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中国国家地理BOOK”
是谁带来万年冰封,又是谁正在夺走它们?
16、17世纪,欧洲的探险者在初春时节,坐船向北航行,但他们很快发现四周全是海冰。
当浮冰和高耸如城堡一样的冰山向他们的船挤压过来时,他们慌了,仔细确认这些浮冰和冰山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远远望过去,似乎是从遥远的北方,也就是北极星的正下方,源源不断地径直向南漂流。
难道北极有一个大洋?
难道穿过这个大洋就能到达富庶的中国和印度?
早期的荷兰和英国探险家曾进入格陵兰岛以东和以西的边缘海,他们回国后向人们讲述旅途中遭受到的难以想象的严寒和苦难。
而那些朝东北方向驶往俄罗斯的探险家,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沿着西伯利亚海岸航行,成为首批进入北冰洋的欧洲人。
他们未能找到通往中国的“西北航路”,但是紧随其后的商人却将鲸油、鲸须、海象牙、北极熊皮、驯川鹿皮以及裘皮等货物从西伯利亚运回国内。
1893~1896年,南森率领的“前进”号船首次穿越了北冰洋。
前进号船体的珍贵影像资料。图\网络
1999年,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赴北极进行了综合科学考察,到了2004年,中国的首座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就落成了。
至此,人类对北冰洋的探索变得更加深入,想要了解这片白色海洋更多的秘密,让我们从北冰洋的诞生开始说起。
极北诞生一个洋
北冰洋的形成,与北半球劳亚古陆的破裂和解体有着很大关系。
2000万年前,北冰洋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湖水通过一条狭窄的通路流入大西洋。
在1820万年前,通过亚欧板块和北美板块的洋底扩张运动,产生了北冰洋海盆和北冰洋中脊,同时发现了与北冰洋中脊相平行的两条海岭——罗蒙诺索夫海峡和门捷列夫海峡,说明北冰洋的海底扩张运动,曾进行过不只一次。
有了较宽的海峡,大西洋的海水开始流进北极圈,慢慢形成了今天的北冰洋。
北冰洋地图。图\视觉中国
海洋地形与陆地地形十分不同,虽然海里也会有高山,有低谷,有丘陵也有盆地,但是到了“海的地盘”,名字当然是要更适合海洋,而且这些地形特点的联系也十分紧密。
让我们按照从海边到海里的顺序,依次进行了解,先从大陆架开始。
一个简单易懂的海洋地形图。图\网络
大陆架,是指大陆边缘被海水淹没的部分,也就是向海自然延伸和缓倾的浅水平台,坡度较小,部分会暴露在海面之上,也就是我们去海边玩的时候,奔跑的那片海滩。
当然,大陆架的面积是很大的,我们能踩到的只是很小的一个部分。
北冰洋海底地貌的突出特点——大陆架非常宽广,特别是亚欧大陆北部最宽,一般400-500千米,最宽处近1700千米(水深50-150米),阿拉斯加以北大陆架较窄,仅20-30千米。这些大陆架,原先大部分都是陆地的一部分,第四纪冰期以后才下沉成浅海的。
北极大陆架冰。图\视觉中国
从大陆架继续向海的方向前进,紧接着就是大陆坡,这是大陆架外缘向大洋更深部分下倾,直到深海盆地或海沟为止的斜坡地带。
走过了这个下坡,进一步看北冰洋的海洋地形。
一眼望去,北冰洋的海底起伏不平,一系列海岭、洋盆、海沟交错分布。
北冰洋中部有一条横贯的海底山岭——罗蒙诺索夫海岭,自新西伯利亚群岛经北极到埃尔斯米尔岛,全长1800千米,宽60-200千米,高出洋底3000米,岭脊距海面约1000米左右。
那么什么是海岭呢?海岭又叫海脊,这片海底长条状的高地,还分为无震海岭(几乎没有地震活动的海岭)和活动海岭(有明显地震活动的海岭叫活动海岭,又叫大洋中脊)。
无震海岭延伸长度可达数千公里,宽有数百公里,高出周围洋盆底部2000-4000米,地形起伏不大,顶面比较平坦;但是像罗蒙诺索夫海岭这样比较崎岖的,属于活动海岭,山地坡度大、陡峭,有火山喷发。
这个长条状的海岭把整个北冰洋分为两部分——加拿大海盆和阿蒙森海盆。
这个海盆,隶属于更大的洋盆,洋盆是位于大陆边缘与大洋中脊(也是海岭)之间的,在海洋地貌中,是比较平坦的部分,可以理解为陆地地貌的盆地然后装满了海水,约占海洋总面积的45%,洋盆会被海岭等正向地形分割成许多次一级的深海盆地,也就是海盆。
北冰洋的这两个海盆的深度都在4000-5000米之间,属于比较深的了。
其中,阿蒙森海盆作为北极大海盆的一个分支,形状狭长,是北冰洋的主要海盆之一,也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海盆,北极点就位于阿蒙森海盆与罗蒙诺索夫海脊的交界处。
海盆上方对应的海面是常年冰封的海面,人类最北的居住点巴厄诺冰雪帐篷考察站,就建在阿蒙森海盆上方的冰面上。
有高耸的海岭,就会有深陷海底的海沟。
海沟一般是板块俯冲形成的,一般海洋地貌中最深的地方往往是这些海沟们提供的,比如在加拿大海盆以西有一条门捷列夫海岭,长1500千米,相对高度小,坡度平缓;
比如北冰洋最深的南森海岭,这个长条状的海沟像是一口巨深的井,而且常年封冰,简直就是北冰洋名副其实的“深井冰”。
北冰洋除了复杂崎岖的地形,神秘莫测的海沟,拥有最重分量的存在当然是,冰。
地球唯一的白色海洋
北冰洋在地球上的各位大洋前辈的眼里,就是个冷冰冰的小弟。
因为它是面积最小(只有太平洋面积的1\14,面积有1310万平方千米)、深度最浅、最寒冷、海岸最曲折的一个洋。北冰洋占北极地区面积的60%以上,其中2\3以上的海面全年覆盖着厚一米半到四米的巨大冰块。
也正是这些海冰,让北冰洋成为了地球上唯一的白色海洋,千里冰封,终年雪飘,天气严寒,冰山林立。
早在1300万年前,这里就开始出现大范围海冰,随着地球的逐渐降温,北冰洋被彻底冻住了,就连附近的陆地、群岛都被冰封。
所以,在这些海冰中,就藏着拥有300万岁的“高龄”的选手,属于永久性海冰。
这些常年不化的冰盖,也是北冰洋水文最大的特点,冰盖面积占总面积的2/3左右,其余海面上分布有自东向西漂流的冰山和浮冰。
北极冰山,是从北冰洋岛屿上的冰川上脱落下来的淡水冰,一般长宽几百米,高度可达几十米,也会有特别巨大的冰山出现,长宽达几公里,高达几百米,如同漂浮的岛屿,这么巨大的冰山在北冰洋是很罕见的。
大量冰山、海冰、冰川连成一片,覆盖在周围的陆地上,山谷上,形成了巨大且壮观的冰体,比如格陵兰岛的冰盖,就是这么来的。
然而,北冰洋最引以为傲的「冰」,却正在逐渐消失。
这幅图显示了截止2009年2月底,北极海冰的相对年龄随年份变化的情况。2009年冬天覆盖北冰洋的主要是较薄的一年生冰。
2021年6月,曾率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北极考察队的德国科学家马库斯·雷克斯(Markus Rex)警告称,未来数十年后北冰洋在夏季可能将无冰盖。
这个由300个科学家组成的考察团,进行了389天的考察活动后发现,北冰洋在2020年春季,冰盖就消退得“比有记录以来任何时候都快”,同时2020年“北冰洋夏季海冰的覆盖范围只有数十年前的一半”。
到了今年夏季,北极更是出现了罕见的高温天气:38℃!
世界气象组织正式承认,俄罗斯Verkhoyansk小镇38摄氏度,刷新了北极气温的最新纪录,该机构表示,正在调查数量空前的额外极端天气事件,并将其与气候变化联系起来。
冰盖对北极到底有多重要?
北冰洋厚重的冰层下,并不是寒冷黑暗、悄无声息的深渊,正相反,这里是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
在冰块上打滚的北极熊,不远处就有海豹、海象在冰水之间翻腾,成群的鱼、鳕鱼长得又肥又壮;狡猾的北极狐到处搜寻北极熊吃剩的食物残渣;
大型海藻丛中隐藏着多种多样的端足目小甲壳类生物,它们和翼足目软体动物,像金字塔的底座一样支撑起了整个北冰洋生态系统,而且保证北冰洋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就是海冰。
正处在极昼的北极,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海冰慢慢消融,不知道长夜来临之时,闪耀的极光能否给北极带来希望和安慰,而这,取决于我们能否积极的为北极做点什么。
未来的北极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呢?
-END-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地质地球所立场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