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1日下午15时37分,一个令人振奋的声音指控大厅调度那边传来:“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已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根据飞行任务评判准则,我宣布,此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话音刚落,大家都沉浸在掌声与欢呼中。而此时,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文昌通信站网络管理组组长赵准仍然不敢放松,与重要业务对端开展技术状态核对,确认无任何丢包后,才算松了一口气。

可视化网络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建设(通信网管守护信息血脉)(1)

对于通信来讲,有千万条看不见的电波,伴随着腾飞的“梦天实验舱”穿梭在预定轨道上,它们犹如火箭的眼睛和耳朵,为运行调度、组织指挥、应急处理提供信息化保障。而在火箭成功升空的背后有这样一个班组,他们每天要和高精尖的通信核心技术打交道,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默默地为火箭通信安全扫清障碍,他们就是文昌通信站网络管理组,号称“悬丝诊脉”专家。

网络管理组,主要负责文昌航天发射场通信站内全部线路的传输、数据网、视频监控等通信网络的监控管理工作,保障出局各方向通信链路和场区内重要节点设备及线电路的监管。就像“中枢神经”监管整个网络,并接收各个“神经元”发送的信号进行“悬丝诊脉”,时刻反馈网络中的情况和问题,保障通信网络的畅通。

可视化网络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建设(通信网管守护信息血脉)(2)

“丢包正常。”在100多平方米的通信指挥中心,空气莫名紧张,调度音、电话铃此起彼伏,整齐摆放的40多台电脑异常忙碌。此时,赵准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手指不停拨动着鼠标,对传输、视频等通信设备进行实时监控。“我所负责的是通信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也是通信系统的连接枢纽。”此次任务中,赵准主要负责航天业务网业务,带头处理解决任务重要的技术状态变化的测试与论证,统筹安排全组的职责分工与沟通协调。

“最大的感受是感觉肩上的压力更重了。”赵准表示,成为组长,除了学好自身业务,更重要的是整个网络组的全面建设,既要带领全组做好网络通信保障,处理解决各项重难点问题,也要思考如何因人而异安排好各项分工,将全组人员调动起来;同时,还要兼顾组内新同志业务能力薄弱,经验欠缺的现状,抓好人员训练和技术创新实践,带动提升各层次人员能力。

可视化网络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建设(通信网管守护信息血脉)(3)

此次任务,面对网络人员重组,时间紧、任务重,赵准策划开展了多轮岗位理论和实操练习。结合设备周维护时机进行通信值日能力提升训练;结合网络系统建设和业务处理,开展岗位实操技能能力提升训练;结合每周组内例会时机,组织全组人员开展组内业务交流,通过总结盘点上周业务工作和问题,共同分析讨论,实现了业务知识信息共享。

“最紧张的时候还是合练结束后一直到发射前,其实神经一直是紧绷的,最怕这个阶段通信系统出什么状况。尤其是负四小时之后,虽然我知道前期做的工作一直是严谨细致的。”为做好此次任务通信保障工作,赵准与组员制定了完备的保障方案,充分利用通信网管加强对设备状态的监控分析,对发现的报警信息异常变化等情况,分析原因并及时处理,建立了专门的监测本册和突发情况紧急预案。

安静的机房里,一台台电脑屏幕紧张忙碌,一条条虚拟线路错综复杂,一个个指示灯光跳跃闪烁……“5,4,3,2,1,点火!起飞!”火箭成功发射的背后,饱含着他们夜以继日的坚守,盛满了忠于职守、默默奉献、不计名利的心血和付出。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

作者:周琪 张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