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的母亲同孟母、欧母、岳母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贤母。她“责子退鱼”的故事被人广为传颂,后人将其奉为教子的楷模。
责子退鱼,要求儿子为官清廉
陶侃20岁时做了寻阳的“鱼梁吏”,就是“鱼场”的监督。每当吃起新鲜的鱼时,他就想起了在家过苦日子的老母亲。
有一天,陶侃趁着新鲜的鱼刚上市,就挑了些又肥又大的鱼腌了满满一坛子,托人带回家去。同时修书一封,讲了“鱼场”的阔大,捉鱼的便利,嘱咐母亲尽管吃,以后还会带好多好吃的鱼给母亲。陶母湛氏刚收到鱼时,觉得自己的儿子很孝顺,心里非常高兴。
然而,当陶母看完信后,却是喜气顿失,怒上眉头。原来儿子陶侃给自己寄腌鱼,是贪图了公家的便宜!
于是,陶母对儿子寄来的鱼纹丝未动,将原物封好,让来人立即把腌鱼退回。并写信责备陶侃,教他为官应廉洁自好,不允许公私不分。还告诫陶侃说:“你拿公家的鱼来孝顺我,反而增添了为娘的忧虑。你今天管鱼就贪鱼,明天管金就会贪金,总有一天会毁了自己的前程!”
陶母责子退鱼
陶侃读了信后,痛悔地哭了。母亲的教诲,陶侃深深地记在心里。在以后的仕途中,陶侃一直秉承清廉的作风,为老百姓所称道。
教子自律,希望儿子不要荒废自己
陶侃的母亲湛氏家教甚严。他不希望儿子沾染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要求儿子从小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首先,他教育儿子要珍惜光阴,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享乐上,而要勤读书、苦读书,树建功立业之志。在母亲的苦心教育下,陶侃养成了惜时的好习惯。他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珍惜每一寸光阴,还经常劝诫部下,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珍惜分分秒秒,怎么能够游乐纵酒。生前对社会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荒废自己啊!”
其次,湛氏对儿子的生活管束也很严格,不允许儿子有不良的嗜好。因此,陶侃的一生忠顺勤劳,并没有什么不良的习惯,就连饮酒也很节制。
史载陶侃在武昌任职时,一次与佐吏宴饮,只喝了一点酒就不喝了。有人劝他再饮一些,他凄然良久,说:“我少年时曾因醉酒犯过错误,为此父母就限定我的酒量,所以喝酒不敢逾越界限。”
陶侃
陶母教子的事迹对后世影响很大。唐代官吏舒元舆路过陶母墓时,想到历来教子,母亲常偏于恩慈而威严不足,所以孩子不服管教,容易滋生骄气。而陶母与孟母一样,采取恩威并用的方法,在家教方面十分成功。他有感于此,写了《陶母坟版文》,指出陶母是教子的楷模,“可以卓往赫来,为千万年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