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追剧以来,不少人都有一个疑惑。孙三娘天天逼着儿子学习,说是想穿凤冠霞帔。这到底是个什么操作?是打算儿子出息了,立马改嫁?还是打算补办婚礼,圆自己一个少女梦想?NO,NO,NO!在古代,可不是新娘子才能穿凤冠霞帔!接下来,我们就来简单了解,历代以来的服饰变迁。

随着“汉服文化”的普及与发展,大家都知道了,汉族的传统服饰叫做汉服,而不是汉朝的衣服。那么汉服究竟是起源于何时呢?

宋代女子典型服装(历代服饰的变迁)(1)

据了解,在未有考古实物支持的年代之前,汉服最早的出现应该是殷商时期。约五千年前,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就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饲蚕和丝纺,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

殷商以后,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时,服饰制度逐渐完善,并形成了以“天子冕服”为中心的章服制度 。

春秋战国时期,衣服的款式空前丰富,主要表现在深衣和胡服上。《礼记·深衣》孔氏正义曰:“所以称深衣者,以余服则,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而与深衣同时出现的还有胡服,胡服一般由短衣、长裤和靴组成,衣身紧窄,便于游牧和射猎。

宋代女子典型服装(历代服饰的变迁)(2)

秦统一中国以后,建立了各项制度,其中也包括衣冠制度。至东汉明帝,参照三代和秦的服饰制度,确立了以冠帽为区分等级主要标志的汉代冠服制度。服饰在整体上呈现凝重、典雅的风格。秦汉时期的男子,主要穿着的是一种宽衣大袖的袍服,主要分为曲裾袍和直裾袍两类,除了祭祀和朝会以外,其他场合均可穿着。

宋代女子典型服装(历代服饰的变迁)(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服饰主要以自然洒脱、清秀空疏为特点。用巾帛包头,是这个时期的主要首服。较为流行的是一种在小冠上加笼巾的“笼冠”。这个时期汉族男子的服装主要是袖口宽大、不收衣祛约束的衫。妇女服装则承袭秦汉的遗俗,在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一般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为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达到俊俏、潇洒的效果。

宋代女子典型服装(历代服饰的变迁)(4)

唐代服饰承上启下,法服和常服同时并行。法服是传统的礼服,包括冠、冕、衣、裳等;常服又称公服,是一般性正式场合所着服饰,包括圆领袍衫、幞头、革带、长筒靴等。品色衣至唐代已形成制度。而平民多着白衣。

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

宋代女子典型服装(历代服饰的变迁)(5)

到了宋代,服饰大体上沿袭了隋唐旧制。但由于宋朝长年处于内忧外患交并之中,加上程朱理学等因素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服饰崇尚简朴、严谨、含蓄。

宋代女子典型服装(历代服饰的变迁)(6)

唐代的软脚幞头,在这时演变为了内衬木骨、外罩漆纱的幞头帽子。皇帝和达官显宦戴展脚幞头,公差、仆役等戴无脚幞头,儒生戴头巾。

宋代男子服装仍以圆领袍为主,官员除祭祀朝会以外都穿袍衫,并以不同的颜色区分等级。在《梦华录》中,顾千帆受到赏赐,许借绯赐银鱼袋,指的也是服饰品级的提升。宋朝的公服夫基本承袭唐代的款式,曲领大袖,下裾加横襕,腰间束以革带,头上戴幞头,脚登靴或革履。而公服三品以上用紫,五品以上用朱也就是绯色,七品以上绿色,九品以上青色。凡绯紫服色者都加佩鱼袋。而未至五品特许绯服,则称之为借绯。

宋代女子典型服装(历代服饰的变迁)(7)

而孙三娘所憧憬的“凤冠霞帔”,指的正是女子的礼服。

霞帔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由于受到佛教的影响,在当时的社会中衍生出了一种新的女性衣饰——帔,帔可以说是霞帔的原型,由于它轻灵飘逸,在民间广泛的流行了起来。隋唐时期得名“霞帔”。而从宋代开始,将霞帔列入内外命妇的礼服规制里,也成了女性社会身份的一种标志。

凤冠也是从汉朝开始在宫中流行,到宋朝,被正式定为礼服,并列入冠服制度。凤冠是女子官帽中最尊贵的礼冠,出席重大场合时都要佩戴凤冠。

所以说,孙三娘不是憧憬着补办一场盛大的婚礼,而是希望儿子高中,自己可以成为命妇,穿上象征身份的尊贵礼服。

宋代女子典型服装(历代服饰的变迁)(8)

明代服饰等级制度趋向严格,严格地说皇后及妃嫔等人所佩戴的凤冠,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凤冠,而命妇所佩戴的应称为礼冠。而霞帔的样式,也发生了变化。这一时期的霞帔长度基本与衣服等长,自大衫后摆处固定,铺陈向上搭过两肩,一直披至身前。同时,霞帔的使用也有了更严格的规定,品级不同的命妇们,穿着的霞帔在颜色和纹饰上也有所不同。

到了清代,霞帔的样式又发生了变化,胸前、背后缀以补子,下摆缀以五彩垂缘,补子纹样只织绣禽鸟,而不用兽纹。

至于凤冠霞帔何时开始作为婚服,还有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

相传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康王赵构落荒而逃。在危机时刻,忽遇一座破庙,庙前坐着一位姑娘。赵构向她寻求帮助。姑娘便让赵构藏到谷箩里,自己再坐在上面。金兵赶来时,姑娘又指了一个错误的方向,成功帮赵构躲过了一劫。

后来赵构称帝,曾特意派遣使者,去当地寻找救命恩人。奈何江南的女子都很漂亮,很难分辨出哪个才是当初那位。无奈之下,赵构下了一道圣旨,“浙江女子尽封王。”随行的礼官谏言:“全部封王怎么得了?”赵构又言:“这不简单,让她们出嫁时都穿凤冠霞帔不就得了。”

自此,当地的妙龄女子在出嫁时,都会穿戴起“凤冠霞帔"。这种风俗后来更是遍及浙江各地流传了800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