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张爱玲人生三件事(张爱玲金锁记不懂自爱)(1)

1944年,张爱玲的中篇小说《金锁记》在上海发表。

它不同于张爱玲的其他小说,没有浓烈的爱,有的只是满腔怨恨。

小说讲述的是,小商户出生的曹七巧,嫁给了大户人家姜家二少爷,可这二少爷偏偏是个残废,而七巧也在姜家饱受欺压。本是一个可怜人,可是她却像曾经伤害过她的那些人一样,让儿女尝尽了苦。

初读时,我也曾讨厌七巧的所作所为,重读时才明白,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她的悲剧,是因为不懂自爱。

张爱玲人生三件事(张爱玲金锁记不懂自爱)(2)

01

曹七巧,本是小商户的女儿,十八九岁做姑娘时,身穿蓝色的麻布衣,挽着手袖,一双雪白的手腕挎着菜篮子往街上一站,惹得一众年轻小伙心痒痒。

本可以找一个心爱的男子,相夫教子过完一生。可却被哥哥卖给了大户人家姜家做少奶奶。

然而,这少奶奶的生活却过得水深火热。

因为她嫁的二少爷,是一个残废,患有软骨病。

用七巧的话来说就是:"坐起来,脊梁骨直溜下去,看上去还没有我那三岁的孩子高哪!"

她不仅得不到丈夫的爱,过正常夫妻的生活,就连姜家上下,也看不起家里开麻油店的她。

搬迁到上海时,姜家给她安排的房间,窗户正好冲着后院,光线照不进,即使是白天,屋子里也黑漆漆一片。

贴身丫鬟背后里说她是:"麻油店的活招牌,站惯了柜台,见多识广。"觉得七巧根本不配被她伺候。

小姑子见她也是离得远远的,就连新进门的三少奶奶,也不搭理她。

为什么姜家人都嫌弃她呢?仅仅因为她说话尖酸刻薄,喜欢搬弄是非吗?

并不是。

七巧的嫂子曾说过:

“没出嫁的时候不过要强些,嘴头子上琐碎些,就连后来我们去瞧她,虽是比前暴躁些,也还有个分寸,不似如今疯疯傻傻,说话有一句没一句,就没一点儿得人心的地方。”

七巧的变化,是在嫁进姜家以后。

作为社会的底层人物,在姜家既得不到最基本的尊重,也得不到丈夫的关爱。娘家人也只会在她身上占便宜。

说到底,她不过是无爱的受害者,处处被排斥,凡事靠不到别人,只能靠自己。

张爱玲人生三件事(张爱玲金锁记不懂自爱)(3)

02

分家后的七巧虽然有钱了,却从受害者变成了无情的施暴者,行为也更加疯癫。

她带着一对儿女,另外找了住处。平日里只要丫头伺候不合心意,就动手打骂,饭菜不合胃口,就换掉厨子。

她不仅苛待下人,对儿女更是过犹不及。

女儿长安生病,七巧非但不找医生,反而给她吸鸦片。

长安十三岁时,本可以不用裹脚,可七巧仍硬逼着她裹了小脚,痛得哭天喊地。

后来,长安上学,不到半年的时间,脸上气色红润不少,胳膊手腕也壮实许多。但人却粗心大意,经常丢失一些小东西,七巧为此暴跳如雷,嚷嚷着要去学校兴师问罪。

七巧这么一闹,长安感到面上无光,再也不去上学。

渐渐地,长安变得安分守己起来。她开始对七巧妥协,放弃了挣扎,放弃了梦想,放弃了爱的权利。

“她学会了挑是非,使小坏,干涉家里的行政。她不时地跟母亲怄气,可是她的言谈举止越来越像她母亲了。”

然而,人天生是渴望爱与被爱的。

当长安在遇到童世舫后,心中的爱再次燃。每次约会回来,眼里像有星星一样,透着光。

可没多久,就被七巧硬生生地给拆散了。

而儿子长白,也没能逃出七巧的手掌心。

长白的第一个妻子芝寿,两人刚成亲,七巧就在人前说新娘子的不是,甚至拉着长白在其房中过夜,打探两人的床第之事。

可怜的芝寿,守着空房,想到丈夫和婆婆在黑夜中说着自己的私事,悲从中来。

“这是个疯狂的世界。丈夫不像个丈夫,婆婆也不像个婆婆。不是他们疯了,就是她疯了”

不久之后,芝寿因病去世。而七巧早先塞给长白做妾的丫头,也在扶正一年后,吞鸦片去世了。

自此,长白不敢再娶,长安也断了结婚的念头。

七巧的一生受尽孤独的煎熬,她几乎变态的心理,已经不懂得如何去爱身边的人。在她看来,只要破坏了儿女幸福,他们就能永远留在她的身边,而她也能从他们身上得到爱。

可是,这种极端的爱,只会得不偿失。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过:

如果你想要被爱,就要去爱,并要让自己值得被爱。

一个不懂爱,只会掠夺爱的人,终将得不到爱。

张爱玲人生三件事(张爱玲金锁记不懂自爱)(4)

03

读完的那一刻,我心中久久无法平静。

痛恨七巧哥哥,如此狠心把她卖了;也可怜她生不逢时,生在乱世中,诸多无奈;也佩服她在分房时,因为财产不均而大吵大闹。

尽管很多人在指责七巧,但却忽略了,她也不过是一个受害者。

但是,也不能因此而把她的悲剧,归咎到任何人身上。

固然姜家人排斥了她,丈夫残废冷落了她,但最为关键的,是因为她不懂得自爱。

正如尼采所说:“作恶,是因为不够爱自己。”

诚如曹七巧。

在姜家大院中,她得不到爱,对爱的渴望也一点一点被抹灭,直至失去了爱的能力。

然而,倘若她懂得爱自己,而不是不择手段地,从别人身上寻找爱来满足自己对爱的渴望,也许她的生活会是另一种光景。

也许,她能在漫漫长夜中,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享受孤独的美好;

也许,她能够接纳自己身份低微的事实,不计较旁人对她的看法,善待旁人,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姑嫂相处融洽;

也许,她能接受丈夫残废的事实,对丈夫关爱有加,体贴照顾,使丈夫的病因此而有所缓和;

也许,她能够好好爱儿女,让他们上学识字,追求自己的幸福,儿孙满地,享受天伦之乐。

真妮特·温特森曾说过:"无论多么贫乏,仍要爱生活,无论怎样寻找爱,也要爱自己。"

我们终其一生努力生活,不过是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爱。

努力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只为父母展颜欢笑,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关爱;

努力工作赚钱,只为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努力合群,只为得到更多的朋友,不再孤独。

结果就是,在追求被爱的过程中,我们失去了自我,忘记了爱自己。

有句话说:“人只有爱自己,才会爱别人。”

不懂自爱的人,既没有能力去爱别人,也不会得到别人的爱。只能在不健康的环境中,走完错误的一生。

懂得爱自己的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进而努力成为优秀的人,然后去爱别人。

张爱玲人生三件事(张爱玲金锁记不懂自爱)(5)

写在最后

查理·卓别林在70岁生日时,写下了《当我开始爱自己》。

其中一段让人印象深刻:

“当我开始爱自己,我让自己远离了一切不健康的事物、人、事情,和环境,还有一切令我堕落,令我远离自我的东西。以前,我认为这种态度,是“健康的自私”。今天,我懂得,我是「自爱」。”

每个人都会遇一些不好的事,不舒服的关系,以及不合适的人。

如果你不懂得自爱,就会与他人计较得失,抱怨生活不幸,责怪他人,从而失去自我。

其实,活出自我,好好爱自己,独自前行亦能绽放光彩。

张爱玲人生三件事(张爱玲金锁记不懂自爱)(6)

END

作者丨青梧

图片丨《金锁记剧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