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真正来源于“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主人公吕洞宾大家可能都熟知,是位才子,第一位主人公就是苟杳,他名字与狗咬同音,所以人们常说狗咬吕洞宾,其实不是的,真实的是苟杳吕洞宾。

关于狗咬吕洞宾的简短典故(不识好人心的故事)(1)

他们之间的故事是什么呢

吕洞宾家境富裕,是一位读书人,在参加了两次后皆未中举,由此便不愿意在读书了,靠着祖辈留下的财产过着日子,走亲访友,四处游山玩水。

吕洞宾有个好朋友,叫苟杳,他家境贫寒,吕洞宾很是同情自己的好友,便与他结拜为兄弟,而且邀请他来自己家居住,希望苟杳可以勤奋读书,他日可以出人头地。

突然有一天,吕洞宾的另一位好友前来做客,看苟杳一表人才又饱读诗书,便想把自己的妹妹许配给他。

吕洞宾知道这件事后,担心会耽误苟杳的未来前程,便想帮苟杳推脱掉,但是苟杳知道后,却却心动不已,就与吕洞宾说,自己同意这门亲事。

吕洞宾沉默了一会。竟对苟杳说:“林家小姐容貌美丽,性格贤惠端庄,你都同意了这桩婚事,我也不好多说什么,但是我有个要求,成亲之后,你得先让新娘子陪我睡三个晚上。”

苟杳听了以后,心里特别难受,自己的新媳妇得先陪你三晚上,觉得自己不能接受,也觉得错交了这个兄弟,但想自己的家境,苦苦挣扎了一会,还是同意了。苟杳成亲的这一天,吕洞宾可开心了,而新郎官苟杳却觉得无颜见人,偷偷的一个人躲了起来。

关于狗咬吕洞宾的简短典故(不识好人心的故事)(2)

到了晚上,新娘子满心欢喜的等待着夫君来掀红盖头,却不曾想夫君三更才进房,一进房就独自坐在窗前埋头苦读,与烛光相伴。新娘子哀怨的坐在新床上等了一晚,也未见夫君上床,只能自己一个人委屈巴巴的和衣而睡。

天刚亮,新娘子发现夫君早已不见踪影,一连三日,都皆如此。苟杳则是度日如年的熬过了三天,再回到婚房,见妻子一脸怨气的看着自己,埋怨说:“为何夫君这新婚三日都三更而来,天明而去,都不与奴家亲近,进房就是坐在窗前读书,是不是不喜欢奴家?”

苟杳听到这,他终于明白为何吕洞宾要让自己这三日不与妻子共度,原来是为了他的前程着想,不想他因为新婚,因为女色而耽误学习,自此,苟杳便更加勤奋努力的学习读书,最终考上了状元。

再后来,吕洞宾家道中落,突然一天家遇大火,家被烧,无处可居,便想起了自己的这位好友。吕洞宾便安置好妻儿,自己独自一人去了京都寻找好友帮忙,苟杳见好友到来,自是好生款待。

苟杳听了好友的遭遇后,安排了自己好友住下,天天好酒好菜招待,渐渐地住了大半个月。也不见苟杳想帮忙的意思,便一气之下离开了苟杳的家,一路奔波回到家中,进门便吓了家人一跳,问是人是鬼?吕洞宾瞧见妻子在为自己哭丧。问了原由后,家人说不日前苟杳托人送了你棺材回来,说你已病逝。吕洞宾一听当时就气了,觉得苟杳不帮自己就算了,还诅咒自己死,一气之下便劈开了棺材,那曾想棺材里装的都银子,且还有一封苟杳留给吕洞宾的信。

关于狗咬吕洞宾的简短典故(不识好人心的故事)(3)

信上说,银子你带在身上回来路上不安全,所以托人用棺材送回你家,够你们重新盖个房子和生活的了。信中落款还写到一句话,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

看完这些吕洞宾有些愧疚,觉得自己太小人之见了,错怪了苟杳。

后世把苟杳,也变成狗咬,也就有了我们现在常说的,苟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比喻好心当做驴肝肺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