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人,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一生著述颇丰,成就极高,后世多尊称其为“亭林先生。”

一提到顾炎武,许多人立马就会想到其说过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这里为大家稍稍的科普一下,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当时正值明清鼎革之际,满清入关给当时的文人阶层带来了极大的震动,当然也包括顾炎武,其原话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时间推移至近代,当年征服中原的大清帝国在面对洋人的坚船利炮时显得束手无策,大有国要亡之的危险,梁启超遂将这句话又搬了出来,并改为现在大家所熟知的八字成语,号召世人为国分忧。

明朝顾炎武的故事(顾炎武作为明末清初)(1)

叶方恒,字学亭_图

说到这里,各位心里应该已经有数了,这个叶方恒啊,居心不良,就是趁着顾家落难,冲着侵吞别人的家产去的。最可气的是,叶方恒并没有一次付清买地的银子,而是搞起了分期付款,并且是顾炎武三番两次的要才给,两年的时间里,只给了当时谈好价格的十分之六,这很明显就是要赖账,给了谁都难以接受,所以顾炎武心里也是颇有不满。但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叶对顾的仇恨似乎更要强烈,渐渐地,叶方恒竟有了杀意。恰在此时,天平再一次倾向了叶方恒。话说顾家有一个家仆,名叫陆恩,不知为何,陆与顾家有了矛盾,最终导致主仆反目,这个陆恩便被赶了出来。而其马上便被每天打探顾家消息的叶方恒拉拢了过去,对顾家心有仇怨的这二人便开始算计顾炎武。

话说崇祯帝在煤山自缢后,明朝在北方的统治算是宣告结束了,而后在南京成立的弘光政权又让众多士大夫看到了夺回的希望。就是在这个时间段,顾炎武曾给南明朝廷写过一封表示其决心的信件。不曾想,这封信却被当时还在顾家当仆人的陆恩给私扣了下来。现在,叶、陆二人就准备在这封信上做做文章,只要告发到官府,这可是谋逆的大罪,顾炎武不死也得被扒层皮。

明朝顾炎武的故事(顾炎武作为明末清初)(2)

顾炎武《画呈王山史先生》_图

当时还在南京的顾炎武,听到此消息又害怕又气愤,当下便回到昆山老家,终于在一处水塘将这个叫陆恩的叛奴处死了。到这里,顾炎武便成了新朝的杀人犯,而以上也是顾炎武杀掉自己仆人的前因后果。

可大家要注意,被顾炎武杀掉的陆恩可已经是叶方恒的人了,本来叶还指望着利用陆恩这个顾家叛奴来置顾炎武于死地,可现在却被对方干掉了,这让叶方恒更加怒不可遏,他马上采取行动,和自己的女婿把顾炎武私自拘禁了起来,要求他自我了断。此时,我们便可以看到什么是名人效应了,史书记载道:“同人不平,士林大哗。”顾炎武的一众好友,又是调解,又是找人,总算使这件事走上了法律途径来解决。

在这其中呢,我们又可以再一次领略到一代大家身上所具有的傲人气节。负责解救顾炎武的主要人物归庄为了办成事情,不得已找到了前礼部右侍郎的钱谦益(就是名妓柳如是的男人),但是因为钱投降了满清,顾炎武一直与其老死不相往来。现在这个情形,让钱谦益决定杀杀顾炎武的傲气,于是暗示归庄让顾炎武给自己交个投门生的帖子,自己就帮助顾炎武。作为顾的好友,归庄对其的性格非常了解,知道完全行不通,无奈之下,归庄便假冒顾炎武写了投帖。听闻此消息的顾炎武立马托人将自己写的自白贴满了大街小巷,声明与钱谦益无任何关系,更不存在什么师徒名分,这让钱谦益大为尴尬,一时羞的连门都出不了了。顾炎武宁愿眼前遭受磨难,也不愿向自己之前瞧不起的人低头,足见其铮铮骨气!

明朝顾炎武的故事(顾炎武作为明末清初)(3)

顾炎武之墓_图

之后呢,顾炎武的案子被转移到了松江府,因为少了叶家势力对官府的干扰,所以顾的案子被从轻发落,次年便被释放。不曾想,这个叶方恒还是死不罢休,甚至派人刺杀顾炎武,有一次使其头部受伤,差点命丧黄泉。此时的顾炎武心里清楚地明白,如果继续与其纠缠下去,不仅劳神费力,而且有可能惹上杀身之祸。最后,顾变卖了所有家财,北上游历,从此一去不返。

或许这正是命运的冥冥安排,北上的顾炎武考察北中国山川形势,徐图复明大业。顾炎武的一生著述颇丰,而大部分传世名作便是在北上游历的二十余年里完成的。从这一点说,我们又可以将叶方恒对其的迫害看作使顾炎武成为一代大家的客观因素,这也许就是逆境使人成长吧,杀掉叛奴的顾炎武,以至于其身涉万里,名满天下哉,终成通儒也!

历史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游小贱

文字由历史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