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白龙马合影(1997年白龙马惨死山洞)(1)

中国的一些俗语或者谚语是博大精深的,每一句话都有道理和故事,这些都是前人总结下来的。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可能会经常听到“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句话,可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因为现实往往是比较残酷的。

很多情况往往都是有难同当、有福不同享,这种情况在人与人之间是利益纠葛。试想一下,人对待他人都可能是这样的态度,对待动物那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说中国最近几十年有什么动物最出名,除了熊猫之外,那就是西游记的动物主角白龙马了。这匹白马伴随着西游记剧组跋山涉水,也算是西游记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之一了。

杨洁白龙马合影(1997年白龙马惨死山洞)(2)

《西游记》播出之后,主演们都大火,可以称得上是名利双收,可唯独这匹白马什么都没有,最后落得一个悲惨的结局。

选马过程一波三折

根据原著西游记中设定的角色,这部电视剧少不了一只白色的马来扮演白龙马。白龙马从故事的前半段就跟随着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出境的概率根本少不了,所以一匹良驹是非常重要的。

可当时我们国家制作电视剧的水平还很落后,道具和特效都不能和现在比,一匹灵活温顺的白马确实非常难找。

杨洁白龙马合影(1997年白龙马惨死山洞)(3)

对于找马这项人物,当时电视剧《西游记》的导演杨洁也非常头疼,可开机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她确实找不到一匹合适的马。一开始她想出来的办法就临时找一只马来代替,每次换场景就更换马匹,可是这样很容易穿帮。

在海南的时候,杨洁终于发现了她心目中最适合演“白龙马”的马匹,可惜的是这是一匹棕色的马,品种不太一样。这匹马所表现出来的状态、神韵以及其强健的肌肉都是杨洁心目中最佳马选。

既然这匹马这么符合这个角色,当时就有人提出给染色的建议。可当时的技术称不上成熟,如果染色的话没办法保证一个最佳的状态,更何况那时候经常下雨。再加上染色对马来说就是一种皮肤的伤害,很多人都于心不忍。

杨洁白龙马合影(1997年白龙马惨死山洞)(4)

不久之后,杨洁在张家界找到了一匹白马,可这匹马除了颜色和温顺的脾气,其他地方根本展现不出白龙马该有的气质。就在杨洁导演失落的时候,内蒙古那边传来了好消息。

杨洁在锡林郭勒发现了一匹白马,这匹马在马群中非常亮眼,是不可多得的好马。经过打听才发现,这匹马原来是“公务马”,是某位团长的专属马匹,经过杨洁的苦苦请求,最后剧组才花高价买到了这匹马。

这匹马从为军队服务变成了为《西游记》服务,剧组历经千辛万苦才找到这位“主角”。

杨洁白龙马合影(1997年白龙马惨死山洞)(5)

最辛苦的演员

拍戏的过程中,剧组经历的艰难险阻特别多,艺术家们可以说是吃尽了苦头。演员们尚且如此,白龙马吃的苦头肯定也不会少。

白龙马被选中那年,它只有四岁,当它淡出“演艺圈”的时候也只有十岁。十岁对一匹马来说还是属于壮年时期,称不上是老骥。

然而白龙马十岁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体态与神情却丝毫不像是这个年纪的马,它究竟经历了什么?

杨洁白龙马合影(1997年白龙马惨死山洞)(6)

西游记很多取景地都是高山丘陵地带,路非常难走,白龙马每次都要爬山涉水,偶尔可能还要驮着唐僧。

通过片段没办法一条过,一天之内白龙马可能要走几十个来回。在悬崖峭壁之间,两条腿的人尚且行走艰难,四条腿的白龙马很多次都差点掉进悬崖。如此劳累的拍戏过程对一匹马来说确实是太为难它了。

如果一匹马的付出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那还说得过去,可是白龙马却没能有相应的好结果。西游记拍摄的最后一站是无锡影视城,而这最后也成为了白龙马最终的归宿。

杨洁白龙马合影(1997年白龙马惨死山洞)(7)

白龙马在这里供游客观赏,偶尔还要被游客拿来当拍照的工具,一天接待的游客多达上百人,这匹“老骥”在这样的工作强度之下,衰老得更快了,丝毫没有退休安享晚年的意思。

不久之后,白龙马已经变得瘦骨嶙峋了,丝毫没有了当年在呼伦贝尔草场上的样子,失去价值的老马开始被景区的工作人员嫌弃,最终被遗弃在了后山。

1997年,白龙马死在了山洞里,连它的尸骨都找不到了。杨洁导演知道这一消息之后情绪陷入了崩溃,她知道自己没有好好对待白龙马,没有给白龙马找一个好的归宿。

杨洁白龙马合影(1997年白龙马惨死山洞)(8)

结语:

当年苦苦找寻的演员,用完却抛弃了它,这是它本应该拥有的命运吗?从白龙马这件事我们不难看出人性是很难经受考验的,我们能感受到的只有心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