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每年公历5 月 5 日或5月 6日,太阳到达黄经45°时为立夏。

二十四节气立夏图解(再说二十四节气)(1)

立夏

《淮南子·天文训》曰:“(谷雨)加十五日斗指常羊之维则春分尽,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夏。”此节气我国自战国末年(前 239年)便已确立,作为天文学意义上夏季的开始。然而,从气候学意义上讲,只有平均温度连续 5 天高于 22℃时才算真正进入夏天。立夏正处于春、夏季的交接点上,从全国范围来看,春与夏此时是“划江而治”的格局。黄河中下游地区“虽然立了夏,依旧春当家”。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春季还未结束,炎热的夏天也还未来临,许多地方的槐花正在盛开,万物繁茂。

二十四节气立夏图解(再说二十四节气)(2)

槐花

二十四节气立夏图解(再说二十四节气)(3)

槐花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如果说,春是生的季节,那夏便是长的季节了。《方言》解释更为透彻:“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明学者高濂有《遵生八笺》曰:“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宋代杨万里有《小池》诗曰:“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些诗反映了此时的物候现象。“小荷”即初出水之荷叶,并非荷花。此时,气温回升很快,炎暑即将来临,雷雨开始发生,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进入旺盛生长期的农作物正常生长。尤其是冬小麦正处于扬花灌浆期,此时期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夏粮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此时还要加强田间除草作业,农谚“立夏三天遍地锄”,“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就是这个意思。

二十四节气立夏图解(再说二十四节气)(4)

出水之荷叶

二十四节气立夏图解(再说二十四节气)(5)

出水之荷叶

然而,此时江南地区开始进入雨季,会对农作物造成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小麦最易感染赤霉病,棉花则会得灰疽病、立枯病。应注意采取增温降湿措施加强防治,以保全苗壮苗。由于立夏时节气温并不算太高,栽种秧苗后要及早进行管理,早追肥、早中耕、早防病,促苗早发。

南宋翁卷有《乡村四月》曰:“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中稻播种应抓紧收尾。要突击抓紧采制茶叶,以防老化。“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夏天,是一个繁忙的季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夏时之计贵如金”,就是这个道理。

二十四节气立夏图解(再说二十四节气)(6)

蚕桑

二十四节气立夏图解(再说二十四节气)(7)

蚕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