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敖祥菲

互联网时代八大巨头(初代互联网科技大佬)(1)

1995年,位于白石桥路口的那块著名广告牌

互联网进入中国,历史会提到1993年那根接入中科院高能所的国际专线,但互联网进入市场,一些人首先会想到的,是那块著名的广告牌。

那是互联网专线接入中国的三年后,北京,在彼时的白颐路、如今的中关村南大街南端,矗立着一块巨大醒目的广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一千五百米!”

多么振奋人心,这句广告语,印证了神州大地上即将掀起的蓬勃上网热潮。

1500米的北端,是当时的互联网科技热土中关村所在地,牌子和广告语背后的人,叫张树新。

互联网时代八大巨头(初代互联网科技大佬)(2)

张树新 图/视觉中国

1963年出生的辽宁女子张树新,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曾是一名科学记者,她在1995年5月创建了那个响当当的瀛海威公司的前身——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并担任总裁。

她被互联网科技的后辈们称为“中国信息行业的开拓者”。

成立后的短短一年,“瀛海威”成为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名词,这家公司与报刊合作辟出专栏介绍互联网络的知识和故事,同时,集中在各地投放大量广告。在大多数人对互联网络还是全然陌生时,瀛海威的宣传向公众普及了关于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张树新使瀛海威成为国内最早提出应在国际互联网络上提供中文信息的网络服务公司,也是最先提供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络商之一,那时瀛海威的口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成为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口号,她还是最早将风险投资概念引入中国公司的人之一,借助资本运营手段在一年内实现了公司规模扩张和资产增值10倍。

互联网时代八大巨头(初代互联网科技大佬)(3)

瀛海威沈阳公司专门为沈阳华新学校五年级的同学开设了网络知识课。(新华社记者 郭大岳 摄 1998年5月27日发)

1996年10月,中兴发正式参股瀛海威,瀛海威的注册资本增加到8000万元,张树新夫妇占26.5 %的股份。中兴发总裁梁冶萍出任瀛海威董事长,张树新仍然留任总经理。

但不承想,瀛海威的转折就像互联网信息高速一样,转眼即至。

1997年,瀛海威受到了来自邮电投资70亿元的169全国多媒体通信网威胁,以及网易、新浪前身四通利方论坛、搜狐网等门户网站的挑战。

这一年,瀛海威全年收入为963万元,而它的广告宣传费达3000万元。由于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12月,中策公司终止了参股瀛海威的想法,瀛海威开始收缩战线。

1998年6月,张树新辞职。5个月后,除了总经理以外的全体瀛海威中高级管理人员集体辞职。

虽然此后又经历了一轮融资,瀛海威也在2001年宣布弃守ISP而转型,仍不可避免在当年9月开始裁员。自此,公司的业务发展一直举步不前,三年后,这家极具代表意义的中国互联网先驱,彻底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了。

在瀛海威之后,张树新并没有停止“折腾”。她相继创办了盛华元通国际投资管理公司、联合运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等投资公司,还在2007年出任新创基金会主席。但显然,这些公司都不如瀛海威知名和具有开创性。

早在前几年,彼时50岁的张树新就已很少到公司,而是过起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自称“闲散人士”的生活。

谈及瀛海威失败的原因,张树新曾多次在采访中提到,“它太早了”。的确,1995年,中国互联网与国际接轨不到两年,当时中国公众对互联网普遍无知无感。张树新需要不断向政府官员和老百姓们推销“Internet”,也因此有了开头所述的信息高速路广告这件极具艺术色彩的事情。

互联网时代八大巨头(初代互联网科技大佬)(4)

每周六下午,瀛海威公司都免费对网络感兴趣或准备上网的人举办培训班。李晓果 摄(新华社1997年6月6日发)

有人说,先行者张树新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情怀的风车骑士,她试图创造出一个完美的模板。即便站在26年后回看,当年她设计的互联网世界图景,也充满着大胆且狂想的堂·吉诃德色彩。

她设计的是一个五脏俱全的互联网世界:登录瀛海威公司的上网客户端“瀛海威时空”,就能进入这个世界,人们可以在这里使用“论坛”“邮局”“咖啡屋”“游戏城”等多种服务。1997年,瀛海威还做了一个名叫“新闻夜总汇”的项目,汇集当天各大报纸的新闻,其形式类似在1998年后才兴起的王志东创办的利方在线(新浪网前身)以及张朝阳、丁磊更晚创办的搜狐、网易等新闻门户网站。

她甚至还想到了发展电子购物,有预见性地发行了用作网上交易的中国最早的虚拟货币“信用点”,这比马云创办阿里巴巴还早两年。

或许如果她坚持把这些后来被后辈们发扬光大的业务领域做大,结果就会很不一样,但历史就是历史,未来的事,谁知道呢?

如今天天玩着微博、看着明星动态的年轻人们,不知还有几人知道王志东?不知还有几人记得,他曾与马云、张朝阳、马化腾、丁磊一同并称为“中国IT五大掌门人”,以及新浪、网易、搜狐的三大门户时代,王志东与张朝阳、丁磊共称为网络三剑客?

互联网时代八大巨头(初代互联网科技大佬)(5)

2013年11月29日,王志东在北京清华科技园。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有人说,你想不起他、年轻人不知道他,是因为王志东离开自己一手创办的新浪时间太早了:早在2001年,也就是新浪成立的第3年,他就被踢出局了。

这也是一段被人津津乐道的互联网往事。

时间倒退回1993年,彼时,毕业于北京大学、在北大方正集团工作4年已出来经历了一次创业的王志东,虽然这次创业未能成功,却因能力得到赏识,四通集团为他投资500万港元创办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让出他任总经理。

1997年,王志东为四通利方引入650万美元的国际风险投资,成为国内IT产业引进风险投资的首家企业。1998年12月,四通在线完成了与美国华渊资讯的合并,新浪网就此诞生。自此,王志东担任四通利方与新浪网的总裁兼CEO。

1999年3月底,风头正盛的新浪获得了十多家风险投资的2500万美元融资;10月,又获得了6000多万美元的超额融资。随后,新浪网通过世界杯、科索沃战争、悉尼奥运会等重大事件的报道取得巨大成功,一举成为当时全球最大中文门户网站,没有之一。

2000年4月4日,新浪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然而次年6月1日,段永基等5位新浪董事突然对王志东宣布解除他在新浪的一切职务。2001年6月25日,王志东召开媒体会,否认自己辞职,并质疑新浪董事会决定的合法性。

互联网时代八大巨头(初代互联网科技大佬)(6)

2000年4月13日,新浪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王志东(中)与同事合影留念。图/新华社发

王志东是个性格内向的人,平时低调内敛,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被出局”,他感到十分憋屈,虽然闹了一通,却依然被迫离开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那一年,王志东仅34岁,而这家公司之后的辉煌与低谷,似乎都与他没有关系了。

关于王志东被踢出局的原因众说纷纭,至今未有定论,其中一种说法是,作为技术大牛的王志东不太懂资本套路,持有的股份从20%被一再稀释,最后彻底丧失掉了公司的控制权。也有人说,新浪上市后,很快遇到全球互联网泡沫的破灭,新浪股票一路跌到了1美元上下,公司董事与他理念的不同,加之股价暴跌,这或许是王志东最后被董事会驱逐的原因。

王志东虽然深受这件事打击,但他并没有一蹶不振。就在被出局的同一年,他创办了北京点击科技有限公司,而后研发的“竞开协同之星”推出后,也被众多行业所追捧。

要知道,在创办新浪之前,王志东在方正时期曾用了一年多时间,独立完成当时国内第一个实用化Windows3.0中文环境——BDWin3.0,成为北大方正1991年七大成果之一;而后又在第一次创业期间,独立研制成功中文平台软件“中文之星”。

“竞开协同之星”是一款综合网络通信平台,也很前瞻,后来你能看到的很多网络通信功能,比如电邮、即时通讯、多人会议、语音通信等等,都集合在了上面,是不是和现在大家广为使用的一些通信和社交工具有相似之处?但和张树新及瀛海威类似,王志东的点击科技和“竞开协同之星”,终究没能成为又一个新浪和后来的又一个X信。

提到中国IT、互联网行业,乃至整个中国商界,有一位创业者无论如何都绕不开,虽然他从未登上过富豪榜单,却带出了中国第一家民企全球500强,他就是被称作“IT教父”的柳传志。

互联网时代八大巨头(初代互联网科技大佬)(7)

2013年11月12日,柳传志在北京办公室内。图/新华社发 李贺 摄

柳传志创办企业的经历不可谓不传奇:他在40岁“高龄”才“下海”办公司,同样的年纪,如今很多新一代的互联网CEO们已经退出公司一线了;柳传志在干了20年后退出实业,转向投资,几年后再度出山力挽狂澜,最终在2019年末的75岁时退休。

37年前,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做了13年磁记录电路研究的柳传志,在计算所所长曾茂朝的支持下,走出“象牙塔”,从一个12平方米的传达室开始,开始了一段不可预知的旅程:创办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前身)。

互联网时代八大巨头(初代互联网科技大佬)(8)

1986年,柳传志(右)和同事在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集团前身)门口留影。图/新华社发

也许有人会问,为何40岁的中年人会想到去创业?柳传志对此回忆,没觉得自己老,倒觉得恰逢其时。那时的中关村,正初现繁荣景象:几乎一条街上的公司都在搞批文,买卖彩电、电脑,这令中关村在北京城里拥有了“电子一条街”的名声。

创业刚开始,大家根本不懂什么是市场、怎么做营销,柳传志卖过电子手表、旱冰鞋,批发过运动短裤……在混乱的状态下运行了一段时间后,他和联想通过汉卡真正赚到了第一桶金。

几年后,柳传志和几个人手里攥着30万港币,来到香港,一开始也只能和在国内一样,先从做贸易开始,积累资金、了解海外市场。

1990年,联想自有品牌微机在德国汉诺威电子技术交易会上大获成功,最终获得国家认可,取得PC生产许可证,联想品牌的微机在国内市场推出。

然而很快,被柳传志称作“最大的一个坎”来了: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PC市场的格局发生巨变,国家取消了进口批文,关税大幅下调,IBM、康柏、惠普等大批国际知名电脑品牌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当时最大的国产品牌“老大哥”长城电脑倒下了,曾有媒体报道,担心“联想还能撑多久”。

柳传志曾直言,在此情况下,联想有两个选择:一是干脆去卖外国品牌的机器,二是寻找自身问题,调整自己,站起来迎战。柳传志和联想选择了后者。

1994年,柳传志放手一搏,联想成立微机事业部,扶持时年仅29岁、正打算出国深造的杨元庆执掌联想PC。

2001年,联想拆分为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柳传志正式将这两间公司的指挥权分别交给了杨元庆和郭为两位年轻的领军人物。与此同时,联想总公司联想控股进军风险投资领域,成立了联想投资(现君联资本);2003年,联想控股进入私募股权投资(PE)领域,成立了弘毅投资。

2004年,杨元庆能够完成联想对IBM PC业务的并购,少不了柳传志对他的支持,正是这笔最初不被人看好的蛇吞象式的交易达成,才有了后来联想在全球PC市场的快速发展。

联想集团完成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后不久,柳传志第一次宣布过退休,辞去联想集团董事长职务,他将接力棒交给了杨元庆,自己则专注于联想控股等投资业务。

可谁也不曾想到,仅4年之后,65岁的柳传志再度出山。2009年初,因国际金融危机及企业自身管理上的问题,联想集团业绩大幅下滑,国际化道路严重受挫,联想集团迎来了史上首次亏损。柳传志说“联想就是我的命”,重新出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原董事局主席杨元庆担任CEO。好在“柳杨”组合力挽狂澜,仅2个季度就兑现承诺,使PC业务成功扭亏。

2011年11月2日,柳传志卸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担任联想集团名誉董事长。2015年,柳传志带领联想控股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2019年12月18日,联想控股宣布董事长柳传志退休,由宁旻接任联想控股董事长。

如今的柳传志,除了偶尔指导指导商界晚辈们,或许也早应该享受着天伦之乐。

互联网时代八大巨头(初代互联网科技大佬)(9)

2010年11月30日,柳传志在武汉“联想之星创业大讲堂”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图/新华社发

回看柳传志从40岁开始到75岁35年的创办企业之路,他留下的一大宝贵财富是他的“经营之道”——做企业就是“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三件事。

柳传志爱惜人才、敢于大胆培养接班人是出了名的,除了大家广泛熟知的杨元庆、郭为这两名年轻大将,联想投资、弘毅投资和融科智地的三位负责人也都是柳传志的“接班人”。

而在柳传志看来,联想做投资、选项目遵循的也是“事为先、人为重”的原则,即先看这个行业好不好,其次,进入该行业、看企业的时候,首先要看企业的班子、管理者,要看得比较透。据媒体报道,在他退休前,每个项目投资之前,他都会抽出时间会见被投企业的当家人,通过交谈了解被投企业管理层的情况,对此进行评估。

提到中国互联网和科技圈的大佬,还有一位不得不提,这就是十几年前在中国互联网游戏界叱咤风云的陈天桥。他一手创办了盛大网络,曾带着盛大稳坐互联网头把交椅,也曾是中国最年轻的首富。

互联网时代八大巨头(初代互联网科技大佬)(10)

陈天桥 图/视觉中国

陈天桥1973年出生在江西,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高考考进复旦大学经济系,并在1993年获得上海市当年唯一的“上海市优秀学生干部标兵”,提前一年本科毕业选择进入上海陆家嘴集团,第二年就当上了子集团副总经理。

1999年,陈天桥通过中国股市著名的“519行情”,即网络科技热潮带来的国内股指30天大涨65%,轻松赚到人生第一个50万,并从中嗅到网络科技的潜力,决定“ALL IN”互联网,由此创办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一段商业传奇就此开启。

在盛大刚建立,加上他妻子、弟弟等一共就5个人的时候,陈天桥就已将自己的宏大想法——要做中国网络的迪士尼、建立中国最大的网络动漫社区,在招人时一并抛出。

很快,他通过创建一个叫Stame的虚拟社区,积累了百万用户量,并以此获得中华网300万美元的投资。

不幸的是,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也令刚诞生不久的盛大濒临破产。那时,陈天桥看好角色扮演类游戏,正好有韩国Actoz公司拿着《传奇》来中国找他。陈天桥觉得这是个机会,可投资方中华网却并不同意,并称如果引进他们就撤资。

陈天桥决定孤注一掷。最后,中华网撤了资,陈天桥拿着东拼西凑的30万美元获得了《传奇》中国独家代理。从此,《传奇》成就了盛大,也成就了陈天桥的传奇。

游戏上线后,一时间爆火,注册用户近6000万人,同时在线人数超过60万人,盛大成为全球最多在线人数的网络运营商。因为《传奇》,只有百名员工的盛大在2003年的净利润就有2.73亿元。盛大随即于2004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并且伴随股价不断上涨,年仅31岁的陈天桥凭借90亿身家成为中国首富。

遗憾的是,陈天桥的事业转折也发生在2004年。

据媒体报道,在一次上海飞往北京的航班上,陈天桥突发“心脏病”。下了飞机他直接赶往医院,医生告诉他,他胸部的剧痛来自惊恐发作症,并嘱咐他以后要远离那些让他感到紧张的事情。从医院出来,陈天桥独自一人坐在一条长凳上,他心里很清楚,盛名之下的压力太大、太痛苦,他累了。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陈天桥都活在痛苦中,他不敢开车,也不敢坐飞机。但在这段时间里,他仍带领盛大网络,一步步接近心中那个巨大的娱乐梦想:他收购新浪19.5%的股票;收购起点小说、榕树下、晋江等一系列在线小说网站;还在2005年研发出了盛大IPTV盒子,比后来的各种盒子早了十年。

到了2009年,他的健康再次告急,而这一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严重,持续时间也更长。他常常半夜惊醒,心脏怦怦跳个不停,疾病给陈天桥带来强烈的焦虑感,这让陈天桥意识到,必须离开了!这是唯一的解决办法,离开那些让他感到焦虑和紧张的环境,这个环境就是他一手创建起来的盛大。

互联网时代八大巨头(初代互联网科技大佬)(11)

陈天桥 图/视觉中国

要离开自己亲手创建的公司谈何容易?他的妻子雒芊芊鼓励他说:“大多数人一生只能攀登一座高峰,但你或许可以攀登第二座、第三座高峰。”2010年,在又一次惊恐症发作后,陈天桥一家移居去了新加坡。之后,他将盛大私有化,并出售自己的股份,在公众视野中消失了很久。

近几年,当陈天桥的名字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却是与脑科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不仅建立了个10亿美元的脑科学研究基金,还亲自学习当今最先进的脑科学技术,对每个申请基金的项目做详细的考察研究,连自己两个女儿在他的影响下也要立志当神经学家。

陈天桥拿出基金里的2亿美元投给了加州理工学院,设立了陈天桥雒芊芊脑科学研究院(TCCI)。在国内,TCCI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周良辅医学发展基金,联合成立了上海陈天桥国际脑疾病研究所,确保加州理工学院的学术研究能和华山医院这个中国最顶尖的神经外科医疗机构良好合作。

他说:“假如我真的把大脑搞通了,我只要把大脑存在一个地方,永生的可能性也是完全存在的。”这或许也是多年后的后辈们离开公司一线,攀登下一座山峰想要探寻的答案。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空人物转瞬即逝,但历史有时候又神奇奥妙,把曾经抛在时间长河的又重新卷回带着向前,仿佛昨日重现。

30年后的今天,奔涌向前的互联网浪潮,又卷起了一波密集的大佬“退休”浪潮。

先是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在2020年7月卸任拼多多CEO,今年3月把董事长一职交给了陈磊;接着是张一鸣在5月发布内部全员信,宣布卸任字节跳动CEO一职,由联合创始人梁汝波接任;10月15日,随着搜狗正式并入腾讯,王小川正式卸任搜狗CEO;而在10月的最后一天,快手联合创始人宿华也辞去CEO一职,由另一位联合创始人程一笑接替担任。

巧的是,这几位“80后”的互联网创始人年龄都集中在40岁上下,正是年富力强之时,却纷纷宣布“退休”,这在他们上一代的互联网创始人中并不多见:如今,“60后”的李彦宏、张朝阳,“70后”的马化腾、丁磊、周鸿祎等上一代互联网大佬们仍奋斗在公司前线。

其中当然有时代、民族与国家发展的大背景,又有互联网产业与市场变迁的中观因素,更有企业及个人转型与更新的微观视角。

就像最初“退休”的初代互联网科技大佬们,或许只是他们的声音跟创办的公司暂时分离了,淡出了具体公司事务,但和漫天群星一样,或许再过30年后,互联网科技“江湖”还会重新翻涌起他们的传说……

样,或许再过30年后,互联网科技“江湖”还会重新翻涌起他们的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