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香港最好看的电影(20年之后的香港电影)(1)

香港回归20周年,按说是应该对香港电影说些什么的。但我磨磨唧唧,错过了7月1号,现在只好赶紧来补。

我是一个南方人,讲广东话的。

以致从小收看翡翠台各种香港电视剧,成长成半个港片鸡汤人。动不动就搬出“做人最要紧是开心”来安慰朋友,然后被人家打一顿。

小时候看的最多的当然是周星驰,“包租婆没水啦”的段子至今还在我们当地高中停水时流行。

近几年香港最好看的电影(20年之后的香港电影)(2)

长大一些就看王家卫。那时候其实是看不太懂的。

年幼嘛总是奔着“要看懂”的目标去看电影,结果总是看不懂。老了之后只是拿电影打发时间,却看明白很多以前看不出来的事。

不是所有人都爱侯孝贤,可是大家都爱王家卫。我有一个朋友是王家卫狂热粉丝,有一次王家卫要到小西天参加某活动。我朋友为了抢到门票,早上9点开票的活动,他凌晨3点搬个小板凳就巴巴地坐在人家门口了。最终要到和王家卫的合照,激动了好几天。

香港各种经典电影,各种大师我觉得其实没必要介绍太多。几十年过去,大家有目共睹,反正要看的也都看全了。

但最近的香港电影,大家还看不看呢?

近期在院线上比较火的香港电影是什么?我印象中的就是《七月与安生》、《春娇救志明》。《七月与安生》是香港导演曾国祥的作品。应该也算作香港电影吧?

近几年香港最好看的电影(20年之后的香港电影)(3)

《七月与安生》讲的是一对好姐妹同时爱上一个男生,是一个小家子气的故事。男人女人谈恋爱,两个女人为了一个男人撕破脸皮。不懂这有什么好看。

结果被曾国祥导演一改,变成女性意识觉醒之路。

外向的安生实际上有安稳于世的心,内向的七月才是勇敢打破自己现有稳定状态,去追求自己想要生活的那一个。

两种人生,两种生活方式,两种矛盾。

《七月与安生》对于人心把握得真的挺好,是值得看的好电影。

再来就是《春娇救志明》了吧?

近几年香港最好看的电影(20年之后的香港电影)(4)

《志明与春娇》系列真是不能太有名。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志明与春娇》里有一个镜头,是一个塑料袋随着风,在街角转圈圈。当时和朋友惊叹这个镜头怎么这么漂亮。并且一改塑料袋原本在我脑海里邪恶印象。

《春娇救志明》延续前三部的卡司,由彭浩翔导演编剧,余文乐与杨千嬅主演。

讲了一个挺简单的故事。春娇志明在一起很长时间了,但春娇觉得志明始终长不大,没有安全感。她重新考虑这个人是否值得共度一生。

近几年香港最好看的电影(20年之后的香港电影)(5)

我觉得彭浩翔的风格就是嘴碎加一大堆奇奇怪怪的段子,突然给你讲个鬼故事啊,讲个黄色笑话啊。搞得你又害怕又尴尬又想笑。

当然也有很多人说《春娇救志明》已经不如前两部精彩。当然不是。实际上,抱着对系列第一部的期待,去看系列的第234567部的话,一般是要失望的。因为一部好电影,有很大一部分要用来做背景介绍和人物构建的。

但是很多电影在系列的第一部已经介绍完这一部分,所以在系列第234567部,就变得无话可讲,只好在这些人物身上挑一些,在第一部里被剔除掉的啰嗦部分,当做新鲜有趣的东西重新讲给观众听。

《春娇救志明》本来就是嘴碎的彭浩翔,再给你讲一个春娇和志明的故事而已。作为系列第三部,我觉得彭浩翔还是挺让人满意的。

但说近两年香港的商业电影。我最喜欢的还是《三人行》。虽然它并没有怎么受到待见。

近几年香港最好看的电影(20年之后的香港电影)(6)

我至今无法理解为什么《三人行》在豆瓣只拿到5.9分。真正百思不得其解。

杜琪峰这部电影,电影表现力十足。所有的矛盾统统放到那个小小医院开间里。脑袋里有一颗子弹的罪犯,势必要破案,对罪犯充满戒心的警察,以及坚持人道主义的医生。

香港明星导演出手,要节奏跌宕起伏有跌宕起伏,要大场面有大场面,要明星卡司有明星卡司。还附赠港式幽默和现实焦虑。

尤其还很有演技。钟汉良在这部电影里的演技让我目瞪口呆,鸡皮疙瘩都要冒出来。

结果票房口碑齐齐扑街。害怕大家看到豆瓣评分会对《三人行》敬而远之。特意在这里,以一个还算有点审美的人的角度,强调三遍:

《三人行》真的好看,《三人行》真的好看,《三人行》真的好看。

但近年我觉得最好看的电影,还是这一部。

《一念无明》

近几年香港最好看的电影(20年之后的香港电影)(7)

《一念无明》讲了一个躁郁症患者的故事。躁郁症又叫做双向障碍,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

余文乐饰演的阿东是躁郁症患者,他有一位同样患有情绪病、整天责怪阿东的母亲,一位长年不回家的父亲大海,一位同样不回家弟弟阿俊,一位希望阿东把母亲送进养老院的未婚妻。

阿东坚持自己照顾母亲,更为此辞去了工作,也经常和未婚妻吵架。设身处地地想,我觉得一般人都没有办法承受这样的压力。

近几年香港最好看的电影(20年之后的香港电影)(8)

阿东也不能,他就在这样的生活中,患上了躁郁症。

后来有一次,阿东躁郁症病发时,意外“杀死”了母亲。

底层躁郁症患者在人口这么饱和的香港,没有容身之所。你要小心翼翼隐瞒你的躁郁症病情,否则一旦被别人知道你患有躁郁症,一切就会完蛋。工作找不到,被所有人疏远。

在香港那种压抑的环境之下,描写一个“杀死”母亲的躁郁症患者,吓人得要命。

这部电影以一个病人的角度,将香港现实社会刻画得淋漓尽致,电影的主题是:香港,要杀死这个躁郁症患者。

真实永远是血淋淋的,去面对这样的真实很需要勇气。因为大家根本不爱看这么可怕的东西。赚不到钱,拍不出来。

但这才是电影的意义吧,也是文化的意义。有社会责任感的电影是很惊人的。并且永远不会过时。

香港电影有很多种样子,但我还是最喜欢《一念无明》这一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