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英华(1907—1996)和马岳梁(1901—1998)是吴鑑泉的长女和长婿,跟吴鑑泉一起生活了十多年,深得家传。他们也是长期习练太极拳而长寿的典型,一位享寿九十,一位九十八,皆入耄耋之年。①

吴英华马岳梁儿子(吴英华与马岳梁)(1)

20 世纪 80 年代初,吴英华(左)、马岳梁(中)与曹幼甫在北京天安门合影

马岳梁,名嵩岫,满族人,生于北京城。父辈昆仲十一人,其父惠昌排行最末,满姓马佳氏。五伯父惠新吾,曾任京城步军统领(俗称九门提督)。九伯父总管京城粮仓。当年,全佑及三皇炮捶宗师宋迈伦等均曾在惠宅箭院教拳授艺。

因自幼喜好拳技,马岳梁先后学过通背拳、查拳及摔跤等,后改从吴鑑泉学太极拳。据马岳梁早年讲述:

余与吴师鑑泉夙具世谊。余幼嗜外家拳术,练习十稔进步殊鲜。师谓余曰:“练拳贵专一,汝若弃所学而从余,余当以技授汝。”自是余遂从师专攻太极拳,数历寒暑,不少辍,渐知太极拳之妙用。②

民国十七年(1928),吴鑑泉南下上海。翌年,马岳梁应医学教育家颜福庆之邀,赴上海参与创办第一间由中国人开办的西医学院——中央医学院,并创办中山医院,当时有三十多位医务人员。同时,马岳梁在上海红十字会总医院任检验科主任,并在附属护士学校兼任教师。此后又在上海妇科医院、中德医院、上海协和医院等任检验科主任。民国十九年(1930),经师兄金寿峰作媒,马岳梁与吴鑑泉长女吴英华在上海成婚。

吴英华自九岁起从父习太极拳,拳架柔和、工整大方,十七岁即在北京同仁堂药行等处代父授艺。民国十四年(1925),经同仁堂乐镜宇介绍,吴英华南下上海,“到当时西门子洋行教拳,住在总经理管子卿家。并在中南银行、金城银行吴蕴齐先生等处任教”③,半年左右返回北京。

吴英华马岳梁儿子(吴英华与马岳梁)(2)

马岳梁练吴式太极斜飞势

从民国十九年(1930)起,吴英华、马岳梁二人一直与吴鑑泉同住一处。民国二十年(1931),吴鑑泉在威海卫路中社创办鑑泉太极拳社,马岳梁与褚民谊、徐致一为发起人。④马岳梁在医院工作之余,即协助办理拳社,在拳社教拳。民国二十四年(1935)春,该社迁至福煦路西摩路口慈惠南里四十三号,马岳梁与吴鑑泉的门生赵寿邨、梁国栋、于荣臻等担任助教。⑤是年五月,由褚民谊、徐致一、唐豪等在上海创办的国术统一月刊社发起国术讲演会,由各团体推选讲师,其中鑑泉太极拳社的讲师即为马岳梁。⑥

全面抗战期间,从学于吴鑑泉的褚民谊,先是担任南京汪伪政府外交部部长,后任行政院院长,特聘马岳梁为南京市卫生局局长。马岳梁闻讯,束装离沪。因日军加强封锁,交通已断,马岳梁辗转行程四千多里,途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西,颠沛流离,前后六个多月,最后到达重庆,找到原上海商务印书馆经理石九云,由石介绍给名中医张锡君(后任重庆中医学院院长),此后即住在张家,教张锡君习练太极拳。

国民党高级将领、蒋介石办公厅主任刘斐因身体不好,也派人请马岳梁传授太极拳,以祛病强身,每天用车接送。之后,张群、李济深、黄炎培、卫立煌、李明扬、何键等政要和民主人士都曾跟马岳梁学太极拳。蒋介石几次传言要学,事忙未果。

据说,寄居张锡君家期间,因当时社会环境复杂,张曾告知马岳梁不要随便外出。未想某日下午,忽有一车开至门口,数位便衣涌入,不由分说将马岳梁双眼蒙住,架上车开走。一路崎岖颠簸很久,下车又行走一段,马岳梁才被摘掉眼罩,发现置身于一庙宇大殿。斯时走出一位被尊称为“天师”的头领,在神龛前坐定,虔诚闭目,念念有词,挥笔疾书,少顷,书成掷笔于地,闭目缄口。旁边侍者将写好的纸条拿给一头目,头目读罢偈语,走到马岳梁面前,宣布其无罪,命人开车送回。对此有惊无险的离奇经历,马岳梁始终觉得不可思议。⑦

民国三十四年(1945)抗日战争结束,马岳梁回到上海,在鑑泉太极拳社及各公园授艺。据说,一日练毕,马岳梁身着长衫正从外滩公园往外走,忽听身后有人说:“这下你可跑不了了。”马岳梁未待偷袭者抱紧,身腰一挒,偷袭者从马岳梁背上飞跌而出,半天未能起身。又一次,马岳梁正坐凳子上看表演,精武体育会鹰爪拳师朱廉湘忽从马岳梁身后夹住其脖子,马含颏拧肩,朱飞跌而出。上海有通背拳名家孙鹤云,是清末通背名师刘玉春的徒孙,一日想试马岳梁功夫,双方一搭手,孙即被粘住,攻不得进,退不得脱,又变化不了,穿掌起腿都使不出。

吴英华马岳梁儿子(吴英华与马岳梁)(3)

1935 年,马岳梁与陈振民编著的《吴鑑泉氏的太极拳》出版,上海康健书局发行

1980年11月,八十岁的马岳梁和七十四岁的吴英华为继承和传播太极拳,将“文革”期间被迫解散的鑑泉太极拳社恢复起来,照旧由吴英华任社长,马岳梁任副社长。此后,马岳梁、吴英华二人常在体育馆、公园表演太极拳。马岳梁常演示太极中定劲,即单腿金鸡独立,六七个人齐推马胸腹,马一“哼”,截其来劲,六七个人都仰跌在地。年近九旬的马岳梁曾应香港某影业公司之约拍摄此金鸡独立拳姿影片,以让世界观众共睹吴式太极拳风采。

表演开始,导演请马岳梁站出金鸡独立势,六人分为两排,各用双手推着前面的人,最前面的左右二人各用双手推马岳梁腹部。开拍后,六人齐力向前推,马岳梁腹部一震,两排人一齐轰然跌倒,并且右排三人向右倒,左排三人向左倒。某次,马岳梁在上海卢湾体育馆表演金鸡独立中定劲,结束后,上海一颇有名气的拳师在观众席上叫嚷不信,想要一试,征得同意后,该观众双掌用力推向马岳梁腹部,却被反弹出去仰跌在地。该观众红脸起身说未准备好,要再试一次。这次他双掌朝马岳梁按去,突一转手,双手抓住马岳梁那提着的右腿脚跟猛往上托,意在将马掀翻。马岳梁右脚脚尖自然向下一扣,伸出的右腿往后一收,此人竟顺着马岳梁腿下冲出。由于用力太猛,冲得也猛,整个人脸朝下仆跌丈外,衣袋中的物件散落在地,全场轰动。

年近九旬的马岳梁某日在和平公园表演推手,忽有三人冲其而来,是公园朱某拳师之徒。朱某因不满马岳梁在此表演,遂让徒弟上去将马岳梁推倒。马见来者不善,未待第一个出手,便先发制人,凌空一掌,此人即跌出,背撞墙上,当场昏厥。第二个又上来,马岳梁将他粘起又往下一掷,势同掷球,其人被重摔在草地上,半天起不来。第三个见状不敢上前了。

1986年,马岳梁、吴英华二人应邀前往联邦德国(西德)杜塞尔多夫、波恩、慕尼黑、法兰克福以及荷兰鹿特丹,为爱好者表演、讲授吴式太极拳,并一度与当地柔道、空手道、合气道等习练者切磋,令对方折服。

1990年8月,马岳梁九十岁高龄,吴英华八十四岁,应义女施某邀请,赴新西兰小住半年。据义女婿颜紫元讲述,在此期间也发生了颇多故事。⑧1992年,上海市政府聘请马岳梁和吴英华夫妇同时担任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以表彰其为弘扬太极拳做出的贡献,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汪道涵称:“夫妻俩同时担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是第一次。”⑨马岳梁与吴英华二人一生著作颇丰,有《吴鑑泉氏的太极拳》《吴氏太极拳详解》《吴式太极拳推手》《吴式精简太极拳》《吴式太极快拳》《吴式太极剑》,等等。二人育有五子三女,皆曾从习。

吴英华马岳梁儿子(吴英华与马岳梁)(4)

1982 年 12 月,上海吴式太极拳名家吴英华、马岳梁与同门合影留念。

注释

①本篇主要参考颜紫元《吴式太极历代宗师传略》“马岳梁宗师传略”(《武当》2000年第9、10期)。另参见张纯本《马岳梁和鑑泉太极拳社》(《武林》1982年第6期)、洪宛平《滋兰树蕙 春满中华—记吴式太极拳传人吴英华、马岳梁夫妇》(《中华武术》1985年第12期)、严翰秀《四两拨千斤 耄耋能御众—记吴式太极拳嫡系传人马岳梁》(《武林》1991年第9期)、李立群《吴式太极宗师马岳梁传略》(《武林》1994年第1期)

金仁霖《太极拳在上海》(《中国太极拳》1996年第4期)、阎泗磊《世纪老人马岳梁轶事》(《武林》1996年第9期)、马江燕《我的母亲—忆吴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吴英华》(《中华武术》1996年第10期)、阎泗磊《悼念吴英华老师》(《武林》1997年第7期)、王继振《颜紫元中伤余洪亮应公开道歉》(《武当》2001年第1期)、林太民《关于〈澄清有关吴式太极拳的若干史实〉的澄清》(《武当》2002年第1期)等。

②陈振民、马岳梁:《吴鑑泉氏的太极拳》“自序一”,上海:康健书局,民国二十四年(1935),第一页。

③吴英华、马岳梁:《吴式太极剑》“吴英华自传”,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年,第5页。

④《鑑泉太极拳社成立》,《申报》民国二十年(1931)三月二十九日,第四张第十六版。

⑤《鑑泉太极拳社成立分社征求社员启事》,《申报》民国二十四年(1935)一月二十八日,第二张第七版。

⑥《国术统一月刊社等发起国术讲演会》,《申报》民国二十四年(1935)五月二十九日,第三张第十二版。

⑦阎泗磊:《世纪老人马岳梁轶事》,《武林》1996年第9期。

⑧具体可见颜紫元《吴式太极历代宗师传略》“吴公仪、吴公藻、吴英华三位宗师传略”(《武当》2000年第8期)、颜紫元《吴式太极历代宗师传略》“马岳梁宗师传略”(《武当》2000年第9、10期)、林太民《关于〈澄清有关吴式太极拳的若干史实〉的澄清》(《武当》2002年第1期)等。

⑨马海龙:《纪念母亲吴英华—上海鉴泉太极拳社社长马海龙在纪念太极拳大家吴英华诞生一百周年大会上的发言》,《中华武术》2007年第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