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贸易组织(WTO)发言人基思·罗克韦尔(Keith Rockwell)常向人这样介绍自己———“我来自纽约,所以我说话声音大、语速快”,说这话的时候,基思·罗克韦尔声音很大、语速很快。

1996年,WTO成立后一年,纽约客基思·罗克韦尔赴欧洲,进入这一维护全球贸易秩序的国际组织,担任发言人一职。

wto让步的三个问题 WTO发言人跟我讲了一些WTO里的小秘密(1)

世界贸易组织(WTO)发言人基思·罗克韦尔

“扎根”在瑞士日内瓦洛桑大道154号WTO总部至今23年,基思·罗克韦尔一直在做的,正是一份“声音大、语速快”的工作。

担任发言人,发声要有力度,传播需有速度。23年来,基思·罗克韦尔率团队不断及时向外宣传、解释多边贸易体系对国际繁荣与稳定的重要性。

2018年11月,《国际金融报》记者曾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会场采访基思·罗克韦尔。近日,时隔半年,记者在瑞士日内瓦WTO总部再次见到基思·罗克韦尔。

第二次见面,在基思·罗克韦尔的“主场”。记者因此得一机会,跟随基思·罗克韦尔,在WTO总部里走了走,获悉了一些WTO里的小秘密。

wto让步的三个问题 WTO发言人跟我讲了一些WTO里的小秘密(2)

WTO总部大楼门口 袁源 摄

wto让步的三个问题 WTO发言人跟我讲了一些WTO里的小秘密(3)

WTO总部正门右侧,由中国商务部和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捐赠的“姑苏园”,这是日内瓦首座成规模的苏式园林 袁源 摄

wto让步的三个问题 WTO发言人跟我讲了一些WTO里的小秘密(4)

WTO总部大楼内“行胜于言”的中国书法匾额 袁源 摄

绿屋不“绿”

多年来,坊间常有一个关于WTO略显神秘的传说———在WTO总部,存在一个绿色的房间,在这个房间里会召开“绿屋会议”。“绿屋会议”由欧美发达国家成员控制,会议多采取秘密方式进行,一些发展中国家会参与其中,但绝大多数成员被排除在会议之外。

在WTO体制之内,“绿屋会议”的确存在。根据WTO官网上的介绍,“绿屋”指代一个磋商过程,而非特定地点。“绿屋会议”其实是指由WTO秘书处邀请少数国家形成的会议决策机制。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为了推动发起乌拉圭回合谈判,时任GATT(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总干事邓克尔开始以个人身份召集少数主要缔约方,在他的总干事会议室召开非正式会议。这被认为是最早的“绿屋会议”。

这间“绿屋”位于WTO总部二楼WTO总干事办公室旁边,30平米见方的会议室的“官方”名字,是“Office of the Director-General(总干事办公室)”。

wto让步的三个问题 WTO发言人跟我讲了一些WTO里的小秘密(5)

WTO总部中的“绿屋” 袁源 摄

记者步入其中,发现这间会议室与“绿色”并无相干。

之所以称之为“绿屋”,有一种说法是,“绿屋”一词起源于英国剧院,指的是表演者上台前候场的房间。“绿屋会议”通常会持续到凌晨,并且可以延长数天。开会期间各方讨论敏感关键议题而产生的紧张且戏剧化的情绪,用表演者候场时的状态相类比,也是恰如其分。

在相当一段时间,“绿屋会议”机制受到了一些批评,有观点认为,这种仅有少数国家参与的非正式决策机制并不完全透明,总体上缺乏包容。

基思·罗克韦尔也坦言,“绿屋会议”目前并不太受欢迎,因为不是每个成员都认可大国聚首讨论问题的形式。“即便把‘绿屋’做得更大,也总有成员提出,为什么自己无法参与其中”。

基思·罗克韦尔称,“绿屋会议”召开的次数已经越来越少,最近一次“绿屋会议”,还是在2015年内罗毕的部长级会议上,当时各方试图就松散的发达国家的农业,出口补贴和一揽子事务达成协议。

中国影响巨大

WTO在减少“绿屋会议”的召开次数,且始终秉持协商一致的原则。不过基思·罗克韦尔坦言,在WTO体制中,大型经济体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发言权,“这些成员有很大的市场,大家都希望向这些市场出售更多东西”。

哪些成员具有比较大的影响力?

“当然是中国。在这里,没有中国就不可能推动事情发生,中国可以决定事情。许多重大决定的通过都需要中国的支持,中国影响巨大。”

“当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时,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任何人都想象不到中国会出现这样迅速的发展。”基思·罗克韦尔表示,今天的中国发展强大,以至于在中国国内作出的决定在全世界都会产生巨大影响。

WTO结构中,已经可以看到中国力量逐渐崛起。2017年,时任中国驻WTO大使易小准成为首位来自中国的WTO副总干事,易小准本人对于这一任命,归结于中国快速发展的背景。服务贸易司、市场准入司、知识产权司、对外传播司等也都相继出现来自中国的管理人员的身影。

WTO需要大国推动。在基思·罗克韦尔看来,美国、欧盟、日本,巴西和印度等其他大型经济体同样也具有巨大影响力。因为这些巨大的影响力,这些大型经济体动向往往会引起较小国家的注意。

美国也能自称“发展中国家”?

影响力巨大的成员中,不乏众多发展中国家。但对于如何定义“发展中国家”,正在WTO成员中展开热烈讨论。

对于哪一个成员该划入发展中国家的类别,WTO并没有一致认可的准确定义。按照WTO及其前身关贸总协定(GATT)的长期做法,每个国家都可以“自我宣布”为发展中国家,这一地位赋予了某些特殊的豁免。目前,卡塔尔、新加坡等富裕国家仍将自己定义为“发展中国家”。

不过,如美国等成员对一些自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体提出了批评,认为经济状况良好的成员不应该“穿着这样的外衣”。

“如果依据确定一国是否属于发展中国家完全依据自我选择的原则,如果美国认定自己是发展中国家,也是可以的。WTO不能告诉成员,不能这样定义。”

基思·罗克韦尔同时表示,如果参考所有的传统衡量发展阶段的手段,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国仍有很多贫困人口”。

“不能批评一个国家对自己的发展属性定义。当前全球化发展、技术不断进步,很难对当下的状况做一个长期的定义,也许我们应该跟随变化的步伐,我们需要提出新的类别。”

WTO是“降温剂”

2018年11月,记者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会场采访基思·罗克韦尔时,他引用著名哲学家孟德斯鸠的话阐述了贸易的重量:“贸易是治疗偏见的最好方法。一个几乎普遍的规律是:只要有良好的市民风尚就会有贸易;只要有贸易就会出现良好的市民风尚。”

半年后,再见到基思·罗克韦尔时,贸易遭遇的“偏见”情绪似乎更加浓重。对于目前全球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基思·罗克韦尔希望,WTO能够确保“温度降低”,尽管实现这一点并不容易。

基思·罗克韦尔需要对外解答的问题还有很多:21世纪第二个十年末端,多边贸易格局遭遇严重挑战,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如何应对?WTO改革何时完成?发展中国家地位如何界定?美国阻挠WTO上诉机构大法院任命何时破局?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等新问题有何新解?WTO多边体制会“瘫痪”吗?

“WTO秘书处来自不同国家的工作人员都认为,我们在WTO所做的事情非常重要。可以看到,即便美国方面更倾向于使用双边形式解决贸易争端,但美国在过去12个月在WTO提出的上诉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多,这也意味着,美国也还在使用多边体制。事实上,在中美贸易摩擦中,中美都没有放弃WTO的多边体制。”基思·罗克韦尔说。

(国际金融报记者 袁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