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的势力多大(办出了上海滩有史以来最大的堂会)(1)

杜月笙的巅峰,在1931年。

这一年,杜月笙44岁。15岁时,他缺钱,从高桥逃到上海。走时立下誓言,要在上海滩混出个人样,一身光鲜,一家风光,回到高桥建祠堂。

1931年,杜月笙已是上海滩人人竖大拇指的“杜先生”,对事对人,“闲话一句”,何况是自己当年立下的重誓?

杜氏祠堂的落成典礼,是上海滩一桩前无古人的盛事,是朝野震动的大事,是杜月笙的巅峰。

它太招摇,太光鲜,太耀眼。没有人认为,一个典礼可以调动这么多社会资源,办到这种样子。

偏偏,杜月笙做到了。

蒋介石、孔祥熙、何应钦、于右任、段祺瑞、顾维钧、张学良、国民政府各省主席、法国及日本总领事,纷纷送来贺礼。一个帮会头子的祠堂落成典礼,俨然成了国际盛会。

章太炎、胡汉民、刘芦隐、汪精卫、郑考前、虞和德、杨度、何成波、谷正伦、贺耀祖,杨杰、叶开台等文人,纷纷写下马屁文章,称颂杜家祠堂。章太炎写的《高桥杜氏祠堂记》,还把杜月笙的先祖,写成了尧帝。

放在今天,这就相当于莫言、贾平凹、余华、韩寒、郭敬明、王朔、严歌苓、铁凝、龙应台、安妮宝贝,一起捧场写文章。

杜氏祠堂落成,京剧会演组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黄金阵容”。当时的梨园名角,除了余叔岩,尽数到场。龚云甫、杨小楼、李吉瑞、谭小培、言菊朋、王又宸、马连良、谭富英,以及被誉为“四大名旦”的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和荀慧生,另外还有两名年轻的坤伶雪艳琴、雪艳舫。这是京剧界空前绝后的“三代同台”盛典。

相当于除了黎明,上到李谷一毛阿敏,下到鹿晗薛之谦,中间还有刘德华、陈奕迅,所有著名歌星一起捧场。

操办杜氏祠堂落成典礼,据说杜月笙用了50万元。1930年前后,上海市中心的房子,大概是2元到3元一平方米。

一、

杜月笙的势力多大(办出了上海滩有史以来最大的堂会)(2)

杜氏祠堂,大概建了一年,地点在浦东高桥。前几个月,方便面君路过现在的浦东自贸区时,还特地去看过,现在只剩藏书楼了。

杜月笙以祖宅杜家花园为中心,收购周围土地50亩,建造起一座水木清华的祠堂。祠堂为五开间的门面,凡三进,头进是轿马厅,二进大厅,三进便是栗主奉安之所,亦为香堂。门前两边雄踞的两座石狮子各有一人多高,栩栩如生,气魄壮观。

杜氏家祠附设的图书馆,亦称藏书楼,是一幢两层楼的白石建筑,中分五楹,两旁各有一大间厢房。楼中藏书10万卷,全由杜月笙友好门人捐赠。

藏书楼之外,另建一座杜氏学塾。由于杜月笙幼年时家里贫困,不曾念过几天书,他要造福乡邻,让乡邻的孩子能有机会读书。

由于杜月笙祖上三代无从稽考,便做了一座总神主。为了把这座总神主从华格臬路杜公馆护送到浦东高桥杜氏祠堂,杜氏门人朋友成立了一个庞大的领导机构:

总理三人:虞洽卿、黄金荣、王晓籁。

协理七人:张啸林、金廷荪、郭祖绳、蔡琴荪、胡咏莱、俞叶封、李应生。

文书处八人,主任是袁世凯称帝“筹安会”六君子中允称首魁的杨度。副主任是江西议员、民初政坛要角汤漪。六位秘书除国民政府委员、办公处秘书长陈群外,其他五位皆为沪上名流。由于这八位资望之高全国瞩目,因此方有“杜公馆八大秘书”之说。

典礼未行,请柬先到。杜月笙的请柬,一般不是直接发送,基本上都是通过门生、兄弟、朋友转交。请柬发出去半个月,贺礼纷至沓来。仅仅题词的匾额,就络绎不绝——

国民党委员长、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贺:“孝思不匮”

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张学良贺:“好义家风”

军政部长何应钦贺:“世德扬芬”

实业部长孔祥熙贺:“慎终追远”

前大总统徐世昌贺:“敦仁尚德”

前大总统曹锟贺:“俎豆千秋”

前临时执政段棋瑞贺:“望出晋昌”

前北洋将军吴佩孚贺:“武威世承”

国学大师章太炎贺:“武库遗灵”

著名书法家、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贺:“源远流长”

班禅额尔德尼贺:“慎终追远”

法国驻沪领事甘格林贺:“东方望族”

日本驻沪日军司令坂西利太郎贺:“明德之后”

……

有没有眼花缭乱的感觉?

章太炎写《高桥杜氏祠堂记》,据说还收了1000元稿费。章原本不想写,但章的老婆眼红稿费,撺掇他写。章于是动笔,洋洋千言,用时不过40分钟。文章一开头就说:“杜之先生帝尧,夏时有列累,及周封于杜,为杜伯。其子湿叔……江南之杜自是始著也。高桥者,上海浦东之乡也。”

在金利源码头自备两艘汽艇:“月宝”与“波涛”。此外,还从招商局和其他轮船公司调来多艘轮船,专门运送贺客来回于上海、高桥之间。高桥埠头至杜祠之间,还有十来里路,又备了奥斯汀客车十五辆,黄包车一百五十辆。

浦东高桥一带沿途没有路灯,就临时安装木柱,高悬起汽油灯,专供夜间照明之用。

凡是来道贺的,不管是谁,一律发一个纪念章。凭借这个纪念章,就可以连续三天吃酒席、看戏。

凡是送礼的,除了送纪念章,每人加送一只脸盆、一条毛巾、两瓶洋药水和一个灯笼。这些纪念品上都印有“杜祠落成典礼”字样。

二、

杜月笙的势力多大(办出了上海滩有史以来最大的堂会)(3)

“奉主入祠”的黄道吉日定在1931年6月9日,这是老城隍庙的星相霸头高铁嘴选定的。

这一天,天刚亮,杜公馆附近的几条路上挤满了人,一眼望去,黑压压全是攒动的人头。

七点敲过,嵩山路、华格臬路一带,各种仪仗、彩旗、金牌齐集,路上到处挤得水泄不通。当外滩的海关大钟当当响了九下时,排在大门两旁的二十四响“高升”礼炮嗤嗤作响,升到半空,腾空砰砰爆炸。“奉主入祠”的大队人马出发了。

仪仗队分为六个大队,第一大队的声威就足以震慑整个上海滩:充当开路先锋的是二十四名“红头阿三”(缠红头巾的印度巡捕),他们骑在高头大马上挺胸昂头,目不斜视,洋洋而过——这是英租界当局主动送给杜月笙做仪仗的。

紧接着印度马队之后,几十面两丈见方的特大国民党党旗和杜字旗做先导。每面旗由四人抬举,前后用一百多辆当时还很少见的崭新自行车护卫,打头的是国旗,国旗后边,是象征着杜月笙岁数的四十四面杏黄旗(暗含杜月笙44岁之数),当中一杆大黄旗,上书一红色“杜”字,足有五尺见方。杜字旗由四个人扶旗杆,四个人拉旗角。在六月的骄阳下,“杜”字非凡耀眼。在旗帜后边,由公共租界(英美租界)和法租界当局派出一百个全副武装的英、法、印、安南巡捕组成的骑队,作为护旗队。

在护旗队以后,淞沪警备司令部的军乐队来了,一个连的士兵踏着乐曲节奏,呼啸跟进。他们抬着蒋介石赠送的那块“孝思不匮”的金字大匾。大匾之后,是何应钦、熊式晖等人所送匾额。其余五个大队是由公安局的保安警察大队,陆、海军的军乐队,陆军第五师和吴淞要塞司令步兵各一营。还有救火会,保卫团,童子军,缉私营,侦缉队,工会等组成的队伍,以及各团体的旗伞。每队都分别配以吴佩孚、段祺瑞、孔祥熙、刘峙等南北军阀、新旧官僚政客送的匾亭,还有上万名来宾。蒋介石送的一篇祝词彩亭殿后。

在这之后,才是“神主”,祖宗牌位。由杜月笙带着几个儿子扶着轿杠,缓步轻摇走过。这帮扶轿杠的人中还有个特殊人物。有人建议,扶轿杠的人要用一个清朝有功名的地方官才行。凭杜月笙的势力,要找一个民国当过总长、将军的人倒容易,要找一个前清官宦倒反而费事。后来总算请到了当过上海县知县的李祖夔来充当。

轿后是集中了上海京戏班子里用的宫銮和戈矛剑戟等几百件古代武器。这一队伍,从华各臬路杜公馆到法租界金利源码头走了三个多小时。

仪仗队和来宾从码头分乘十几艘火轮渡江。从高桥到杜氏祠堂还有十里路左右,全是新建的马路,路旁插满彩旗,一里一座彩牌坊,这些彩旗和彩牌坊都是由各商店所赠。

那天上海邮政局也在杜祠附近设立一个临时邮局,赠送来宾每人一套印有“杜祠落成典礼纪念”的信封信纸,并加盖红色纪念邮戳。许多商店都去赠送扇子、汽水等做广告宣传。都锦生丝织厂用纯丝织成的杜月笙照片,则专送外宾和一些有地位的来宾。

三、

杜月笙的势力多大(办出了上海滩有史以来最大的堂会)(4)

为了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祠堂门前搭起一座五层高的富丽堂皇的彩楼,彩楼中央是戏台,楼后是佳宾剧场,彩楼下是一片可容纳数千人的广场。

祠堂西面是一个硕大无比的席棚,里面摆开200多张就餐圆桌,以供开祠盛典三日之中客人吃流水席之用。

杜氏开祠盛典定为三日,第一日,先行奉主入祠仪式,即将杜氏总神主从华格臬路杜公馆奉送到高桥杜氏祠堂;第二日,正式举行开祠典礼,即将杜氏总神主牌位送进神龛里。此两日的下午与夜里以及第三日一整天,为南北名伶名票的平剧演出。

举行神主入祠典礼时,由陆、海军、公安局西乐队等组成的大乐队奏乐,吴淞要塞司令部在附近鸣礼炮二十一响。首先由杨虎以国民政府中将参军身份代表国民政府和主席蒋介石道贺。

当天报纸登有这样一则电报:“上海杨参军啸天勋鉴:本月十日为杜月笙先生新祠落成,请执事代表致贺,国民政府秘书处青。”

公祭典礼是由吴铁城、刘志陆、宋子文的代表宋子安、孔祥熙的代表许建屏,何应钦的代表何揖五等执祭,杜率儿子在旁答礼。

接着是来宾道贺,参加道贺的来宾有法国总领事甘格林,公共租界警务长毛鼎,日本总领事何日本驻军司令板西将军及许多外国贵宾。此外,各省主席、市长的代表,各地帮会头子,上海工商、金融等各界的头面人物共一万多人。

令后来诸多京剧迷津津乐道、惊叹“此曲只因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的杜氏祠堂落成会演,也就此展开。

方便面君拿到一份戏单,是1931年6月10日中午12时开始的——

《富贵长春》(麒麟童,赵如泉)

《八百八年》(袁履登,王晓籁)

《空城计》(郭继云)

《宇宙锋》(季小姐)

《群臣宴》(孙化成)

《庆顶珠》(王庾生,小杨月楼)

《安天会》(刘宗杨)

《北湖州》(郑永泉)

《状元谱》(张藻辰,金仲仁)

《玉堂春》(芝英夫人,高庆奎,姜妙香,张春彦)

《定军山》(谭富英)

《坐宫》(王少楼,华慧麟)

《两将军》(李万春,蓝月春)

《骂殿》(程艳秋,贯大元)

《独木关》(李吉瑞,小桂元,苗胜春)

《卖马》(王又宸)

《长坂坡》(杨小楼饰赵云,高庆奎饰刘备,雪艳琴饰糜夫人,雪艳舫饰甘夫人,刘砚亭饰张郃,刘奎官饰张飞,蒋宝印饰曹操,刘斌昆饰夏侯恩)

《全部红鬃烈马》:

《彩楼配》(徐碧云)

《三击掌》(尚小云,贯大元)

《别窑》(麒麟童,王芸芳)

《探寒窑》(程艳秋,龚云甫)

《赶三关》(郭仲衡,芙蓉草)

《武家坡》(梅兰芳,谭富英饰前薛平贵,言菊朋饰后薛平贵)

《算粮》(谭小培,雪艳琴)

《银空山》(谭小培,荀慧生,姜妙香)

《大登殿》(梅兰芳,荀慧生,马连良,龚云甫)

为了杜氏祠堂的戏,还闹出了不少故事。比如,张啸林因为位置关系,冲撞了张学良的代表,被后者抬手一个耳光。杜月笙一个票友死对头,躲在人群中看戏,结果被认出。

这3天,高桥拥入3万人。《申报》报道:交通彻底瘫痪。

这3天,也是杜月笙的巅峰,是他人生的最顶点。

巅峰杜月笙,办出了上海滩有史以来最大的堂会。

(以下图片请横屏观看)

杜月笙的势力多大(办出了上海滩有史以来最大的堂会)(5)

四、

此前,方便面君推送过上海总商会的文章。

机缘巧合,得识了曾任上海总商会会长的王晓籁的外孙金盼。金先生是个热心人,主动上门,与我谈历史、谈体会,我们相聚甚欢。金盼先生正在筹办海上闻人研究会,同时,他还搜集、编辑了王晓籁历史图片和文献,汇编成了《努力前进》。

《巅峰杜月笙》这篇文章,着重参考了金先生所编的这本书中的三篇关于杜氏祠堂的文章,在此谢过。

人气文章

不该把范志毅放在“冰箱”里

听孙一先讲林彪坠机真相!

无锡:得失随花落,一笑动千秋

《沁园春•雪》是如何发表在《新民晚报》上的?

黄金荣扫街的背后……

最后的杜月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