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近蚓是一项新兴的行业,它可为养殖业提供优质蛋白饲料,可向种植业提供高效有机肥料,可丰富人们餐饮品种,可向医药业提供原药(如用蚯蚓提取蚓激酶、氨基酸等);可向轻工业提供原料(如生产美肤剂、化妆品等),同时又有效地利用了农作物秸秆,减少了环境污染,是一项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很好的事业。目前最优良的品种有大平三号、大平二号等,它们是赤子爱胜蚓经人工驯化的品种,购优质蚯蚓种推荐到湖南增润农业有限公司,增润农业专业蚯蚓繁育单位,质量有保障。场地的准备:蚯蚓的养殖方法较多,有简易养殖法、田间养殖法和工厂化养殖法。总之饲养蚯蚓的场地一定要选择靠近水源,交通方便的地方。农村可利用庭院、村旁或林间空隙地等进行养殖。场地应排水良好,不能有积水,要能防水浸、雨淋,要求没有噪音、烟气、煤气,通风要良好,无直射阳光,远离使用农药的田地,并且还应注意防止天敌的危害。牛、猪、马、鸡的粪便和垃圾、果皮、树叶等都可养蚯蚓,饲养管理蚯蚓基本知识但必须先经发酵腐熟,使之分解,达到无酸、无臭、无不良气味。饲料可用牛粪(或猪粪)70%、渣肥(或青草)20%、鸡粪10%, 混合堆积发酵10天,翻拌一次,再经一周,待饲料变成黑褐色,质地松散,不粘滞,无恶臭就可使用了。也可全部用猪粪或牛粪单独堆积发酵。

蚯蚓正确箱养方法(饲养管理蚯蚓基本知识)(1)

初次饲养时, 先在饲养容器内放上10~30厘米厚的基料(即发酵腐熟的蚯蚓饲料),然后在饲养容器的一边,自上而下挖去宽3~6厘米的基料,在此处加入取自地下33厘米以下的泥土。只要把蚯蚓放在泥带上,洒些水,蚯蚓就会很快钻入泥土中。如果基料不适合蚯蚓的要求,它就在泥带中生存,只在觅食时才把头伸进基料。若是基料适合蚯蚓要求,蚯蚓就会很快钻入基料中。基料消耗以后,需要喂饲料,一般采用块状料投喂法。加料时,先把饲料面上的陈旧料连同蚯蚓向饲养面的一方堆拢,然后在空白面上加发酵好的饲料。经过1~2天,陈旧料堆内蚯蚓纷纷进入新鲜饲料堆中,再移去上面的旧饲料( 蚓粪),蚯蚓和卵就这样分开了、陈旧料中有大量卵泡,收集后另行孵化。饲养管理蚯蚓基本知识在饲料层已消化75%时采收蚯蚓为好,这样蚯蚓不会因为饲料断层停食而消瘦或为寻找食物而逃逸,采收蚯蚓产量高。最佳方法是自然光照采集法。在养殖床发现蚯蚓,密度达到2-3万条/平方米,80%个 体达到0.3克以上,是最佳采收时间。采收时,提取前24小时前浇足水,不可过干过湿,然后将养殖床上面10厘米饵料的70%集中在水泥地面或塑料布上,利用蚯蚓怕光的特点,逐层扒开,将饵料扒净,最后,使蚯蚓集中在底层,达到收集目的。

蚯蚓正确箱养方法(饲养管理蚯蚓基本知识)(2)

作物秸秆或粗大的有机废物应行切碎,垃圾则应分选过筛,除去金属玻璃、塑料、砖石和炉渣,?再经粉碎;家畜粪便和木屑,则可不进行加工,直接进行发酵处理。把经过处理的有机物质混合均匀,其中以粪料占60%,草料占40%左右的粪草混合物为最好。尔后加水拌匀,含水量控制在40%~50%,即堆积后堆底边有水流出为止。堆成梯形或圆锥形,最后堆外面用塘泥封好或用塑料薄膜覆盖,以保温保湿。经4~5天,堆内的温度可达50℃~60℃,待温度由高峰开始下降时,?要翻堆进行第二次发酵,将上层的料翻到下层,四周翻到中间,使之充分发酵腐熟,达到无臭味、无酸味,质地松软不沾手;颜色为棕褐,然后摊开放置。使用前,饲养管理蚯蚓基本知识先检查饲料的酸碱度是否合适,一般PH在6.5~8.0都可使用。过酸可添加适量石灰,过碱用水淋洗,?这样有利于过多盐分和有害物质的排除。饲用前,先用少量蚯蚓试验饲养,如无不良反应,即可应用。、禽、鱼类等的优质蛋白饲料;将蚯蚓搬上餐桌,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蚯蚓粪则是优质高效的有机肥,是一种土壤改良剂,有作蔬菜、花卉和农作物的营养土,肥效显著,能增产增收。

蚯蚓正确箱养方法(饲养管理蚯蚓基本知识)(3)

养殖技术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喜黑暗的穴居动物,一生均在土壤中度过。以腐烂的有机质废物为食,喜食带有酸甜味的食物,目前人工养殖蚯蚓主要采用牛粪,也有的利用糖渣、猪粪、鸡粪、农作物秸秆及生活垃圾等。适合人工养殖的蚯蚓应选择那些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适应性广、寿命长、易驯化管理的种类。料:饲料要分批定点投喂,以表面吃光为度,不可堆积过多;湿:蚯蚓喜欢潮湿而不积水,不同品种要求湿度不完全相同,但一般可掌握在含水量70%左右;温:蚯蚓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30℃,以25℃左右为好,高温(35℃以上)季节应采取降温措施;光:蚯蚓系夜行动物,怕光,应注意遮光;除:蚯蚓的粪便应及时清除,一般每月清除一次,每平方米养殖床每月可清除粪土25~30千克。清除粪便后应及时添加新土料。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是变温动物,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范围内,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宜温度为15℃-25℃,在此温度范围内蚯蚓能最好的发育与繁殖,40℃以上死亡。蚯蚓卵最适宜的孵化温度为20℃-25℃。以上温度指的是基料温度,如当空气温度为0℃时,基料温度在12℃左右,当空气温度为38℃时,基料温度却只有28℃,这是因为基料中含有大量水分。基料的处理一般分通风干燥和发酵两种方法,以发酵法处理基料效果最好。饲养管理蚯蚓基本知识防:防蚯蚓逃逸,尤其在闷热天或下雨前,应在地面养殖床四周挖25厘米的排水沟,并须防蚯蚓敌害,如蛇、鼠、蚂蝗等;

蚯蚓属雌雄同体动物,无疫病,繁殖率极高,寿命一般1-3年。蚯蚓卵经21天孵化后,生长60天左右性成熟,成虫交配5-8天开始产卵,之后每隔一天产一个卵。头三个卵每卵孵化1-3条蚯蚓,之后的卵每卵孵化4-7条蚯蚓。蚯蚓生长到100天后生长减慢,因此我们在蚯蚓生长到90-100天时蚯蚓效益最高。产茧量:大平三蚯蚓每条年产茧在56-58个之间,其中春季占40%,夏季25%,秋季 27%,冬季8%。采收蚯蚓后投料量占正常投料量的75%采收成蚓后,剩下25%的成蚓和25%的带卵粪料,铺于蚯蚓床底层作为基料和留种层,上面铺撒占正常投料量75%的新粪料。在采收蚯蚓时,应留下25%的成蚓以备产卵用。因蚓卵发育成性成熟蚯蚓需时较长,全部采完容易使蚯蚓产量断代。 孵化率:一个蚓茧平均孵出幼蚓5-8条,最多12条,但是发育完全的幼蚓一般只有3-4条。不同温度孵化所需时间,孵化率不同。蚯蚓没有特别的呼吸器官,它是利用皮肤进行呼吸的,所以蚯蚓体必须保持湿润,一般基料湿度应保持在60%左右。蚯蚓对不同的湿度条件也有暂时的忍受能力,为了求得生存,它们有时转移到适宜的环境里去,有时通过休眠、滞育、降低新陈代谢强度等,以减少水分消耗,但这将严重影响蚯蚓的生长和经济效益。

养殖方式露天养殖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首先将土地整平,镇压,将处理好的基料,床1.1米宽、路l米宽做床,高度在15-20厘米之间,然后浇两遍透水,将基料翻一遍,再浇—遍水,等到基料湿度到60%左右时就可以下种了。饲养管理蚯蚓基本知识蚯蚓种下种最经济的密度为每平方米3000—5000条。管理上要注意以下五点:一是下种后一个月左右要翻一次床,二是高温季节注意保湿降温,三是大雨天要注意排水,四是入冬前要及时利用塑料布及草帘覆盖,保证蚯蚓安全越冬,五是要天天注意蚯蚓床的温度、湿度、产卵、孵化、摄食情况、敌害侵扰及异常现象等。屋内或大棚养殖养殖管理方式基本和露天养殖一样,主要注意通风和冬季保温。饲养管理蚯蚓基本知识只要保持好冬季屋内和大棚温度,经济收入要比露天养殖法高15%—30%。

增润蚯蚓网上有更多饲养管理蚯蚓基本知识

饲养管理蚯蚓基本知识由增润黄粉虫网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