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近代中

国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

学、哲学家。

读书三境界,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读书理论。下面详细

介绍一下王国维这一理论,并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读书的浅显认识。

王国维读书的三种境界(读书有三重境界)(1)

王国维

一. 第一境界

王国维认为读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词句出北宋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

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王国维在此句

中解释道: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

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这一境界的关键词是"领悟"。

这就是说:人们无论是读书还是想干事业,一定要树立目标、方向,

还要有执着的精神才能完成。即读书必须"领悟"其真谛。

王国维读书的三种境界(读书有三重境界)(2)

读书动画

回想自已小时候,父母及长辈们都希望自己能从小树立远大理想,首

先认真踏实进学校读书,将来长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虽然我们上

学时正处"文革"期间,家长们还是排除干扰,想方设法让我们从小

学读到高中,当然我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认真刻苦地完成了各项

学习任务,后来通过努力还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还顺利地走上

了工作岗位。

总结这段自身经历:听从长辈们的教导,从小树立人生理想,坚持刻

苦、执着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就能成为社会有用之人。否则,如果

不树立正确目标,其人生就有可能一事无成,或者落魄成社会渣滓。

这似乎就是王国维所说的"读书第一境界"吧。

王国维读书的三种境界(读书有三重境界)(3)

读书三境界书法

二. 第二境界

王国维的读书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

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

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

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

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这一境界的关键词是"追求"。就是说,光"领悟"学习的目的还是

很不够的,还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地去"追求"既定目标,哪怕衣

宽人瘦也决不罢休。

王国维读书的三种境界(读书有三重境界)(4)

王国维《人间词语》

确实,回忆自己刚踏入社会,满怀信心地想大干一场时,却遇到了很

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工作时又用不上;社会上

的人际关系比学校里复杂;父母不可能时时帮你遮风挡雨等,都造成

一时不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在单位领导和父母的教导下,去重新树立了信心,并通过虚心请教师

傅们、认真学习,逐步掌握了岗位技能,适应了本职工作。为了跟上

时代步伐,还不放过一切进修学习的机会,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以顺应变幻莫测的形势发展需要。

根据单位需要,本人先后干过技术、管理甚至外贸工作,从而能适应

多岗位需求。当所在的工厂由于经营不善破产时,不甘沉沦,义无反

顾的选择应聘到外地打工,继续发挥自己特长的同时,为家庭承担起

应尽的责任。

王国维读书的三种境界(读书有三重境界)(5)

读书宣传画

这也许验证了,王国维读书第二境界的说法,即只要锲而不舍,坚持

不懈地去"追求",就能实现既定目标。

三. 第三境界

王国维的读书第三境界是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三句。王国

维以此词最后的三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

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

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

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这一境界的关键词是"融会贯通"。 就是说:学习的最后是体悟自然

的规律,从而做到" 返璞归真"。

王国维读书的三种境界(读书有三重境界)(6)

王国维故居

总之王国维的读书三境界理论可以归纳成:

初能望文生义,死记硬背,可小成。

进能变通运用,巧舌如簧,有一得。

终能深入浅出,知行合一,方大就。

对于第三境界,作者认为目前还远没达到,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亲爱的读者,您能达到读书的第几境界呢?

本文由"博取众长60"原创,欢迎关注,带您一起长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