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7日,一代歌星、影星李香兰在日本东京逝世。一个星期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北京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 :“李香兰 ( 山口淑子 ) 女士战后支持和参与中日友好事业,为此做出积极贡献,我们对她的逝世表示哀悼。”除此之外,国内极少有其他机构、个人对李香兰的逝世公开“表示哀悼”。

一是现在国内大众了解李香兰其人的不多;二是听说过李香兰的人大多认为她是一个跟川岛芳子类似的汉奸。

“李香兰”三个字在国内最知名的应该是张学友演唱的歌曲《李香兰》。这首歌曲是1991 年,在纪念中日邦交关系正常化20周年之际,中日合作拍摄电视剧《再见,李香兰》中的片尾曲——《不要走》,这是日本著名音乐人玉置浩二的作品。后来经张学友翻唱,成为其粤语版歌曲《李香兰》和国语版歌曲《秋意浓》。

李香兰曲折一生(到底该如何评价李香兰)(1)

李香兰这个与周璇、白光、张露、吴莺音齐名的上海滩歌后,一生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而让她如此饱受争议呢?

李香兰原名山口淑子,1920 年2月12日生于沈阳近郊,长于抚顺。因其父亲山口文雄与两位中国人李际春和潘毓桂为结义兄弟,按照中国惯例,山口淑子也成为他们的干女儿,由此获得了两个中国名字——李香兰和潘淑华。

李香兰走红后的背后

1933年,奉天广播电台邀请山口淑子参加新节目《满洲新歌曲》并歌唱。当时要求的专职歌手的条件是:必须是中国少女,会读乐谱,要懂日语。在中国东北长大且极具艺术细胞的山口淑子完美契合。节目组为了避免引起中国观众的反感,让她以养父取的“李香兰”为艺名参加,节目组为了节目效果也刻意模糊了她的出身。由此,山口淑子以“李香兰”的艺名正式出道,她那时13岁。

李香兰曲折一生(到底该如何评价李香兰)(2)

山口淑子以李香兰为艺名无意之中成为了一个“中国歌手”,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明星。而这背后却是日本侵略者“有意”制造的政治宣传工具。

1937 年“满映”成立后,(“满映”全称为“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又名“满洲电影股份公司”,成立于1937年8月。作为日本的一个国策公司,其主要推行五族协和、日满亲善题材的影片。)李香兰陆续为“满映”拍摄了《蜜月快车》《富贵春梦》《冤魂复仇》《白兰之歌》《支那之夜》《迎春花》和《我的黄莺》等影片,并成功演绎了《何日君再来》、《夜来香》、《海燕》、《恨不相逢未嫁时》、《卖糖歌》、《戒烟歌》、《苏州夜曲》等歌曲作品,从而赢得了“金鱼美人”的雅号。

李香兰曲折一生(到底该如何评价李香兰)(3)

与周璇、龚秋霞、姚莉等同时代的歌星相比,李香兰受过良好的西洋美声唱法训练,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这使得李香兰在驾驭作品时,有着他人无法企及的演唱技巧和良好的音乐修养。而特殊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使得她具备了当时其他歌星所无法具备的优越条件——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日语,除了流行歌曲之外亦能演唱古典艺术歌曲。

就这样李香兰在中、日两国成为家喻户晓的歌、影双栖明星。尤其是歌曲《夜来香》,更是因为李香兰介于“美声”“流行”之间的成功演绎,成为风靡中、日两国的经典流行歌曲。

李香兰曲折一生(到底该如何评价李香兰)(4)

李香兰的歌演事业从伪满洲国(满映)起步,在孤岛时期的上海闻名全国。虽然非常出名,但由于她本人及其参演的电影与日本军部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部分电影及其插曲在当时引起了诸多国人的排斥。在追求歌唱和表演事业的过程中,李香兰成为日本侵略者推行其文化政策的工具,是日本实行殖民文化侵略的产品。日本侵华当局希望将李香兰塑造成中国、日本乃至东亚各国人士的共同偶像,这是李香兰所不能阻止的。

毫无疑问,李香兰因“战前”和“战时”为日本政府推行“五族协和”“日满亲善”的侵略“国策”,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光彩的一页。然而作为当时的一位歌星,李香兰又是独树一帜的,并已然成为中国流行音乐史上一个不可绕行的坐标,尽管她并非中国人。

李香兰曲折一生(到底该如何评价李香兰)(5)

从李香兰变成山口淑子

1945 年9月,日本投降。国民党当局明确了审判汉奸的基本方针,李香兰以“文化汉奸罪”和“间谍嫌疑罪”被关押,同期被关押的还有川岛芳子。而后,李香兰向军事法庭提供了日本户籍誊本,证明其为日本人的事实,也就无法构成汉奸罪;加上她也一直没有参与政治及军事侵略相关活动,从而被宣判无罪。军事法庭宣判:

“现在既已证实了你的日本国籍,自应宣判无罪。然而,在伦理上和道义上你是存在问题的。你以中国人的艺名,演了《支那之夜》等一系列电影,在法律上虽不适用于汉奸审判,但本法庭却认为是件很遗憾的行为。”

1946 年 3 月,李香兰带着遣返许可证,装扮成普通日本妇女,乘坐美国的“自由轮”型货船平安离开了中国,离开时船上播放的还是她演唱的《夜来香》。回到日本后改回原名山口淑子继续其演艺事业,1974年当选参议院议员,1992年退休。

但在20 世纪 50 年代,李香兰继进军美国好莱坞电影、百老汇音乐剧领域后,应邀到香港地区为邵氏公司拍摄《金瓶梅》《一夜风流》《神秘美人》等影片,和为百代唱片公司灌录唱片,再度在香港地区的电影界和流行音乐界掀起了“李香兰热”。

李香兰曲折一生(到底该如何评价李香兰)(6)

国家层面如何评定李香兰?

1943 年,李香兰主演的电影《万世流芳》正式上映,观众人数打破了中国电影的历史记录。在宣传《万世流芳》北京饭店记者招待会上,一位年轻记者质问李香兰:“作为一个中国人,为什么要演出《白兰之歌》、《支那之夜》那样的电影?”

李香兰回答:“那是我在二十岁之前,对一切事物还没有鉴别力的情况下所犯的错误,现在十分后悔。今天,我愿就过去演出的一系列影片的问题,在各位面前道歉,请大家多多原谅。这样的错误我绝不再犯第二次!”由此李香兰下定决心退出满映。

1944 年,李香兰回到满映总社,同满映理事长甘粨正彦正式解除了合同。

李香兰曲折一生(到底该如何评价李香兰)(7)

在1937 年的一次抗战集会上,一位记者问了她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日寇铁蹄踏入北平,各位怎么办?”李香兰不知该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参与集会的人也不知道她是日本人。她略加思考后说:“我要站在北平的城墙上!”

几十年之后,李香兰在回忆录中提及这件事时写道:“我只能这样说,双方的子弹都能打中我,我可能第一个死去。我本能地想,这是我最好的出路。”

回忆录难免有水分,有拔高的嫌疑。她自觉不自觉地为所谓“大东亚共荣圈”进行文化背书,但内心深处又对中国有深厚感情。而战后,她则快速进入反思者行列,成为日本亲华派代表人物。李香兰演化为反战和平、中日交往的一股柔性力量,一方面以参议员的身份活跃于政坛,另一方面积极参与民间的反战活动。

在担任“亚洲女性基金”副理事长期间,她致力于促使日本政府向“慰安妇”道歉和赔偿的社会运动。

2005 年,李香兰发表长文反对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以免伤了中国人的心。

现在国家层面怎么评价李香兰呢?

通过2014年李香兰逝世时外交部发言人的陈词,1992年日本舞剧《李香兰》在中国的公演,1989年解放军出版社翻译的《李香兰:我的前半生》,这三件事可以看出,现在国家层面基本上对于李香兰是认可的态度的。

作为战争期间生活在中国的日本人,李香兰的形象不可避免地被赋予了多种政治色彩。李香兰这个名字不仅仅代表着日本人山口淑子,她在中国的岁月和传奇经历,在多种力量的交相作用下被赋予丰富的意涵义。尽管这不是她个人能够控制的,我仍然认为,李香兰不是日本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但是其行为的确起到了助长日本侵华嚣张气焰,麻痹中国社会各界人士的作用。

李香兰曲折一生(到底该如何评价李香兰)(8)

李香兰老年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