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历不值钱学区房那么贵(为什么学历不值钱)(1)

国庆刚过,疫情有些反复,闵行全区有几天学校停课,学生都在家听网课。

最近正好看了一集热播剧《大考》,讲的是20年疫情期间的高考学生,也播了一些学生上网课的画面。

电视剧里学校的学霸,因为网课,模拟考下降了50分。

本来可以考985的,这一下因为不在学校上课,可能只能上个普通一本了。

原来网课,还是无法替代学校的。

前几年,北京出了一件热议的新闻。

说是一对清华和北大毕业的夫妻,因为在北京买不起学区房,决定离开北京。

原来清北毕业,也是可能买不起学区房。

大家热议的中心是,如果清华和北大的毕业生在北京都买不起学区房,说明最好的教育似乎没有帮助人富裕起来,还要学区房做什么?

这似乎是一个悖论。

今天我们放大视野,来看看令人焦虑的学区房。

为什么学历不值钱学区房那么贵(为什么学历不值钱)(2)

学区房是全球现象

学区房不是只有中国人关心,全世界也都在关心。

全世界无论哪个国家,只要是实行就近入学政策的,都出现了这个现象。

学区房的本质是教育资源资本化

知名北大金融学者香帅,对此有过研究。

她查阅了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文献。

几乎所有文献都证明,房子周边的好学校就会让房价上升

不仅如此,只要周边学校学生成绩上升1个标准差,房价会上升0.26%-4%不等。

而且越是像伦敦,巴黎,温哥华这样的大城市,涨幅越大。

为什么学历不值钱学区房那么贵(为什么学历不值钱)(3)

外国人也是人。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作为父母,是不是总是希望给孩子更好的教育?

是。

尤其是咱们中国人,“好好念书”这个观念简直是刻在骨子里的。

有研究资料表明,教育程度越高的父母,越重视子女的教育。

这就难怪越是清北复交毕业的高学历人才,越是容易焦虑学区房的问题。

为什么学历不值钱学区房那么贵(为什么学历不值钱)(4)

为啥焦虑?

既然清华北大毕业都有可能买不起学区房。

那高学历人群,为什么还会如此焦虑学区房呢?

别急,我们先来听个故事。

有一部纪录片豆瓣评分9.6分,叫做《人生七年》,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

这部纪录片,从1964年开始拍摄,记录了14个来自不同阶层的7岁英国孩子的生活。

此后,剧组每隔7年都会拍摄一次。

从7岁开始,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一直到2012年更新的这一集中,他们56岁了。

最终,这49年的跟踪拍摄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很残酷、很现实:你的出身会决定你的未来。

这其实反映了,一个扎心的问题。

现代高收入国家,尤其是英美,面临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就是“阶层固化”。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阶层固化” 也在慢慢显现。

你们回头看看。

1978年到2000年代初确实是中国社会流动性最好的一段时间。

大批寒门子弟,通过高考的独木桥,参与到中国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很多人实现了“人生的跃迁”。

再看看当下的市场。

近十年的学区房的主力购买人群正是这批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70、80、90后。

大家都拼命,想通过在教育上的投入。

实现阶层跃迁,起码保证不下沉。

这种“阶层固化”焦虑,大概率还会加剧。

2019年,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万元美金中产社会”。

有机构测算,在2025年,中国中产家庭将达到近1亿多户

相对于越来越愿意为教育投入的社会来说,中国优质的教育资源仍然是极度稀缺。

你去看,现在的普通大学是不是好考了,可是想进入北大清华的却越来越难了。

为什么学历不值钱学区房那么贵(为什么学历不值钱)(5)

买学区房的整体逻辑变了

20年到21年上半年,全国的学区房市场都是一片火热。

北京的海淀区蜂鸟家园、深圳的百花片区都是典型代表。

上海前滩的华二,半年不到涨幅70%。

相对应的,政府开始频频出招。

北京多校划片,上海公民同招,部分公办摇号,中招改革。

多个一线城市开始试点教师轮岗。

再到21年7月的重磅"双减"政策。

减轻了学生的压力,也让 学区房市场慢慢恢复理性

焦虑的家长群体,终于舒了一口气。

可是,恢复了理性,不代表 学区房再无市场。

只不过,学区房的整体购买逻辑有了一些变化。

尽管不同城市,不同区域,学区政策都不太一样。

但是本质来说,都是通过行政手段稀释原有的头部资源

抑制头部学区房过度炒作的风险,让优质教育资源扩散均衡

说人话,就是重新切蛋糕。

把原来大家都想吃的好吃的蛋糕,分给更多的人。

并没有把蛋糕做大。

最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供需决定价格

长远看,好学校依然是好学校。

北京和上海的政策,大体上来说,都是不同程度上的:多校划片

也就是,除了九年一贯制的学校以外。

执行多校划片的地方,都将是一个小学对口多个初中。

增加随机性,降低确定性。

这也是为什么刚刚出调控政策的时候,上海的九年一贯制学区价格依然坚挺。

多校划片,让学区房的“点溢价”变成了“片溢价”

这是购买学区房整体逻辑变化:

以前买的是进“牛小”的确定性,现在买的是不进“渣小”的确定性。

从买“上限”到了“买下限”。

为什么学历不值钱学区房那么贵(为什么学历不值钱)(6)

从全球范围来看,学区房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

对于那些真切经历过“高考改变命运”的年轻父母来说,惧怕阶层固化才是焦虑学区房的根本所在。

而这种焦虑随着中产家庭群体的扩大,可能还会长期持续。

随着多校划片的实施,购房大逻辑是:从买“上限”变成了买“下限”

一句话:优质学区房,该买还得买。

大家如果想要在上海买房或是有任何买房方面的疑问,请私信我,回复666,送你价值百万的《上海买房宝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