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农业种植到菊花产业发展,紧邻黄河的中牟县狼城岗镇北韦村经过两年的不断尝试,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已逐渐摸索出一条依托菊花产业实现致富的新道路,点亮村民的新希望。

我家在美丽的菊石之乡(我家住在黄河边)(1)

五月的中牟县狼城岗镇北韦村,阳光照射大地,微风从黄河上吹来。午后,种植户王全喜来到了自己的菊花地,和同伴们一起翻土、分株、栽植,一派忙碌景象。望着几十亩的菊花地,王全喜想起去年秋季第一次丰收时,一地金黄的画面,难掩激动之情,现在自己每天都是干劲儿十足,“那心情好得很,一刮风一片菊花就像水波浪一样。现在天天干得可有劲,草少的时候我都不找人,都是自己干。”

我家在美丽的菊石之乡(我家住在黄河边)(2)

2018年,一直都是传统农业种植的北韦村村民们,开始尝试新型种植产业,经过各地考察、专家论证,在党员带动下,试种了200多亩菊花,还和中国药材郑州医药有限公司签订了保底包收协议,免去了村民的后顾之忧。北韦村第一书记王杰说:“北韦村和中国药材郑州医药有限公司合作,咱们村民只负责把菊花种好,之后的加工、销售、管理、技术都是由公司负责。每年还会给每户一千元的企业带贫基金。”

我家在美丽的菊石之乡(我家住在黄河边)(3)

从2018年开始种植,到2019年尝试种植12个品种,再到今年确定3个最合适的品种,经过不断的摸索,村两委逐渐看到了种植菊花的效益,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其中,王杰说:“第一年的效益基本上还可以,一亩地收入能达到1000多块钱。第二年动员了40多户村民,种植了将近800亩,平均每亩地的净利润都能达到2000元以上。今年继续扩大面积,扩大到两千亩以上。”

收益连年向好,希望与日俱增。如今看着几十亩的菊花,王全喜别提有多高兴了,不仅吃穿不愁,还要努力实现小康生活,“这两年生活条件也可以了,一年挣七八万块钱。如何俩孩子要车了,就给孩子买个车,这日子越过越红火。”

我家在美丽的菊石之乡(我家住在黄河边)(4)

站在北韦村的田间地头,一眼望不到边的菊花地让村民既鼓了钱包,又看到了希望。中草药的种植传统、黄河边较大的昼夜温差,紧邻黄河的北韦村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出了一条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菊花致富路”。王杰说“目前北京菊已经开始种了,大概1000亩;怀菊大概种1500亩;金丝菊由于人工、费用投入会比较大,计划种植100~300亩,药用菊都卖给了各大制药厂,还有一些成品花卖给了饮片厂。在镇政府的指导下,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走出北韦村,今年在狼城岗镇的东狼村也发展了1500亩的菊花种植,把东狼村的菊花种植产业也带动起来。”


记者:池金山 王妍斐

编辑:梁景芝

统筹:梁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