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之初,我乘车从四川雅安前往泸定县,去拜谒飞夺泸定桥的红军英烈。

客车沿着平坦的雅泸公路,飞速前行。过了飞仙关隧道,再前行不远,就是二郎山。突然,客车上不知是谁在手机上放起了《歌唱二郎山》的歌曲。好熟悉的一首歌!可以说,我的少年时代,就是伴随着这首歌成长起来的。

歌,最初是先人劳作时哼唱的曲调,也是敬祀上天神灵时舞蹈的伴奏。歌声,抒发着人的情感,鼓舞着人增强斗志。勇猛者,高唱着战歌,无畏地冲向敌阵;闲逸者,随着轻歌,且舞且乐;无聊者,哼吟着颓丧的酸曲,惆怅着落日西风。

歌曲优美的旋律使人能产生高尚之念,达到心灵与自然的契合。历来,“歌”这种形式,其最大的作用,就是鼓舞人们砥砺前行的坚韧,激励人们奋发图强的斗志,颂扬先人和英雄的功德,所以,“歌”最具有颂扬和激励的作用。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有这样一首歌,她产生于人们战天斗地的激情之中,她以朴素无华却又感情丰富的唱词,豪迈激越的曲调,歌颂了新中国,歌颂了无惧无畏的人民解放军战士,也激发了全国人民战胜各种艰难困苦的决心,鼓舞着人民一步步走向胜利。而且,它也是国内唯一一首以一项工程命名的歌曲。这首歌,就是《歌唱二郎山》。

“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

古树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岗,

羊肠小道难行走,康藏交通被它挡那个被它挡。

二呀么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

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誓把公路修到那西藏!

不怕那风吹来不怕那雪花飘,起早晚睡呀忍饥饿,各个情绪高;

开山挑土架桥梁,筑路英雄立功劳立功劳。

二呀么二郎山,满山红旗飘,

公路通了车,大军到边疆,开发那福源,人民享安康。

前藏和后藏呀真是好地方,无穷的宝藏没开采,遍地是牛羊;

森林草原到处有,人们的财富不让侵略者他来枪!

巩固国防先建设边疆,帐篷变高楼,荒山变牧场,

侵略者胆敢来侵犯,把它消灭光!”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面对着的是一副百孔千疮的“烂摊子”:全国年人均国民总产值为23美元,仅是亚洲最穷国缅甸的一半,是菲律宾的14%;而当时,美国的人均国民总产值是1882美元,就连战败国日本的人均国民总产值也有182美元!

当时,中国钢铁的年产量仅有15.8万吨(日本为311万吨,美国为7074万吨),我国年人均拥有钢铁仅有29公斤;我国年人均拥有发电量为7.9度,年人均拥有粮食仅有209公斤,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生活于贫困线以下。也就在那时,在大陆上,还有大量国民党残余军队和土匪负隅顽抗,四处捣乱;在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敌对势力坚持与新中国为敌,对新中国实施战略包围,在政治上孤立,在经济上封锁,妄图拖垮新生的人民政权。

也就在那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发挥了忘我的精神,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之中。

在四川省西部,有一条初建于唐宋时期的川藏茶马古道,其东起四川雅安,经过康定,又分成南、北两路。其北线途经甘孜、德格等地,其南线途经雅江、理塘、巴塘等地,一直通向拉萨。这条长约两千多公里茶马古道是川西内地通往藏区物资交流的必经之路,也是唯一的一条“官道”和“兵道”。由于道路崎岖狭窄,艰险异常,商旅从成都出发前往拉萨,只能靠牦牛驮运。一年只能往返一次,骑马旅行也需要半年多的时间。

抗日战争初期,为了承担起后方物资补给的重担,从成都到康定的公路初步修通。它虽然以“公路”命名,实则还是一条狭窄简陋的马道,汽车难以通行,而且时有塌方损毁,有时数月半载不能通行。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进军西藏,完成祖国大陆统一的历史使命他们遵照毛主席的指示,“进军西藏,不吃地方,一面进军,一面建设,一面修路”。

1950年6月,人民解放军进藏先遣部队到达四川省西部的甘孜,筹备昌都战役,但物资保障成为首要问题。从雅安到昌都有近千公里路程,尤其是位于雅安天全县跨越二郎山的公路,虽然总长只有70公里,但此时早已几近荒废;而且路面只有1米多宽,车辆无法通过。为尽快抢通公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54师162团负责这段道路的抢修施工。

二郎山的海拔为3437米,是横拦在从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川藏线上第一座高山。这里自然环境极为恶劣,常年冰雪、暴雨、浓雾、泥石流、滑坡不断。而战士们用于施工的工具只有铁锹、钢钎、十字镐,连手推车、撮箕都得自己动手制作,更别说炸药、推土机等大型施工机械了。战士们在撬岩石、清塌方、挖土方时,工具不够,就用手挖,常常是一身汗水混着一身泥水。而且,这一带人烟稀少,筑路大军的副食无法得到解决,只好上山挖野菜。

艰苦的施工和强烈的高原反应,使得不少官兵都出现了发烧、恶心、呕吐等症状,伤病员不断增加,就在抢修二郎山公路的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平均每一公里就有7名战士牺牲。

二郎山颂歌(豪情万丈的歌唱二郎山)(1)

二郎山公路正在艰巨的施工中(网络图片)

尽管二郎山公路的施工条件极为艰苦,但无畏的解放军战士还是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从1950年3月开工,到当年6月,就把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盘山公路修到了二郎山顶,创造了我国山地公路建筑史上的奇迹。

为此,1951年,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战斗文工团创作了一首《歌唱二郎山》的歌曲,并率先在二郎山公路施工现场为筑路官兵演唱了这首歌。

《歌唱二郎山》这首歌歌词简洁明了,曲调激昂,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唱后令人荡气回肠,信心百增,很快的,参与修路的官兵大都学会了这首歌。当大家劳动最累、环境最艰苦的时候,当大家遇到困难的时候,官兵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唱起这首既上口又鼓劲的歌,就像高喊起劳动号子,让人浑身充满了力量。不久,这首歌又在整个康巴草原唱响,并迅速在全国流传开来,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劳动热情。

二郎山颂歌(豪情万丈的歌唱二郎山)(2)

二郎山公路

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来的二郎山盘山公路已经完全不适应国家经济的发展需求,而且,二郎山地区海拔高,雪害、冻害、雾害有和水害严重,山洪、泥石流时有发生,冲毁路基、桥梁,造成塌方断路,因此,国家就决定修建二郎山隧道。

1996年5月,全长4176米的二郎山隧道在东西两端开工。到1999年底,隧道正式开通。极大地便捷了从雅安通往康定的公路往来。

二郎山颂歌(豪情万丈的歌唱二郎山)(3)

1999年底建成通车的而凉山隧道

车过二郎山隧道,再前行30公里,就到了泸定城。

如今,由人民解放军战士用生命抢修的那段二郎山公路,在二郎山隧道通车后,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老公路的不少路段,甚至已经长出大片荒草,但此前发生在此的惊天地泣鬼神筑路奇迹,仍留存在人们的心中。

二郎山精神是中华民族传承中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曾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建设新中国而无私奉献。

至今,我还会不时地哼唱这首《歌唱二郎山》:

“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

古树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岗,

羊肠小道难行走,康藏交通被它挡那个被它挡。

二呀么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

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誓把公路修到那西藏!”

这首歌,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惧艰险,踔力前行的进行曲,她时时激励着我,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