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 李新宇 著8.当如吾儿,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致敬1985年出生的文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致敬1985年出生的文案(生命礼)

致敬1985年出生的文案

李云 李新宇 著

8.当如吾儿

与热恋的女朋友忍疼分手后,几经周折,李陟母子领养烈士遗孤的事宜全部办理完毕,年幼的小英子正式成为了这个特殊家庭中的成员。李陟母子慷慨领养烈士遗孤完全是正常的悲悯人性使然,并不是有什么攫取名利的企图心,可是,有一位年轻的新闻记者捕捉到了这个典型事例后,处于职业所担负的社会责任,他迅即采访撰稿,并且在当地的主要报刊上发表,使这件平凡之中见伟大的光辉事迹在市井中广为传播,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反响。各级领导纷纷前来探视慰问,众多热心市民络绎不绝地奉献爱心,解囊相助。一时间,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使得李陟母子的正常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他们不得不花费精力竭力劝阻,并且谢绝社会的捐助。

出身悲惨的小英子,离开福利院走进新的家庭后,起初,她与领养她的亲人有着一种疏远的陌生感,寡言少语,显得胆怯拘谨。随着时间的推移,李陟和母亲为此付出了殷勤关爱,为她洗梳打扮,添置新衣裳,做可口饭菜,精心调理生活,在他们的亲情感染下,小英子逐渐适应了新的家庭环境,也逐渐脱离了孤苦伶仃的生活阴影。亲如一家的浓浓暖意,冰消瓦解了她的凄凉心结,使她自闭的心情开始变得开朗起来,苍白清癯的小脸蛋也露出了灿烂的笑靥,她与陌生的奶奶和爸爸也开始了正常的情感交融。每当小英子用那甜蜜清脆的声音唤着奶奶、爸爸时,两位亲人显得十分开心,从此,幼小的小英子给这个特殊家庭带来了天伦之乐的舒心惬意。

听老人讲故事是孩提时代的一种天然童趣,尤其跟年幼无知的孩童讲故事,不仅是一种本真纯朴的情感交流,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启蒙教育。充满着对人世间好奇心的小英子,很喜欢听奶奶讲故事,而且总是听得很入神,还常常被故事中的感人情节和主人公的情感经历深受感染,产生出喜怒哀乐憎爱分明的情感反应,在她的幼小心灵里荡漾起勤学好问的思绪涟漪。这一回奶奶讲给她听的是“三种鱼的命运”的故事。

第一种是生活在海洋深处的大马哈鱼。母马哈鱼产完卵后,就守在一边,孵化出来的小鱼还不能觅食,只能靠吃母亲的肉长大。母马哈鱼忍着剧痛,任凭它们撕咬。小鱼一天天长大了,能够独自在海洋里生存,母马哈鱼却只剩下一堆骸骨,从此便消失在茫茫的海洋中。

第二种是生长在微山湖里的乌鳢。据说母鱼产下卵后便双目失明了,无法觅食而只能忍饥挨饿,孵化出来的数千条小鱼天生灵性,不忍母亲饿死,便一条一条地主动游到母鱼的嘴里供它充饥。母鱼得以延续生命,可是它的子女们为了母亲献出了自己年幼的生命,其存活数量却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

第三种是遨游海洋的鲑鱼。每年产卵季节,成群结队的鲑鱼都要从浩瀚的海洋洄游到位于陆地上的出生地——内陆江河。回家的路漫长而又惊险,要飞跃大瀑布,瀑布旁还守着成群的灰熊,不能跃过大瀑布的鲑鱼大多都葬身在灰熊的肚子里;幸运跃过大瀑布的鱼群也已经筋疲力尽,却还得面对数以万计的鱼雕的猎食。只有不多的幸运者才可以艰难地走完充满惊险的归途。耗尽所有的能量和储备的脂肪后,洄游到自己的出生地的鲑鱼,完成它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使命——寻找伙伴,交媾、产卵,最后葬身在自己的出生地。

讲着讲着,奶奶突然看见正在听故事的小英子在一旁抹泪抽泣,便关切地询问,“小英子,你怎么哭起来了呢?”小英子泪眼汪汪地说:“奶奶,这些鱼儿真可怜呀,我为它们的悲惨命运感到难过啊。”奶奶摩挲着她的手,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生活的大自然,有时候会给我们带来明媚的阳光、清澈的流水、清新的空气、灿烂的花朵,造福于我们;可是有的时候它也会给我们带来狂风暴雨、山崩地裂的自然灾害,造成灭绝人性的伤害,这就是自然规律。正如我们的人类社会一样,我们都渴望和平幸福地生活,可是世界上总是经常发生着各种戕害人类生命的战争和疾病,这就是‘弱肉强食’的自然界各种物种生存、进化的法则。”

年幼的小英子虽然还不能完全听得懂奶奶讲述的这番深奥的道理,但是,在她的懵懂意识里却开始对人世间充满着好奇和思索,她接着问奶奶,“我从小就没有见过爸爸妈妈,一直在福利院生活,您和爸爸为什么要领养我呢?”奶奶口气温和地说:“你的爸爸是为了维护我们的国家安宁和人民安康,牺牲在了敌人的枪弹下,他是国家的大英雄,是人民的好儿子,我们活着的人,都应该懂得感恩,所以,我们应该有这份爱心,尽到这份责任。”

奶奶日夜陪伴着小英子,亲眼目睹她那点点滴滴的成长脚步,最直接的显著变化莫过于小英子生理方面的悄然改变,岁月逐渐褪去了昔日那个青涩瘦弱的模样,苍白清癯的小脸庞泛起了朵朵红晕笑靥如花,清澈欲滴的大眼睛波光粼粼,瘦骨嶙峋的小身板舒展挺拔,渐渐显露出了一个靓丽少女的俊俏形象。奶奶打心眼里愈加喜欢上了这个没有血缘关系且命运多舛的小天使,将她视作了自己生命中难以割舍的精神寄托。

爸爸因为经常要奔波在部队营区和训练场上,和家人离多聚少,大多数的时间小英子都是和奶奶单独在一起生活。平时,她除了在奶奶的辅导下学习功课外,还会主动帮助奶奶做些家务活,给奶奶唱歌跳舞,她那清脆空灵的歌声、婀娜多姿的舞蹈常常把奶奶逗得喜笑颜开。有一次,奶奶关切地询问道:“英子,你长大以后有什么理想吗?”小英子很直率地回答,“我长大了想当一名歌唱家、舞蹈家,给大家带来快乐,让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爱。”小英子的率真回答,让奶奶感到由衷的欣慰,同时,也让她突然产生了对小英子培养教育问题的深沉忧虑。

小英子是一个有着傣族血统的姑娘,能歌善舞是这个民族生生不息、世代相传的精神基因,无论自然环境多么恶劣,生活条件多么艰苦,他们始终与歌舞相伴,总是乐观向上的与命运抗争。奶奶此时想到的是,小英子天资聪颖,活泼可爱,小小年纪就怀有崇高的远大理想,精神可嘉,这是多么可贵的人生财富呀!常言道:璞玉高人识,磨琢方成器。小英子就是一块质地晶莹的璞玉浑金,如果不尽早加以磨琢让她接受良好而又正规的文化教育和艺术训练,那将会耽误她的美好前程,抱憾终身的。她认真审视了这里的生活条件,艰苦的环境,根本不利于小英子的茁壮成长,她思来想去,为了真正帮助小英子努力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最好的办法就是带上小英子回到她生活几十年的热土——淯阳市,在那里可以选择最好的学校和老师,为她创造优良的成长环境。她的想法自然得到了李陟的理解和支持,小英子也欣然接受。

千里迢迢返回到家乡后,奶奶立马开始行动起来,四处奔走,慎重考察,她决定不惜任何代价一定要为小英子选择一所最好的学校,接受优质的教育。经过反复的考察和权衡,她最终选择了淯阳市第一所民营性质的全日制寄宿式的学校——育才学校。因为这是一所全新的具有现代化水准的学校,无论教学设施、师资力量,还是生活条件、校园环境都是一流的,但是学生的学费也是很昂贵的。李陟当年的学生时代也未曾受到过如此的豪华待遇,如今奶奶对领养的孙女小英子却毫无吝啬给予了慷慨付出,足以见证奶奶对培养小英子的茁壮成长倾注了多么大的心血,给予了多么殷切的厚望啊!这一切,更令小英子感到惊艳,她做梦也没有想到,她这个从贫瘠的大山里走出来的乡野姑娘,竟然也能够进入到贵族式的殿堂接受良好教育。面对如此优渥的学习环境,面对不似亲人胜似亲人的殷切期望,懂得感恩的小英子潸然泪下,她在心里默默立下誓言,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刻苦努力,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只有这样才能回报奶奶和爸爸对自己的无私付出。

在这所贵族式的学校里,不乏有着许多富庶家庭的纨绔子弟和高官达人的娇子千金,他们相互之间炫富攀比,在学业上不思进取,在生活上追求奢华,小英子看在眼里,却不以为然,与他们格格不入,她的一门心思全都用在了学习和艺术训练方面。每天,她总是第一个走进教室孜孜不倦地预习功课,总是最后一个悄无声息地离开教室,课余时间主动到文体中心接受声乐或形体训练。日复一日,循规蹈矩,学校的老师们禁不住对这个容貌姣美、心灵清纯、学习刻苦的优等学生另眼看待,甚至对她赞不绝口。

每次学校放假,小英子回到家里总是给奶奶带来一份欢快和惊喜。她向奶奶汇报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谈论自己的学习收获,并且将获奖的证书和奖品交给奶奶,还常常在奶奶面前唱歌跳舞展示才艺,她就像一颗天真烂漫的开心果,感染着奶奶那个沧桑而又年轻的心态,使她淡漠了孑然孤独的寂寞感。

有一次,学校要隆重举办一场学生才艺展示的汇报演出活动,小英子特意邀请奶奶前去观看。面对济济一堂的师生和家长,形貌昳丽的小英子汇报演出的第一个节目是女声独唱《党啊亲爱的妈妈》,她特别喜欢这首歌曲,因为它蕴含着自己对党的挚爱和对奶奶爸爸的感恩之情。

妈妈哟妈妈,啊,亲爱的妈妈,

您用那甘甜的乳汁,把我喂养大,

扶我学走路,教我学说话,

唱着夜曲伴我入眠,心中时常把我牵挂

…… ……

党啊党啊!亲爱的党啊!

您就像妈妈一样,把我培养大,

教育我爱祖国,鼓励我学文化,

幸福明天向我招手,四化美景您描绘

…… ……

一声声甜蜜圆润的嗓音,一句句饱满激情的演唱,字正腔圆,天籁之音,顿时惊艳了整个会场。喧嚣的场面寂静了,浮躁的人心镇定了,台下的观众们不约而同地屏声静气侧耳聆听,行云流水般的高亢悠扬的旋律,荡气回肠。她那声情并茂的演唱,震撼着每一个观众的心灵,引发了感同身受的情感共鸣,使人情不自禁地催人泪下。歌毕,余音袅袅,台下沉寂,须臾,热烈的鼓掌声和欢呼的喝彩声骤然爆发,响彻全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