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前的对话

兵马俑从面世以来,一直为世人所瞩目,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使我们除了惊叹2000多年前的宏大军事阵容外,又有许多新的发现,对古人的智慧令今天的人无比叹服。

很少有人去看的一个“大土包”是秦始皇的陵寝,那里又埋藏着多少后人不知的秘密呢?

这是我“五千年穿越之旅”的第三站,驻足秦始皇帝陵,细品2000多年前古人的遗产,感受中华文明基因的强大。欢迎关注。

   1.秦始皇的地下兵团

秦始皇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00米处的兵马俑坑内。1974年3月,当地农民打井时,发现几个破碎的陶俑,经陕西省考古队勘探和试掘,兵马俑重见天日,秦始皇庞大的地下兵团阵容呈现在世人面前,一场2000多年前的今古对话拉开序幕。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国家领导人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来中国不去这里,就看不到中国古代辉煌。

秦始皇兵马俑是不是用火烧成的(兵马俑是被谁烧的)(1)

(兵马俑一号坑)

现在发掘的兵马俑一、二、三、四号坑,除四号坑是空坑外,已在遗址上建成了兵马俑一、二、三号博物馆,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一号俑坑最大,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估计兵马俑数量应超过6000件,现已出土1000多件。

面对庞大的陪葬品数量,有人质疑我国考古的能力。其实有这方面因素,也有资源开发利用因素。因为古人留下的东西不仅属于我们这代人,还属于后世人的,我们也要考虑子孙后代。所以说,考古也不能一下就挖尽挖光,叫后人没有了资源,也就没有了中华文明的传承。

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过道中。俑坑为土木结构建造,坑的四周除承重墙外,用木桩并排搭建,坑底用青砖铺成,坑顶覆土达2米厚,是纯封闭的地下式建筑。

已经出土的兵马俑按原样摆放,有步兵、骑兵、车兵、弩兵等,呈战斗序列,各兵种既各自独立,又相互配合,组成了不同的战斗方阵,利用重复有序的排列,营造出了排山倒海的气势,俨然是一支威武雄壮的地下军团!

秦始皇兵马俑是不是用火烧成的(兵马俑是被谁烧的)(2)

(地下兵团)

这种气势在一号坑进门处,一眼望去就就能体会到,2000多年前战场的场面就在你眼前:你仿佛听到了军士们整齐的步伐震动着大地,看到了战场上那杀气腾腾、弥漫的硝烟,感受到了那威震天下的排山倒海之势!真不难想象出当年秦国军队的威严气势。

二号坑和三号坑分布在一号坑左右两侧,二号坑6000平方米,有兵马俑1300多件,象征着以弩兵、战车、骑兵组成的混合部队,三号坑最小,只有520平方米,从布局看,应该是军事指挥部。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殉葬品。中国古代实行奴隶人殉,因为奴隶是主人生前的附属品,主人死后要作为殉葬品陪葬。而到了秦始皇时代,使用陶土制成的兵马作为殉葬品,应该算是一种进步。

可是,2000多年来却有传说,兵马俑是以活人做模具烧成的!让人听起来毛骨悚然!又想起秦始皇的残暴之至!毕竟2000多年来,秦始皇一直给世人这样的形象。

人们的怀疑竟然是因为兵马俑太像真人了!现在发掘较多的兵马俑,个个和真人一般大小,而且头戴发冠,身穿战袍,外罩铠甲,目光炯炯,注视远方,栩栩如生,千人千面,一看就不是批量生产的。由此人们就产生了许多猜想,其中,真人说就是其中之一。

秦始皇兵马俑是不是用火烧成的(兵马俑是被谁烧的)(3)

(真人大小的兵马俑)

不过是不是真人做模具,通过现代考古,和对碎的俑进行研究,已完全否定了这一猜测。这对秦始皇也算是一种正名吧。

历史上传说的“焚书坑儒”、“孟姜女哭长城”这些故事,表达的都是秦始皇残暴的一面。

而通过现代考古和史书记载,“焚书坑儒”的来由,是因为徐福寻不到长生不老药逃到了日本,秦始皇觉得受骗,向相关人员问责,把受牵连的460多位儒生在咸阳活埋,烧了方士书籍,以泄私愤。这就是著名的“焚书坑儒”,并不是全国范围那么恐怖。

“孟姜女哭长城”更是对秦始皇的一种编排,因为这个故事在唐代以后才流传开来,也是人们歌颂美好爱情、反对暴政、反对战争的一种表达。

不过,秦始皇征战十年,从一个偏居一隅的小国,横扫天下,统一中国,没有强硬的势力、残暴的手段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因此,后世痛恨他的暴政也就不难想象,对他恨之入骨的莫过于西楚霸王项羽了。

兵马俑在发掘中发现有被火烧迹象,而且严重变形变色,甚至都被烧化。最初考古界认为,俑坑中大量地使用了木材,这可能是一种自燃现象。但是,经过大面积挖掘发现,棚木烧过的灰呈白色,可见燃烧非常充分,地下自燃则燃烧不充分,会呈黑碳状。且烧毁的陶俑主要分布在甬道等通风处,此地段的俑损毁特别严重,兵俑焚烧前都被打碎过,而且位置不同,火势大小也不一样,这些都证实了人力所为,所以确定了俑坑是人为烧毁的。

那么是谁焚烧了兵马俑?目的又是什么呢?

目前来看,西楚霸王项羽的嫌疑最大,这种说法是目前考古学界的主流意见,原因也是项羽与秦的仇恨最大。据说这仇恨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灭国之恨,项羽原为楚国贵族,秦灭楚后,项羽一家落魄成为平民。二是杀父之仇,项羽从小被叔父项梁养大,视项梁如父,项梁在反秦中被大将章邯击杀。

三是项羽得势后,报仇心切,坑杀了20万秦国降卒,又使秦人与他结下了血海深仇。入关以后,项羽又杀了秦王子婴,火烧阿房宫,咸阳屠城,盗走珍宝。和秦人结下了如此深仇的项羽,宁肯舍弃关中天然屏障,现成的都城,却回到故乡彭城(今江苏徐州)定都,也是怕秦人报复吧。

秦始皇兵马俑是不是用火烧成的(兵马俑是被谁烧的)(4)

(项羽坑杀20万秦国降卒图)

结合这些仇恨、暴行,项羽焚烧兵马俑的罪恶嫌疑是躲不过去了!必定秦的许多遗产都毁于他手,打败了秦的项羽也容不得秦始皇地下兵团的存在。更有史籍记载,项羽攻入关中后,大规模破坏秦始皇陵,地面建筑毁于一旦,并挖掘了帝陵,兵马俑在这场浩劫中也损毁严重。

兵马俑虽是泥胎烧成,却都带着2000多年前的信息穿越而来。陶俑数量巨大,每个都价值连城,堪称国宝级别。今人认识了它的价值,对它的保护力度更是无比之大。1987年兵马俑被盗案的宣判,给世人以警醒。当地村民王更地因为偷盗一个将军俑头被判死刑,他因为一个俑头而丢了自己的人头,人们戏称这是“俑头换人头”,可见兵马俑在人们心中的份量有多重!

   2.两千年前的“黑科技”

大量出土的兵马俑,已经令人震憾了,每个俑的形象不同,又千人千面令人惊叹。

各种姿态代表了不同的兵种,有将军俑、铠甲俑、跪射俑、骑兵俑、武士俑、驾车俑等类型。这些兵俑的脸型、发型、体态、身高均有差异,体现了不同的地区和民族特征。

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主要有士兵与军吏两大类,军吏又有低级、中级、高级之分。一般士兵不戴冠,而军吏戴冠,普通军吏的冠与将军的冠又不相同,甚至铠甲也有区别。其中的兵俑又分步兵、骑兵、车兵三类,形象地再现了秦军军容和等级风貌。 

兵马俑每一件都堪称艺术品,数量又如此庞大,谁看了都不噤要问,这么精美的兵马俑是如何制作的呢?

经过考古人员大量研究认为,兵马俑是采用模塑结合的方法制作的,也就是分段模制,然后套接黏合的方法,我的理解就是先制作配件,再组装成品。制成的俑阴干后,在窑内1000多度的温度下焙烧,出窑后再一件件绘彩,最终完成陶俑的制作。

从对烧制陶俑的泥土进行研究发现,兵马俑是就地烧制的,所用的泥土是当地的黄土,再加上石英砂调和而成的。就是说,俑的所在地就是当年的制作工厂。

说到兵马俑的颜色,更是堪称奇迹!我们现在看到出土的兵马俑是土灰色的,而刚一出土的俑是鲜艳有颜色的。2000多年前就有了颜色!但是很可惜,由于保护技术的原因,出土的俑在几分钟内就氧化脱落,令考古人员扼腕痛惜,眼睁睁地看着老祖宗的手绘消失在眼前,煮熟一个鸡蛋的时间,承载着悠悠历史的生动色块便丧失殆尽,成为粉末。

秦始皇兵马俑是不是用火烧成的(兵马俑是被谁烧的)(5)

(刚出土时的彩色俑)

庆幸的是现在出土的兵马俑,可以使用一种叫做PEG的防腐剂进行保护,这是中国和德国专家合作研制的,将这种试剂喷涂后,用塑料包裹,再移到实验室做进一步的处理。所以我们在现场看到一些被包裹塑料的陶俑,隐约能看到些颜色。期待着以后能看到色彩鲜艳的陶俑,再现历史上颜色的辉煌。

对秦俑色彩的研究发现,种类非常多,达十几种,在众多的颜色中,粉绿、朱红、粉紫、天蓝四种颜色使用的最多,因此这四种颜色应该是秦俑服饰的主要色彩。

秦始皇兵马俑是不是用火烧成的(兵马俑是被谁烧的)(6)

(现代技术复原的彩色兵马俑)

化验表明这些颜色均为矿物质。红色由辰砂、铅丹、赭石制成,绿色为孔雀石,蓝色为蓝铜矿,紫色为铅丹与蓝铜矿合成,褐色为褐铁矿,白色为铅白和高岭土,黑色为无定形炭。这些矿物质都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颜料,表明中国2000多年前已能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这些颜料。这在彩绘艺术史上,乃至世界科技史上都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大量兵马俑的出土,使用的兵器、战车也随之面世。

在秦俑坑里发现的数万件秦军武器,有远射程的弓、弩等,有长兵器的戈、矛、戟等,有短兵器的剑等,这些兵器都是青铜制成的。要知道,这些兵器可都是真家伙,虽是陪葬品,可不是仿制的。这又给我们再现了大秦帝国武器先进的一面,领略了2000多年前青铜技术的成熟和高超,无不让世人惊叹!

秦始皇兵马俑是不是用火烧成的(兵马俑是被谁烧的)(7)

(远射程的弩)

在当时战国七雄中,秦的实力并不是很强,它为什么能以弱胜强吞并六国?与武器先进是有一定关系的。研究对比发现,秦青铜兵器进行了技术升级,也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技术。令人称奇的是,出土的青铜剑光亮平滑,刀刃磨纹细腻,在地下沉睡了2000多年依旧光亮如新,锋利无比。曾有在土压下已经弯曲度很大的剑,出土时竟然能自动恢复原样,可见弹性韧性非常之好!

秦始皇兵马俑是不是用火烧成的(兵马俑是被谁烧的)(8)

(刚出土的青铜剑)

青铜剑千年不锈的原因,经科学检测,是因为剑身表面涂有一层10微米厚的铬盐化合物,铬是一种极耐腐蚀的稀有金属。这种处理方法比现代科技早了何止千年,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才先后发明并申请专利。

在武器改进技术上也达到了高超的地步。

像“长弓劲弩”不仅射程远,而且精度高,小弩射程在150米左右,大弩射程竟达到800米左右,接近了现代有些步枪的射程。像长矛的长度一般约5.54米,而出土的秦矛竟达6.3米,战场上是“一寸长,一寸强”,正因为青铜制作技术的高超,使材料的延展性能大大提升,所以才能制作出较长、又锋利的武器,这是决定杀伤力的关键因素。

较之这些武器,铜马车的出土,更是青铜器顶峰之作。

铜车马是大型陪葬品,1980年出土于秦始皇陵西侧。这件文物的出土散发着神秘力量,让人们对秦始皇陵的探索又增添了无限的兴趣。

出土时已被压成3000多碎片的这件文物,考古人员用了8年的时间完成了修复,没想到这竟是有非常气势的铜车马!出土的铜车马共两乘,一前一后排列,经复原,大小约为真人真马的二分之一。

秦始皇兵马俑是不是用火烧成的(兵马俑是被谁烧的)(9)

(铜车马一)

铜车马整体采用的是青铜制作,上面的金银饰件多达14公斤,车的零部件也有3500多个,制作难度达到了一种“神鬼莫测”的地步,这绝对是一个2000多年前的“黑科技”!如此先进的制造工艺,至今仍有许多难解之谜。

铜车马在制作上运用了铸造、焊接、镶嵌、粘接以及子母扣、纽环扣、锥度配合、销钉连接等工艺。钻孔的最小直径达到了1毫米,饰件多处用发丝般粗细的铜丝,车的顶棚是整块的铜板,采用青铜液浇而制成,最厚处4毫米,最薄处仅为1毫米,有些部件的工艺就象车床加工一般。

铜车马的许多零件都与现代使用的相似,如车门、前窗用的活页与今天使用的活页非常相似;系马肚子、马脖子的套环采用的策扣,与今天人们腰带上的策扣完全相同。

秦始皇兵马俑是不是用火烧成的(兵马俑是被谁烧的)(10)

(铜车马二)

秦陵铜车马虽是陪葬的冥器,但秦代工匠运用高超的制作技艺,忠实模拟真实车马制造,逼真地再现了秦始皇帝御用马车的原貌。就是说这个陪葬品与真车马一样有使用功能。其制作精湛、逼真程度就不用多说了,因为秦铜车马本身就是按照原物的二分之一比例缩制的。这样逼真的铜车马又是干什么用的呢?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事死如事生由来已久,古代帝王建陵也都是以此为标准的,就是说,此人活着的时候享用什么,死了也要拥有这一切。

秦始皇兵马俑是不是用火烧成的(兵马俑是被谁烧的)(11)

()工作人员在修复铜车马的伞盖)

两辆铜车马在内城陵墓封土的西侧约17米处出土,这里正是秦始皇陵的“寝”之所在,也就是睡觉的地方。秦始皇生前在渭水之南就建了“极庙”,常去庙中祭祀,建陵时与“极庙”间又修了通道。所以说,铜车马很可能就是秦始皇到极庙祭祀的交通工具。也看出他对“极庙”祭祀的重视,冀望死后的灵魂也能到宗庙里去祭祀典礼。

   3.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县,骊山北麓,距离西安市30公里。据史书记载,陵墓的封土高达120米,经过2000多年的风雨侵蚀,封土的高度已经下降到76米。即使如此,秦始皇陵依然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中最高大、最雄伟的一座。

秦始皇兵马俑是不是用火烧成的(兵马俑是被谁烧的)(12)

(秦始皇陵全景图)

秦始皇陵工程浩大,是由秦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从公元前246至208年,历时39年也没有完工。直到秦末农民起义兴起,秦始皇陵的建设才终止。可以说秦始皇陵也是反映秦暴政的一个历史证据。

秦统一中国只历二世15年即告灭亡,主要还是因为秦的暴政。秦始皇即位之初就修建为自己死后享用的陵寝,在统一中国后,又举全国之力,直到秦灭亡也没有修完。陵寝的建造是在多年战乱中,整个社会一刻都没有得到修养生息,国力贫乏、民不潦生的情况下进行的。当时的全国人口有2000多万,建陵投入的人力就达到70万人。仅看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就可看出当年修建这座陵墓时百姓的负担之重。而且,而且,参与秘密建设的工匠,在完成使命后又被被活埋处死。前面我们说到项羽打败秦军,坑杀20万秦卒,残暴手段不能不说是一种效仿吧。这就是秦的残暴给后世带来的影响。

秦始皇兵马俑是不是用火烧成的(兵马俑是被谁烧的)(13)

(秦始皇陵内部想象图)

秦始皇的残暴形象,历来为世人所诟病,但这一点也不影响他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尽管秦朝仅仅延续了15年,但确立的统治模式却一直延续2000多年,他是中国中央集权封建帝制的主要设计者,影响之深广,为任何其他帝王所难以相比。在世界历史上,开创庞大帝国的帝王也有很多,但他们的实际影响却无法同秦始皇相比。这段文字是西方对秦始皇的评价。

现在的秦始皇陵前已开辟出广场,巨大的陵墓堆土已成为一座小山,长满树木。据说山上有许多盗洞,曾有游人失踪,所以才设了护栏,禁止进入。

至于秦始皇陵发掘的话题,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看了兵马俑的阵势,一定会勾起人们对秦始皇陵的兴趣。有一种说法是秦始皇陵内有巨量的水银,很容易引起中毒,因为就曾有盗墓者在挖掘中中毒死亡。也可能就是因为这些教训,才让秦始皇陵保存至今吧。

现代考古人员用先进的探测技术,也证实了陵内大量水银的存在。在青铜技术如此发达的年代,陵墓中的水银应该有防渗措施。

我们可以想象着陵墓里边象一个大铜盆,盛着全国奉献的巨量水银,象大海一样。秦始皇的棺椁就浮在中央,墓的顶端镶嵌着数不尽的珠宝,在水银的映衬下闪闪发光,象夜晚的星空。因为水银的防腐作用,说不定2000多年的秦始皇,还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以真人的面貌向2000年后的今天穿越!

是惊喜?是恐怖?还是叹服?

秦始皇兵马俑是不是用火烧成的(兵马俑是被谁烧的)(14)

(秦始皇陵内想象模型)

秦始皇陵的发掘与技术当然有关系,就象兵马俑的色彩一样,技术成熟了才能完好地保存古人留下的宝贝。当然也有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些遗产的理念,考古也是一种资源,开发的同时也要保护,才能做到永续利用。

秦始皇陵这里可看的不多,所以这边的游人也很少。从兵马俑到这里有摆渡车免费接送,博物院安排人在这里做免费导游,否则还真不知道要看些什么。这里的一角开发都将给世人带来不小的惊喜,那时游人必蜂拥而至。

绕广场一周,听着导游的介绍,能极大地提升想象空间,对秦始皇陵有了初潜的认识。最后导游领着到了游客中心,向大家介绍了两本有关的书。作者是最初发现兵马俑几人中唯一在世的,我们买了两本,作者又给签了名合了影,书不便宜,可作为纪念吧。

为了第二天有时间在西安多逗留,我们连夜赶到了大雁塔附近住宿,晚上还品偿了西安小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