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梅郎”桓伊得意人生

魏晋南北朝时,中国多奇人异士;而在音乐造诣上能称之为奇的,怕是只有桓伊了。

梅花三弄之水云间桥上相遇(梅花三弄的背后)(1)

江左梅郎

桓伊的少年生活是幸福的。

他的父亲桓景没有给他留下用之不尽的财产,却让他伊山寺度过了自己的少年生活。在这里,他早上打开窗户,看到的是重峦叠峰,在雾中隐现;他出门踏青,则是清泉潺潺,丛林浩瀚;他的耳朵里,是深谷的鸟鸣、呼啸的山风,清脆的水声,而除却这万般美景,伊山寺的梅花更让桓伊沉迷……幼时的桓伊在这里读书习武,观梅练笛,汲取了一生用不尽的诗情画意。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桓伊,天性浪漫,聪慧英武,而富有军事谋略。

当时,前秦苻坚率领80万大军,兵指江南,东晋朝廷危如累卵。此时的桓伊已多次与前秦交手,并与主将谢玄在淝水河畔,一挥间,让前秦80万大军灰飞烟灭。

但相对于军事谋略,在山水之间成长起来的桓伊,骨子里显然更爱他的音乐。

他的演奏水平是当时的一绝,不仅能吹笛子,还能弹古筝,唱歌,简直是全能艺人,被当时的人称之为“江左第一”,而他又最爱梅花,一首梅花三弄流传千古,真真是“江左梅郎”是也。

梅花三弄之水云间桥上相遇(梅花三弄的背后)(2)

桓伊吹笛

相传他曾经得到 “柯亭笛”。 柯亭笛相传是东汉蔡邕所制作,是笛子中的极品。

相传东汉蔡邕遭贬斥回到会稽高迁。这里竹林如海,望着着涛涛竹林,蔡邕就像做一直笛子消遣玩乐。但是一直挑不出一个好的竹子。直到有一天,蔡邕在一个竹亭中冥思苦想,突然,他对着竹亭屋檐下的竹子开始数数,一直数到第16根竹子,突然兴奋了,赶忙叫人把竹亭拆了,取出竹子,做成了笛子,就是柯亭笛。

桓伊得到柯亭笛后,爱不释手,日夜钻研,苦心研究,终于得到了柯亭笛的巧妙之处,从此更是名闻天下。

除吹笛子外,他还特别喜欢唱歌。相传他只要听到别人唱歌,就会忍不住打节拍应和。而当时的宰相谢安也非常喜欢音乐,经常一起讨论乐理。但是面对音乐痴迷者桓伊,谢安都甘拜下风,称“桓子野对音乐可谓一往有深情!”而这也是一往情深这个成语的来源。

而当桓伊出将入相,名传天下的时候,此时的王徽之还在桓冲那里当着小小的骑曹参军,负责养马。

大概谁也没想到,他们两人,竟然会有一段神奇的邂逅,并因此为留下一段千古佳话。

书生之子王徽之的叛逆人生

王徽之是书圣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他继承了书圣的书法天赋,却天性高傲,放荡不羁,连顶头上司桓冲都拿他没办法。

梅花三弄之水云间桥上相遇(梅花三弄的背后)(3)

放荡不羁的王徽之

有一天,桓冲故意问王徽之:你负责哪个部门啊?王徽之回答:我每天看见马进进出出的,不是骑曹就是马曹;桓冲又问,你一共管着多少吗?王徽之答:不知道,你问下面的人去;桓冲再问:最近病死的马有多少?王徽之答:我连有多少活马都不知道,还能知道有多少死马?桓冲一看,势头不对啊,又问:你来府中日子很久了,开始处理一些事务了吧。结果王徽之抬眼望着远方,一句话不说,就在桓冲就要发怒的时候,王徽之回答道:西山的造成,空气很清爽啊。这一来一去的,让上司桓冲都无奈了。但桓冲也不能做什么,毕竟王徽之是名人,更是世家之后,动不得。

王徽之不仅对公务上不上心,即便在生活中,也全然不拘小节。

有一次,他骑着高头大马,跟着桓冲出去巡视。结果半路下起了雨。王徽之就跳下马直接钻进了上司桓冲的马车里,对桓冲说:你一个人坐在马车里很孤独吧,我来陪你;到雨停的时候,王徽之对桓冲说了一声打扰了就从马车上出去了。

王徽之虽放荡不羁,却甚爱竹。


梅花三弄之水云间桥上相遇(梅花三弄的背后)(4)

爱竹的王徽之

有一天,他去朋友家暂住,却发现院落中没有竹子,就立马就家人来种竹子,家人说:暂时住一下,不用这么麻烦。王徽之吟唱良久,指着竹子说:“何可一日无此君!”

他对竹的迷恋超脱了一切,甚至有一次去一个士大夫家的竹园做客,因为沉迷在竹林中讽诵长啸,而忘记了主人的存在。

大概在他的心里,坚韧挺拔,不惧严寒有气节的竹才能代表真正的自己罢;或是不甚遥远的竹林七贤,才是希冀的生活,一心的追求。然,生活不能达也。

后来,大概是桓冲受不了王徽之的任意妄为,举荐他成为了黄门侍郎。

王徽之旋即应召入京。

一场邂逅,梅花三弄

在京城的码头上,王徽之客船正好停泊。而桓伊正好骑马从岸上路过。江左梅郎与书生之子就这样来了一场浪漫的邂逅。

王徽之赴召京师,泊舟青溪侧。素不与徽之相识。伊于岸上过,船中客称伊小字曰“此桓野王也”徽之便令人谓伊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伊是时已贵显,素闻徽之名,便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梅花三弄之水云间桥上相遇(梅花三弄的背后)(5)

渔舟

王徽之与桓伊从未谋面,并不相识,却彼此知道对方的名声。恰巧船中客人认识桓伊,就指着桓伊说:这个人就是桓野王。王徽之便叫人上岸让桓伊吹奏一曲。桓伊听过王徽之的名声,就停了下来,拿出笛子,为王徽之吹奏三调,吹罢,起身离去,一句话也未交谈。而桓伊演奏的曲子,就是梅花三弄。

这个画面,如此令人之神迷。一个是全能歌手,一个是书法大家,一个甚爱竹,一个最爱梅,在人潮中偶然相遇。素味平生,却万般胆勇,请为我演奏;却知其性趣,为他而三调。演毕,没有寒暄,甚至连一句言语都没有,各自归去,像划过夜空的一颗流星,瞬间即逝,仿佛没有发生过一般。

后来

此后,桓伊历经宦海沉浮,恩威盛重,最终死在为官任上,到死都没有回到他的伊山寺,去与他的梅花终日为伴,生死相随。

王徽之弃官东归,常与王献之待在一起。后来,王献之病重去世,王徽之吊唁王献之,拿王献之的琴去弹,琴弦怎么也调不好,就把琴扔到地上说,高呼:“呜呼子敬,人琴俱亡!”,伤心欲绝。一月后,王徽之去世。

千年已逝,唯有一曲梅花三弄,时而响起,不觉间已流传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