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雨林 走进奇妙植物的科学殿堂(揭秘藏身上海的植物诺亚方舟)(1)

距离辰山植物园3号门不远处,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辰山中心因为一批远道而来的“贵宾”,变得更加名至实归。作为不久前启用的种子冷库的首批“居民”,它们将在库温零下20℃至零下15℃的环境中沉睡,带着人们的希望和复杂情感。

上海原生植物已消失近百种

每次走进冷库,看着沉睡在试管中的一颗颗种子,辰山中心种子冷库负责人、辰山植物园信息技术部副部长葛斌杰的心情总会有些复杂。

穿梭雨林 走进奇妙植物的科学殿堂(揭秘藏身上海的植物诺亚方舟)(2)

“种子孕育的是希望,种质资源是活的,即便沉睡200年,也可以被复苏、重新繁殖。”他说,希望它们永远沉睡,不要被唤醒,就像传说中的诺亚方舟,永远不要有大规模启用的那一天。

自2010年从华东师大生物系研究生毕业后进入辰山植物园,十几年来,葛斌杰一直在和植物多样性保护打交道。他不想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眼看着一种种植物因为各种原因而彻底消失。

据悉,20世纪50年代末,作为上海植物多样性的代表地区,佘山地区共有655种种子植物,80年代中期减少到535种,到90年代末仅存254种。

2001和2021年两个时间点,相关部门对佘山地区植物再次进行了详细调查,统计发现,2001年恢复到516种,2021年为541种。

“简单从数字上看,上海的植物种类好像已基本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水平。但是通过详细比较不同时期的调查名录,我们发现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已有近百种植物再也没有进入人们视野。”葛斌杰表示,所幸消失的大部分植物在上海以外省份还有分布,如红柴枝、鹿茸草、松蒿等,近年来,辰山植物园通过科学的引种保存,栽培选育,试图让这些植物再次出现在上海。

中国打造多艘植物“诺亚方舟”

而这样的幸运,显然不能降临在所有的“植物生灵”身上,人们能做的,就是打造植物的“诺亚方舟”,收集保藏植物种子,实现对物种的永续保存与利用。

2007年,远在两千多公里外的云南,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正式运行。如今,那里是中国唯一以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存为主的综合保藏设施,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保存着我国本土野生植物种子10917种,达到我国有花植物物种总数的36%。

穿梭雨林 走进奇妙植物的科学殿堂(揭秘藏身上海的植物诺亚方舟)(3)

2016年起,辰山植物园与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启动了种子容灾备份计划,2018年,辰山植物园加入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包括辰山植物园在内,目前平台合作单位有10几家,除了共享资源开展科学研究外,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提升种质资源的安全性。”葛斌杰说,如果把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比喻为中国最大的植物诺亚方舟,那么其他的合作单位就是小的植物诺亚方舟,共同组成了一支守护植物多样性的“航母编队”。

首批入驻辰山中心种子冷库的“贵宾”,就来自辰山植物园与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合作备存的种子。它们一共1613份,包含了121科424属740种,主要采自福建、湖南、浙江、安徽、湖北等地,饱满种子达18830000粒,相同数量的备份,保存在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为了采集种子,他们吃了很多野果

记者了解到,除了科学保存并做好种子的分发共享服务,辰山中心还有一项重要使命,负责组织和培训各保护区力量,组建采集网络,收集华东地区和沿海岛屿的植物种子。

而无论是野外种子的采集还是保存,都有一套标准规范。

穿梭雨林 走进奇妙植物的科学殿堂(揭秘藏身上海的植物诺亚方舟)(4)

对于野生植物而言,优先采集“3E”物种,即濒危的(Endangered)、区域特有的(Endemic)、有重要经济价值的(Economic)物种,每份种子采集数量也有要求。

穿梭雨林 走进奇妙植物的科学殿堂(揭秘藏身上海的植物诺亚方舟)(5)

“采集队伍除了辰山自己的工作人员,还有省外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跋山涉水,野外采集过程比较辛苦。我们曾于2019年前往浙江的保护区,调查一种当地称为‘九月黄’的植物,正式中文俗名叫钝药野木瓜。团队4个人在山里采了一大袋果子,背回宾馆吃了一个多小时(对于不熟悉植物也没有长期野外工作经历的人,不建议吃野果),吐了1个多小时的籽,然后又花了很多时间清洗,才收集到了约2500粒的种子。”葛斌杰笑着说:“野外采集种子的过程,有时还有一定的危险性,比如漆树的种子,很多人会对其产生过敏反应。此外,还有荨麻科的植物,常常会有很厉害的蛰毛,一不小心容易中招。”

穿梭雨林 走进奇妙植物的科学殿堂(揭秘藏身上海的植物诺亚方舟)(6)

采集到成熟种子,经过简单清理和摊晾阴干,将尽快被寄回种子库,这些种子会被放到种子库“双15”环境(温度15℃,空气相对湿度15%)中约1个月,种子的含水量可以安全降到5%左右。在低温干燥状态下,种子会进入“休眠期”。

穿梭雨林 走进奇妙植物的科学殿堂(揭秘藏身上海的植物诺亚方舟)(7)

随后,工作人员会对种子进行一系列处理,包括去除杂质、空瘪和虫蛀种子以获得纯净的种子,检测饱满率,种子计数等。最后,种子封装入密闭容器内,送入-20℃冷库长期保存。

穿梭雨林 走进奇妙植物的科学殿堂(揭秘藏身上海的植物诺亚方舟)(8)

“冷库保存的种子,要保证存活200年以上。因此,每3至5年需取出萌发一次,监测种子活力的变化,同时研究萌发的方法。每次种子萌发试验的数量为50粒,以200年为时长,大体需要萌发40次左右,所以种子库每份种子保存的数量至少要达到2000粒,这还不包括对外分发共享服务的。”葛斌杰进一步解释称:“如果种子萌发的结果低于预期,我们需要通过播种,等待植物开花结果,再次收集种子或者再次前往野外收集,补充冷库中的种子。”

据悉,辰山中心种子冷库的最高种子存量可达4万份,为未来二十年的种子长期和中短期保存做好了准备。未来,它们将和众多的“兄弟”库一起,守护住更多的绿色希望。(实习生卫昕怡对本文亦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