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生离死别是人生之大悲恸,尤其以“幼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最甚:幼年丧父失去依靠;中年丧偶失去挚爱;老年丧子失去希望。古往今来,即使名人、伟人也难以从中解脱。

秦朝的孟姜女,得知丈夫范喜良因被征去修长城,而意外丧命之后,悲痛的哭声令长城都为之倒塌。近代,又有著名的孀妇陆小曼,在丈夫徐志摩因飞机失事离世后,再未婚配,终日用鸦片麻醉身心的痛苦。

而有一位作家,其作品从上世纪80、90年代,就开始风靡于两岸三地,却也未能因此免除中年丧夫的不幸。

从此,她的生命失去了色彩。其后,即使拥有开朗乐观的天性、温暖亲切的家人、热情友善的朋友和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也未能真正将她从悲伤中拯救出来,最后自杀身亡。

她,就是三毛。

三毛临终遗书给谁了(三毛为什么自杀)(1)

祈祷的三毛

青春岁月里的追梦人

三毛曾经这么解释自己的笔名:“之所以叫三毛,是因为我写的文章,只值三毛钱。”她的幽默风趣、乐观积极和谦逊自知,从中可窥一斑。

然而,三毛的文字却远远不止值三毛钱。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大陆风气渐开,港台地区也已经“解严”。

此时,一位来自台湾、才貌兼具、拥有传奇人生和异域风情的女作家,几乎在一夜之间“侵略”了两岸三地的图书市场:《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温柔的夜》等等。

三毛临终遗书给谁了(三毛为什么自杀)(2)

休息的三毛

随着那些洋溢着满满自由气息和乐观精神的文字,被摆上无数人的案头和书架,一个好听的名字也越来越为众人所知:三毛。

人们津津乐道于这个女人在成为“三毛”之后经历的奇闻异事,对她字里行间的潇洒豁达赞叹不已,却没有多少人看得到,三毛在 “成为三毛”之前的人生。

“偏离正轨”的青少女

1943年3月26日,重庆的上空还盘旋着日军的轰炸机,战乱中律师陈嗣庆的妻子缪进兰正在生产。缪进兰最终诞下一名女婴,她是这个三口之家的次女,陈嗣庆望着可爱的女儿,为她取名“陈懋平”。

小懋平长到5岁,一家人决定迁居台湾。从此,陈家顺理成章地变成了台北人。战争和居无定所的生活,似乎为小懋平的人生涂上了“流浪”和“不幸”的底色,只是此时的她还不能知晓。

三毛临终遗书给谁了(三毛为什么自杀)(3)

可爱的小三毛

小懋平在台北的雨季和骄阳下长到7岁,要上小学读书。由于怎么也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她擅自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陈平”。宠溺女儿的父亲默许了这件事,却也暗暗感到这个孩子非同一般。

这个孩子的特别之处还有很多。她似乎对那些阴暗、血腥、神秘的事物颇有兴趣:她爱看宰羊,爱去墓地玩耍,爱捡垃圾……父母曾担心这样会让她的性格变得阴郁,但见女儿并没有异常,也就不再多想。

与幼年的嗜好相比,陈平黑暗的青少年,才是她多年都未曾走出的梦魇。

和许多孩子一样,陈平的数学一直都不好,语文成绩却出奇优秀。今天看来这也许只是无伤大雅的“偏科”,更是她文学天赋的征兆。但在那个教育思想落后的时代,这无疑为她招致了数学老师的羞辱和体罚。

由于陈平经常考不及格,数学老师平日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辱骂她,同班同学对此也不以为然。严格的家教让陈平无法向家人开口诉说自己受到的委屈,只有默默地藏在心里。

有一天,陈平决定努力背出教科书上的所有数学题,好在测验上“一雪前耻”。果然,她考了满分。然而,数学老师却始终不能相信这是她自己考出来的成绩。

三毛临终遗书给谁了(三毛为什么自杀)(4)

少年三毛

老师逼着陈平在全班同学面前,承认自己作了弊,不然就要打手心。陈平最终被“屈打成招”,她又用墨汁在陈平的双眼周围画了两个大圈,让她“吃鸭蛋“,甚至还要她在胸前挂着“我作了弊”的牌子在田径场上罚跑。

十三岁的陈平,正是自尊心最强的年纪,哪里受得了这种侮辱。当时她被气得哭了起来,第二天早上上学时,就在班级门口昏倒了。对数学老师、对学习以及学校的恐惧,让她再也无法上学。

整整一个青春期,陈平都是在家中庭院,那四四方方的小天地中,幽闭地度过。家人为她转学、看心理医生,却都不奏效。她成了一个“偏离正轨”的青少女。

沙漠里的“心上人”

陈嗣庆一家向来教子有方,即使幽闭在家,陈平的学习也并未就此停止。陈平不能上学,就由父亲指导她学习古诗文和英语,陈平自己也十分喜爱阅读,几乎将当时市面上所有的书都读遍了。

为了纾解她的心结,15岁的陈平被送到父亲的好友画家顾福生那里学习油画和国画。绘画的色彩涂抹在纸上,生命的色彩走进了心里。陈平慢慢走出了自闭的阴影,欣喜的父亲开始鼓励她写作。

终于,17岁的陈平因突出的文学才华,得到了中国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昀的特许,准予她在哲学系旁听。陈平抓住这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刻苦学习,成绩甚至比正式学生还要优异。

三年后,陈平再次休学。这一次,不再是因为恐惧学校,而是准备出国前往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就读。南欧金色的阳光,西属撒哈拉的大漠,还有异国的自由气息,让陈平感到了由衷的快乐。

三毛临终遗书给谁了(三毛为什么自杀)(5)

三毛在西班牙求学时和室友

而此时,正值盛年的她,也出落得亭亭玉立,无论黄种人还是白种人,都为她的美和风情折服。然而,陈平的情路却总是坎坎坷坷。初恋顾福生发乎情止乎礼,而与舒凡的恋情也没有任何结果。

就在这时,小他八岁的大男孩荷西·马利安·葛罗出现了。遇到陈平的时候,他还在读高三,却对这个“大姐姐”一见钟情。他在雪地里向陈平表白,要她等他服完兵役,然后就娶她回家,陈平却并没有答应。

之后,陈平又离开了西班牙,前往德国哥德书院,在那里认识了一名高大帅气的德国外交官。两人两情相悦,订婚的前夕,突然发生噩耗,未婚夫因为心脏病突发,死在了她的怀里。

三毛临终遗书给谁了(三毛为什么自杀)(6)

青年三毛

心碎的三毛远走美国,在伊利诺伊州大学逃避伤心的往事,并做起了大学图书馆的管理员。此时的她开始将少年时期的文章整理成为《雨季不再来》一书正式出版,从此,陈平变成了“三毛”。

几经周折,三毛回到阔别已久的西班牙。令她始料未及的是,当年稚气未脱的小男孩荷西,此时已经长成了成熟的潜水工程师。

荷西见到三毛,依旧像当年一样兴高采烈,他张开双臂要紧紧地拥抱自己的爱人。三毛推开了他,伤心地告诉他自己的心已经碎了。荷西指了指自己的胸口,笑着说:“这里有一颗,是金子做的,你拿去吧!”

三毛临终遗书给谁了(三毛为什么自杀)(7)

三毛热恋

一句话感动了三毛。他们开始了热恋,而本来可以回到台北的三毛,也被他炽热的爱意打动。此时的她,甚至感到西属撒哈拉荒凉的大漠中,有一股挥之不去的 “前世的乡愁”,吸引着疲惫的她。

她邀请荷西一同前往撒哈拉沙漠。1974年,他们在西属撒哈拉沙漠小镇阿尤恩登记结婚,并在镇上定居。几年后,因西班牙内乱,迁居加纳利群岛。

同一年,她描写自己在西班牙见闻的散文《撒哈拉的故事》结集成书,见刊于《联合报》,她一举成名。受到《联合报》编辑的鼓励,她又发表了《哭泣的骆驼》、《稻草人手记》等同题材的书,同样反响热烈。

三毛临终遗书给谁了(三毛为什么自杀)(8)

三毛与荷西在撒哈拉

潜水事故痛失心爱之人

然而,这样幸福的生活,仅仅过了六年,死神就收网了。

1979年的中秋节,在这万家团圆之际,三毛却经历着与爱人的永别。荷西在一次潜水作业中不幸丧生,在家里苦等他回家过节的三毛闻讯赶来,却只见到了他冰冷的尸体。

悲痛欲绝的三毛哭到昏厥,她一边叫着荷西的名字,一边用浸透泪水的手帕,最后一次为爱人擦拭身体,伴随着她痛楚地呼唤,荷西的眼睛竟然流出了血,仿佛他泉下有知。在父母的扶持下,三毛回到台北。

三毛临终遗书给谁了(三毛为什么自杀)(9)

悲伤的三毛

没有了荷西,三毛失魂落魄。有传闻说荷西离世时,三毛已经有了二人的孩子,但由于哀伤过度,三毛流产了。

她原本就有妇科病,从此也丧失了生育能力,后来还多次因为子宫的病症而求医,无疑又是另一个打击。

家人朋友们非常体贴三毛的难处,而三毛也竭力振作。回到台湾后,她先后在文化大学任教,不断出版新作,受邀前往拉丁美洲旅行写作专栏,四处演讲……她的生活忙碌又充实。

三毛临终遗书给谁了(三毛为什么自杀)(10)

三毛受访照

看起来,三毛已经完全走出了中年丧夫的阴影。

然而,她心中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三毛有着强烈的自杀倾向,早在少年时期便用剪刀自杀未遂,未婚夫去世又曾试图服药殉情,荷西离世后也一度想要轻生。

繁杂的生活并不能冲淡她对亡夫的思念,在世界各地见识的各种神秘事件又让她对通灵之事深信不疑,荷西死后的“超自然现象”也被她当做“可以通过巫术与之相见”的信号。

同时,由于成名,她也引来了种种争议。上至当局对她前往大陆的“通敌”行为感到不满,下至读者来信质疑她“虚构甜美爱情”,文坛同仁对她的评判也毫不留情。

三毛临终遗书给谁了(三毛为什么自杀)(11)

三毛在重庆旅行

她给予厚望的剧本《滚滚红尘》,发表后被拍成了电影,却反响平平。面对媒体采访,三毛嘴上云淡风轻,心里却着实过意不去。

常年积累的妇科疾病在她年岁增长后每况愈下,三毛患上了家族遗传的子宫内膜癌。而她也常常因为工作和事务受伤,身体多处患病,精神上也日渐衰弱。

少年的阴影、流浪的宿命、丧夫的创伤、高压的生活、事业的受挫等等,各种事件一起袭来,让三毛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1991年1月4日,三毛再次因子宫内膜肥厚住进台湾荣民总医院,医生告诉她那不是癌症,但三毛已经再也撑不下去了。第二天,人们在病房里发现了她被丝袜吊颈的尸体,警方断定她系自杀身亡。

在三毛生前最后给好友眭澔平的信件里,她写到:“今日的事情,尽心、尽意、尽力去做了,无论成绩如何,都应该高高兴兴地上床睡,我要走了。”看不出想要自杀的迹象。

而她那一通并未被接到的电话里,更是并未透露任何异常。

三毛死后,有读者因此猜测,三毛实为被谋害致死,但总也找不到充分证据。而她的母亲缪进兰在受访时也笃定地说:“我的女儿不会自杀。”

然而,细细品读三毛最后的信件和话语,她求死的决心其实已经了然了:她非常满意自己的人生,但已经感到了疲惫,死亡对她来说,不过是上床休息。还有,去和心爱的荷西相见。

也许,这也是她为自己谋划的、最好的结局吧。只是,不免有些遗憾:如果那时她没有决绝离开,我们是不是还能看到她更多的作品?生命诚可贵,无论经历什么,都不要轻易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