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公开课005。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之允升园,未经授权,不得转载盈利,违者必究。

学习太极拳,包括所有内家拳,若想真正欣赏到那山巅处的最美风景,须懂得“一图一书”的奥秘。

图,即河图。书,即洛书。河图和洛书,是研究中华文明史不能忽略的一个课题。

《易经》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其释义:黄河出图,洛水出书,圣人依此作卦。

这段文字背后有一古老传说。

上古伏羲氏时代,在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流经此地的黄河水中,突然浮出一匹龙马,背负河图,献于伏羲。伏羲依据河图而演绎成先天八卦。

太极拳这几条要领让你少走弯路(太极拳者须知一图一书)(1)

河图

大禹时代,洛阳以西洛宁县内流经此地的洛河水中,浮出一只神龟,背驮洛书,献于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天下遂划为九州。

太极拳这几条要领让你少走弯路(太极拳者须知一图一书)(2)

洛书

后人研究普遍认为,河图和洛书蕴含着深奥的宇宙星象之理,是阴阳五行之源,是中华文明之始。

在我看过的古代武学典籍中,只有孙禄堂和陈鑫提及,但并未深层阐述河洛与内家拳、太极拳的内在关系。

我的观点,且不管前辈们是否晓悟河图、洛书与内家拳、太极拳之间的内在关系,仅凭他们把河图、洛书作为太极拳理论支撑之一,此贡献也是巨大的。

之一。我对河图的思悟。

关于河图,陈鑫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一书中引用古人注解如下:

易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一、三、五、七、九;地数五,二、四、六、八、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一得六为水,二得七为火,三得八为木,四得九为金,五得十为土。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关于河图的奥秘,古今论述和著作颇多,拳友们可择喜而读。之于太极拳,我们只了解河图用于太极拳的内容即可。

吾之研悟,与拳友分享。

奥妙一。

河图是先天之图。我们依据河图之理,可溯源先天之气,即陈鑫所言的“太和元气”。

前后练得是小周天,练得是水火既济。左右练得是大周天,练得是金木交合。上下练得是太虚周天,练得是冲气以为和。

三轴同转,人之先天太极体。这个境界很难达到。

奥秘二。

河图是静态之图。静极生动。依据河图,我们可走出“以太极为体、以阴阳为用”的太极功夫境界。

启动此境界的关键点,即以意行拳的手带身,如此方可走出双螺旋于一体的拳架。

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体悟左右横轴的金木交合,即太阴和太阳的转换,其中最突出的变化是,采取金鸡独立定式,脚底扎根入地的感觉十分明显。这和所谓的气沉脚底是完全两种感觉。气沉脚底是浮在地面上,而现在的体悟是入地。

奥秘三。

静态河图的十个数字,对应十天干,而十天干又对应人体十二经。

《针灸聚英》十二经脉纳天干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

此十二经脉纳天干歌非常重要,希望拳友们牢记在心。易理、拳理、医理相通。

我的研究,现有太极拳流派真正运用经脉行拳的拳架几乎没有。

陈鑫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一书中讲了一些拳架和经脉的关系,但不是很准确。因为,每条经脉都对应不同的手型,若一直用平拳、瓦楞掌、莲花掌等几种手型行拳,是不能真正达到经脉行拳效果的。

哪种太极拳能达到经脉行拳?我所学的古太极拳便是。

奥妙四:

河图,对应宇宙而言,是立体图,而非平面图。

关于河图,古代研究成果颇多。之于太极拳的应用,我们知道下面的观点即可,即:河图是根据五星出没时节而绘成。

五星,即是木火土金水五颗行星。五星运行,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北极天空。

根据河图与五星的关系,河图自然是一个立体图。

为什么画成平面图?我认为是受当时的绘制条件所限制。

奥秘五:

关于河图的十个数字,易曰: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此五组数字,分布于河图的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南北相对,东西相对,上下相对,构成一个上下、左右、前后三轴相交的立体。

怎么用于太极拳?

假若拳者面南背北站立:

河图的水火,形成前后纵轴的立体双螺旋,主要练水火既济。

河图的金木,形成左右横轴的立体双螺旋,主要练金木交合。

河图的中土,形成上下竖轴的立体双螺旋,主要练乾坤中气。

怎么理解?我举个例子

内家拳常讲水火既济。既济一词,出于《易经》,即坎上离下相济之意。坎是水,离是火。既济,则水火相交为用。

内家拳所言的水火既济,是借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比喻心火与肾水的相互关系。心火下行以温养肾水,肾水上行以灭心火,心肾相交,阴阳和谐,身体健康。

怎么练习水火既济?

走前后纵轴的双螺旋即可。我的体悟,目前能够看到的练习水火既济的单练式,杨氏太极拳小架的内云手和外云手基本符合。内云手倒着走,外云手正着走。

奥妙六:

河图和来氏太极图有关系吗?我认为是有关系的。

河图、来氏太极图、银河系旋臂图,三者极为相似。三图的原理应用于太极拳,即双螺旋缠丝法。

之二。我对洛书的思悟。

陈鑫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一书引用古人注解对洛书予以注释。

“洛书四十五数。

一、三、七、九奇数居正,天、地、水、火也;二、四、六、八偶数居四隅,雷、风、山、泽也;五居中为皇极,既太极也。

纵、横、斜、正数之皆得十五,以符八节,内含勾三、股四、弦五者,八隐寓矩方合成河图规圆。

凡太极拳之周旋曲折,皆依为法,而莫能外。”

怎么理解和运用?

一般认为: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河图推出先天八卦。洛书推出后天八卦。

洛书应用之一:米字发劲

河图是四象图,东南西北,四正。

洛书是八面图,四正四隅。

孙氏太极拳的无极式为体,太极式为用。无极式怎么变成太极式?身体须左转45度。

身体正向面南,为正。左转45度,面向东南,为隅。此时,河图之体、洛书之用即显。

见下图:

太极拳这几条要领让你少走弯路(太极拳者须知一图一书)(3)

所以,内家拳发力的轨迹秘诀之一,即是走“米”字,即走四隅劲。米字,即是洛书之理。

当然,内家拳也可以走四正劲,但是四正劲是阴阳各半,打击力度和范围都比四隅劲小。

洛书应用之二:九宫图步法

洛书之于内家拳的最大贡献之一,即是古传九宫图步法。见下图。

太极拳这几条要领让你少走弯路(太极拳者须知一图一书)(4)

九宫图步法

九宫图步法重要吗?

孙禄堂是如此评价的:

“余蒙老农先生所授之九宫图,其理亦出于此,而运用之神妙,变化莫测。”

“走练此图之意,九竿如同九人,如一人之敌九,左右旋转,曲伸往来,飞跃变化,闪展腾挪,其中之法则,按着规矩;其中之妙用,亦得要自己悟会耳。”

对此九宫步法,我练了一段时间,其中最大体悟是,八个方位和中宫,都有一种手型来对应。

之于河洛的体悟,暂且分享这些。还有一些体悟,不是一般的拳友能理解。譬如,当人体置身于河图的立体空间图中时,太极拳真正的松就出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