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西外学子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进入11月,订单量有所好转,因为天气及其他原因,淘书却少的可怜,时常有无米下锅的恐慌。上新一少,订单也随之减少,真是骑虎难下,“当了过河卒子只能勇往直前”。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淘书之乐在于披沙拣金)(1)

周五下了一夜雨,地上湿着,也就没急着去市场,送完老婆,八点才到市场。果然没有出摊的。还好之前确认有一个摊主肯定会来,就耐心等待吧。期间在市场旁边吃了一份早点,一笼肉包子,一碗稀饭,五块五,稀饭有点难以下咽。回来后摊主还没到,溜达间见老李摆了几本书,一册《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一册《傅雷家书》品相都很好,几乎和新书无异,一本几块钱,不好意思还价,就拿下了。品相好的书总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生怜。这样的书,网上是卖不上价的,不过自己看看也好。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淘书之乐在于披沙拣金)(2)

从东头转到西头,再从西头转到东头,老顾竟然出摊了,而且带了不少新货,帮他铺塑料纸、摆书,也因此掌握了第一手选书的机会,果然挑到七册好书,开张生意,价钱要的合适,没还价就拿了,再者,也着急着赶往下个摊位。急匆匆赶往另一头,老张已经到了一会了,有些书已被书友拿在手里,晚了半步,还好有一包他正在往出取,大家一哄而上,不用他往出取,大家你一手我一手,全掏出来了。这样抢书的画面已成常态,这也是小城书源不足的充分体现。优质的旧书资源就掌握在那么几个人手上,不管是爱读书的想买优质文史书画册的人,还是我这样的亦藏亦售旧书贩,周末市场是必不可少的进书渠道。话不多说,再说得书情况:今天的书有多一半是一个人的私藏,全用牛皮纸包着封面,品相比较好,多是文革期间的小说,感兴趣的人却很少,我见书品好,顿时舍不得放下,拿了一摞,有《上海的早晨》一二部,《红岩》上下册,《历代小说笔记选》清代一二三册,《播火记》上下册,五十年代精装《警世通言》,《保卫延安》等,放在一边后再返回书摊,看是否有漏网之鱼,经过这一阵“战斗”,再选书的人就很少了,摊主一天的收入主要靠这十几分钟。结束战斗,大家在一起侃侃大山也就散了。回家后,将塑封的书用湿抹布擦干净晾干,将封面脆弱的老书套上自粘袋,包书衣的书去掉书衣,显示出华丽漂亮的外表,泡一杯茶,一一摩挲欣赏,窗外浓云万里,家里暖气融融,我有旧书相伴,自然乐趣无穷。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淘书之乐在于披沙拣金)(3)

周日时令到了小雪,天气预报有雪,提前打电话问摆摊的,竟然还要前往,问是否有新货,告知有,不愿错过机会,还是去了。市场比昨天更冷清,真是既冷且清,干脆一个摊也没有,天气冻的人流鼻涕。几个执着如我的也在等待,九点左右果然开始下雪,且越下越大。大家等到老张,仍是一哄而上,各取所需。我得书十余册,品相、稀缺性、资料性各方面而言,均无足道者。九点四十,雪已是纷纷扬扬,老板也只能收摊回家。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淘书之乐在于披沙拣金)(4)

淘书之乐,在于披沙拣金,人弃我取,在于遍翻书堆而有所发现,在于人过一遍而我仍有收获,在于雪夜阒静灯边拥书而眠,雄视书架,满室书香,所有淘书的辛苦都可以忘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