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3月29日,建立两年多的太平天国,在攻克南京后,结束流动作战,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于此。

在攻克南京前,太平军先后围攻了长沙和武昌。他们的思路很清楚,沿着长江一路往东北开进,攻克大城市,补给完钱粮和兵源后就撤退。所以,离开武昌后,太平军下一步开往南京。这个打算,在领导层中没出现什么争议,但攻克南京后怎么办,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洪秀全想全师北上,攻河南,捣京城,这也符合太平军一贯的打法,流动作战,在大城市抢够了就撤,但杨秀清建议在南京留下来,建根据地。

太平天国全盛时间(太平天国达到全盛)(1)

洪秀全

杨秀清的理由是,现在北上作战没有优势。从广西出发以来,之所以一直顺利,是因为所经之地比较富庶,边打边补给。但如果挥师北上,北方钱粮没那么充足,沿途大军补给就会很困难。这个季节很冷,过冬的衣服也不够。

但洪秀全还是心心念想捣毁京城,消灭清朝政权。针对这一点,杨秀清说,在南京建根据地,不代表以后不北上了。北京毕竟是京城,防御力量很足,打不打得过还不知道。先不说粮食的问题,此前太平军在南方一直打的是水战。而进入北方则主要靠陆战,士兵也得先训练训练。

他接着分析说,南京这个地方不错,北靠长江,再把东面的镇江、扬州一起占了,就截断了南北沟通的大运河,富庶的南方,就全是太平军的了。实力强了,再打北京,就容易多了。

杨秀清为了打动洪秀全,举了朱元璋的例子。朱元璋当年就是先占领南京,建了根据地,等实力攒够了,才北伐一举成功,建立明朝的。杨秀清还跟手下人说,之前金田起义时,天王就说带大家到“小天堂”,而南京就是这样的天堂。这么一造势,中下层将领也都愿意留在南京。洪秀全也就同意了。

攻克南京并没费太多力气,因为太平军进展太快,南京城的防守不足,一万多守军基本全集中在内城,使城外的战略重地雨花台和紫金山轻易被太平军获得。他们居高临下轰炸城墙,总督陆建瀛身亡。清军群龙无首,破城而入的太平军,屠杀了清朝士兵和家属一万多人。

太平天国全盛时间(太平天国达到全盛)(2)

杨秀清

洪秀全以隆重的仪式入城,身穿黄龙袍,坐在16人抬的轿辇上,得胜之师在前开道,32位女官手持黄罗伞,身跨高头马,簇拥在他身后。

随后,洪秀全发布诏谕,贬北京为“妖穴”,把北京所在的直隶省,称为“罪隶省”,把咸丰皇帝的年号,加上犬字旁,以视贬低。

为了打造首都,太平天国模仿清政府的六部,设置了六宫,作为主要行政部门;把南京城的人口,做了全面普查,按太平天国男女分营居住的方式,进行军事化管理;搜集天主教徒,强迫他们该信拜上帝教,并大规模印发《圣经》。洪秀全等人,也在南京营造奢华的宫殿,果真把这里当成了“小天堂”。

然而,建立根据地不是最重要的,守护住才最重要。因此太平天国开始了北伐战争。1853年5月到1855年5月,北伐军从扬州出发,横扫六省,紧逼天津。

北伐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中心,引起清廷的动荡,同时也牵制了清军,让南方的太平军可以趁机发展。然而,北伐因为孤军深入,缺少外援,战争环境不利等因素,遭到清军全力反扑,最终失败。

另外,清政府为了扑灭太平天国而加强了对天京的围困。而对太平天国一方来说,如果要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扩大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征势在必行。

太平军西征先遇小挫,后由石达开指挥大败曾国藩的湘军。在天京附近,太平军又大破清军江北、江南两大营。到1856年夏,上至武汉,下至镇江连成一片,尽在太平军控制下,是为太平天国军事上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之后,还进行了政权建设,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不仅涉及土地制度,废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平均分配土地,还实行了男女平等的政策,禁止买卖妇女和女婢。对外则坚持独立自主的政策,否认不平等条约,禁止贩卖鸦片,反对外来侵略……等等这些措施都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

这份文件的设计,是农民理想社会的蓝图,也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革命思想的结晶,但其试图在小农经济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实行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等生产、生活资料,建立人人平等社会的这一主张,却是一个空想。加上当时社会正处于战争状态,缺少必要的条件,所以导致该制度根本无法实行。

但就在这大好形势下,太平天国内部却发生了自相残杀的“天京事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