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河肉饼哪里正宗(渠口周家传统肉饼)(1)

香河肉饼哪里正宗(渠口周家传统肉饼)(2)

来到香河,遍地都是“香河肉饼”。哪家才是正宗香河肉饼呢?一时还真难以分辨清楚。有人推荐渠口镇周家传统肉饼,于是我们就驱车来到了渠口镇。

新中国成立之前,渠口地界繁华,有“一京二卫三渠口”之说,周家肉饼就是在那时声名鹊起的。

如今,周振祥已经成了周家肉饼第四代传人。爷爷周敏,人送外号“馅饼周”,烙肉饼主要是烙加工,顾客自己带肉,他收点加工费;父亲周清元从十二岁跟爷爷学习烙肉饼,七十年代人民公社时期,周清元在渠口唯一一家国营饭店南店负责面案,除去烙肉饼,也做烧饼、馒头等其它面食。那时,渠口大苗子市场在周边地区相当有名,来此进行交易买卖的人山人海,人们纷纷购买周家肉饼解饥解馋。周家肉饼是大张肉饼,,一张可以分四五个人,为的是免得顾客等得焦急。1980年,周振祥开始正式跟着父亲学习烙肉饼,至今已过40年。

周家肉饼讲究顺手流面,人实火虚,饼撞可铛,薄皮大馅,外焦里嫩,烙出的饼要有虎皮咯吱。

在周振祥看来,烙肉饼是一门传统手艺,手艺人要讲规矩:对待顾客,做人、做事,要实实在在,厚道,不可做那偷工减料、坏人良心的事。烙制时火要相对小,火实饼糊,就做不到饼皮酥软、肉馅鲜嫩。可饼铛的意思是肉饼份量要足,一张饼要撞满大饼铛,才叫烙肉饼,否则就成了老太太烙盒子,完全不是一回事了。烙肉饼就是力量与手艺的完美结合:没有力气,面和不到位,肉饼也耍不起来,没有真功夫是干不了的。擀面杖两头尖,中间粗,手艺是要耍出来的。周振祥说:“饼皮既要软,还要劲道,不能发糟,发哏,发干,面粉的选择与和面、揉面的技巧都很重要。肉饼是一个整体,皮与馅要相和,都要做到最佳,这就考验师傅的揉面技术。除此之外,肉质好不好也很重要。肉的品质好,肉饼怎么做都好吃,调料就是葱姜蒜、香油,非常简单,简单才正宗。”

据悉,按照行规一斤一两干面,要能烙一张五斤肉饼。多年以来,周家肉饼始终沿袭传统,选用上好品质鲜肉,用手艺、功夫、人品坚持做好肉饼。因此,才成就了“渠口周家传统肉饼”这个品牌,很多人慕名而来,就是为了尝尝闻名天下的香河肉饼的正宗味道。

走进位于通唐公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隔壁的周家肉饼店,隔着玻璃可以看到年过六十的周振祥在揉面、包馅、烙制肉饼。只见他两只手一边向上托一边旋转,转眼间肉馅就包进了面皮,动作熟练如行云流水。

一会儿的功夫,一张大肉饼就出锅了。肉饼的香味,弥漫了整个小店。

周家肉饼,外焦里嫩,肉馅不加人工调料,香而不腻,外面不涂油,令人回味无穷。

什么才是正宗的香河肉饼?渠口周家传统肉饼用四代人一生的坚守告诉了我们答案:所谓传统就是手艺和规矩,手艺人对于手艺的要求从不懈怠,没有手艺的肉饼不是正宗香河肉饼;而不严守规矩制作的肉饼也不是正宗香河肉饼。对于周家而言,百年传承的不仅是肉饼手艺,还有“货真价实,薄利多销”的家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