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动物的泛滥都和当年或者之前一年的气候有关,尤其是那些本身没有多强的战斗力、具有很多天敌但是自身繁殖能力却很强的物种。当食物丰盛的时候,成活率会大大增加。今年胶州湾就遭遇了海星的泛滥,这种本身生活于海底的星型动物适应较冷的海水,而幼苗容易遭受天敌捕食,所以海星喜欢到浅层繁殖。
海星是一种棘皮动物,体壁由表皮及真皮组成,体壁的最表面是一层很薄的角质层,没有腿、没有鱼,身上有比较硬。因为形状颜色比较好看,晒干之后可以作为工艺品。但是也是因为这些因素,海星的运动能力并不出色,因此它们是一种底栖动物。靠着星型的腕在海底爬行,因此它们对海底底栖生物的影响比较大,海星爬过的时候,会用腕上的吸盘将可以捕食到的蛤蜊等小生物送入口中啃食。
令人头疼的是,在繁殖期内的海星大多数是体外受精,还不能就地格杀它们,如果将体液之类的挤出来相当于帮助它们产卵,一次释放250万粒卵,而且海星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就算是只有一条腕,海星也可以依靠腕重新长出一个身体。而胶州湾今年海水温度较低,位置环境对海星来说进来容易出去难,刚好它们遇到了渔民们养殖的蛤蜊等海产,由于蛤蜊的肉比较多而且壳比较薄弱,海星也喜欢它们,于是海星便泛滥了。
对于胶州湾的居民来说苦不堪言。眼看着饲养的蛤蜊被不断地捕食,渔民们只能捕捉海星,还不敢就地捣死,只能一天几万吨几万吨地捞上来,而且解决泛滥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捕捞。但是捞上来往哪处理也是个问题,扔了有点可惜,也是费力捞上来的,吃了渔民们养的蛤蜊,怎么着也得让它们吐出来(将海星卖掉)。奈何海星实在是太多了,前期由于销路没有打开,一天捞数万斤,所以就有了养殖户的无奈。
当地为了减少损失也采取了一些平时不允许的方式,海洋发展局在必要时允许渔民在养殖区内围海底布设大网目地笼网进行诱捕或在养殖区内采用拖网采捕方式进行捕捞,使用网具限定为大网目地笼网或拖网,区域限定为胶州湾海域养殖区内。仅仅数天的时间内,当地就捕了45万斤的海星。据悉,这次泛滥或许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所以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允许在三月中旬到四月初采取上述措施捕捞海星。
海星这种棘皮动物身体表面上跟螃蟹似的有一层角质,能吃的部分并不多,不过可食用部分也类似于螃蟹,它的生殖腺是可以食用的,在繁殖期成熟的海星可食部位(精、卵巢)平均达海星总重的20%~25%,含蛋白质15.92%、脂肪11.13%,胆固醇含量极低为53mg/100g;吃海星的生殖腺就跟吃蟹黄似的,不过口味不一样。海星也有轻微毒性,不宜多吃,有人吃了会嘴皮发麻。可食用部分量较少,口味说不上来,喜欢的觉得好吃,不喜欢的觉得一般。
然而我们国家别的不说,是真的大,架不住就有人喜欢吃。有了胶州湾海星泛滥的事件在前,加上各路媒体的报道,人们也在想办法帮助胶州湾克服海星的泛滥,于是就有了商贩来购的热潮。泛滥之际,没有一种动物是无辜的。胶州湾海星泛滥的新闻上周还沸沸扬扬,然而根据最新的报道,各地商家到胶州湾购买海星,甚至需要预定,仅仅一周左右的时间,海星就越来越少,没准再过几天就真的不够卖了,这次真的是吃货们贡献的力量?
不管怎么说,海星的泛滥并不是单一的事件,而是一连串的问题。今年胶州湾海星的泛滥,除了气候的问题也有人类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本身海星这这种东西的繁殖力虽然很强,可是只有极少数可以存活下来,一旦到达成年天敌就不多了,由于天敌的减少也是导致此次海星泛滥的原因之一;此外,海星对于海水中的金属离子、pH变化比较敏感,海域水质的变化给海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由于胶州湾等地区本身也是海星自然活动的区域,据当地调查,即便是在平常,养殖区内的海星数量也要多一些。这意味着未来海星可能会再次泛滥,而这就需要当地制定更好的策略来保护海洋生态,避免海星的泛滥,这样才能保证沿海养殖业的有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