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武汉的“夏至热九九歌” ——彭翔华唱汉味童谣,讲武汉文化(4)

谈夏至的文章不少,我也凑个热闹。

夏至日,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民间有“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等说法。

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至日也叫夏至节,民间有祭神祀祖、消夏避伏、吃面条、食粽子等习俗。这些我们就不多说了。

老武汉味道音乐(老武汉的夏至热九九歌)(1)

热得只好打赤膊了,(意大利人安东尼奥.洛卡泰利摄于武汉,1923年5月18-21日)

物候谣谚是汉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品,千百年来,对指导农耕生产和日常生活等有着积极意义,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冬至数九歌”等。

“冬至数九歌”家喻户晓,殊不知,武汉至今还流传有世上少见的“夏至数九歌”,也叫“夏至热九九歌”,这是武汉热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与“冬至数九歌”一样,“夏至数九歌”亦是谣谚形式,简明通俗,有韵有趣,同时,还有中国古代筹算中“九九乘法口诀”,对孩子们也是一种算术训练。

“夏至数九歌”最早可追溯到宋代,宋人陆泳的《吴下田家志》,周遵道的《豹隐纪谈》中都有“夏至九九歌”,明代博物学家、诗人谢肇淛编撰的《五杂俎》有“夏至后九九谣”,清代人杜文澜编撰的《古谣谚》中也有“夏九九歌谣”。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张岱所著百科类图书《夜航船》中的《夏至数九歌》。

然而,传承出现障碍。清代顾铁卿《清嘉录》中说:“旧俗有‘夏九九’,今已不传,但从夏至日起第三庚日为初伏。”据上述文字猜测,可能是“三伏之说”简明好记,更易让人了解夏热,于是“夏九九歌”便逐渐让世人淡忘了。

1920年5月,武汉书业公会编辑出版了《汉口商号名录》以及附录《汉口指南》。说是附录,《汉口指南》体量也不小,足足有两百多页,且内容丰富,比一般单立大书毫不逊色。其第十章为“杂录”,杂录第一节为“成语汇编”,“成语汇编”实际上收录了一些老武汉的俗谚、俏皮话、惯用语等,与我们今天意义上的成语不大一样。

我在阅读《汉口指南》之时,发现了一些“夏九九歌”的零星句子,散放在“成语汇编”中。聚拢后情况如下: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

五九四十五,树头秋叶无。

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

墼,音jī,用木炭(武汉叫板炭)末做的块状燃料。

很显然,这些是作为民间谚语收编的,东一句,西一句,并非有意记载“夏九九歌”,且不全,缺四九、六九、七九,八九。

老武汉味道音乐(老武汉的夏至热九九歌)(2)

1920年5月,武汉书业公会编辑出版的《汉口商号名录》附有《汉口指南》

1998年,武汉市蔡甸区文化部门组织出版了《蔡甸民间歌谣集成》,我在其第84页上看到了完整的“夏至数九歌”,收集人是许礼森: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直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老武汉味道音乐(老武汉的夏至热九九歌)(3)

1998年,武汉市蔡甸区文化部门组织出版了《蔡甸民间歌谣集成》

从夏至日起开始数九,九九八十一天,物候各有变化。

武汉四季分明,各有风采,但未均而分之,夏天的酷热闷热,让人有“长夏、苦夏”之感,这或许是武汉能完整保留“夏至数九歌”的原因之一。同时,结合武汉夏热来看“夏至数九歌”,似乎更有样板般的民俗意义。

当然,保留“夏至数九歌”的不止武汉一地,他处如北京等亦有流传。湖北省老河口市北郊有一座禹王庙,2018年5月,人们在拆除中,惊喜地发现正厅榆木大梁上有一首用松墨草书的《夏至九九歌》。这也印证了一句话“民谣是不会死亡的”。

长江后浪推前浪,新词丽句天天唱。

笔者不才,作《汉味新热九九歌》,以展今时武汉之夏新风采:

伢们嗦嗦,伢们嗦嗦,

听我唱个热九九歌。

一九一九一个九,

煞黑就往江滩走。

煞黑,天一黑。凉风习习,人影幢幢,欢声笑语,载歌载舞,江滩河滩,无限景观,其间两江四岸的灯光秀尤为震撼。

二九二九一十八,

对着电扇啃西瓜。

衣食住行,大有改观,家家户户,空调电扇,夏天的脸色,也不那么难看了。

三九三九二十七,

渡江玩水好霸气。

武汉人俗呼游泳为玩水。水是用来玩的,足可窥见武汉人对水的态度和气魄。

四九四九三十六,

烧烤火锅冰啤酒。

冷热相激,快乐无比。

五九五九四十五,

热天热事广场舞。

一群大妈,几个老头,衣食无忧,百事不愁,晚来跳个广场舞,实乃人生之福,只是注意莫要扰民。

六九六九五十四,

楚河汉街到处去。

去,读如kèr,去声。虽说网购盛行,天气炎热,然逛街休闲,仍是一种享受,一份自在。

七九七九六十三,

空调房里忙搬砖。

搬砖,打麻将。闲来无事,打点小牌,经久不衰的大众娱乐方式。

八九八九七十二,

早晚有点凉刺刺。

二十四个秋老虎,此时已是强弩之末,秋半天,早晚有点凉,跑肚拉稀要提防。

九九九九八十一,

白露时节要加衣。

说凉就凉,哪怕你舍不得夏日远去,也莫忘添衣加裳。

热九九歌,

纯武汉味,

一歌唱罢,

我就洗了睡。

游戏文字,看官莫笑,请多多指教!

【关于我】

彭翔华,男,1954年生于汉口六渡桥与铜人像之间的古三皇。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非遗项目“武汉童谣”武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来,致力于武汉童谣的收集、整理、考订、研究、传承工作,出版专著有《武汉民间童谣辑注》《武汉歌谣故事》《武汉童谣纵横谈》《武汉民众乐园故事》《大城小巷》等,《武汉民间童谣辑注》荣获湖北省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屈原文艺奖”。

“彭翔华讲汉味童谣”,为你解读,趣说武汉老童谣,以及与之相关的武汉老儿童游戏、社会生活、风土人情、轶闻故事、方言俗语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