趣说:“我也只是对车痴迷,又不是对车上的美女。”

提及车的故事,张保和笑着说了一段在部队工作时发生的趣闻。当时还在兰州军区当给养员的他,随车外出采购,坐在后排座上的他不愿浪费时间,掏出随身的快板敲了起来。正练着,车突然停了,张保和收了快板问“咋了?司机绕着车转了一圈,挠挠头说“没事”。车一开动,张保和又练将起来,不多时,车又停了,司机又下来转了一圈。直到第三次停车时,张保和终于忍不住了:“到底咋了,车坏了?”司机一脸困惑说:“这车咋一开就嘎达嘎达地响,一停就没事了,真是见鬼了!”张保和想了半天,脸“腾”地一下红了:“不是见鬼了,是我在练打板儿……”

西北笑星张保和说兰州(他是西北笑星90年代红极一时)(5)

我就是一个好岳父

张保和的语出经典不仅仅只是在舞台上。女儿的婚礼,这位明星老爸的发言让参加婚礼的人耳目一新。其中他对女婿说了这么一段话:由于你的出现,我的身份起了重大变化,从现在起我就是老丈人了,文雅一点讲叫岳父。岳父我没当过,第一次当,不一定当得好,但我当过女婿、做过丈夫,尽管不一定成功,但我知道怎样当一个好女婿,怎样做一个好丈夫。在这,我要当众向你承诺的是:“只要你是一个好丈夫,我就是一个好岳父。”

“高龄”走出大西北

然而正当张保和在西北红得发紫时,1999年,他却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离开兰州赴京调进武警文工团。很多人不理解,外人说,正是西部大开发的时候,你为何离开西北?朋友劝,你在西北多风光,何苦去北京重新创业?张保和说,之前我曾放弃了很多次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机会,因为我太热爱西北这块哺育我的土地了,我舍不得离开:这次我选择离开,还是因为我爱它。西北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没有这里的营养,实在是种遗憾:但如果这里优秀的文化艺术不能给更多的观众带去享受,这将是更大的遗憾。因此,张保和以46岁的“高龄”毅然走出大西北,开始了新的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