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哲学简史》(二)
道理,这两个字总是一起出现。“讲道理”或“不讲道理”。什么是讲道理?丹阳方言里有一个词语:懂情头。与教养有关!可什么是道理?真正让我们用语言去解释,总有一种心里知道,却说不清楚的感觉。而将道与理各自独立,于中国文化语境中就更加丰富了。不过我们日常也只要会用就行了,往往也不会多想一点。如知道、志同道合、头头是道、道貌岸然、地道、生财有道、替天行道、家道中落、安贫乐道、问道于盲等等;再如乐理、顺理成章、强词夺理、理屈词穷、无理取闹、入情入理、通情达理等等。理是什么?道是什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与理的地位是很高的,“道学”与“理学”可是中国哲学不可回避的学派。
道、理,其实就是客观世界的内在本质或客观规律。我们的先人很早以前就尝试着用这两个词来阐明自己对宇宙的认识,非常了不起!我也一直在感叹:如此讲“道理”的中国,为什么会错过科学?因为道与理的探究就是科学的启蒙与结论。道教的炼金术也是真正地推到了中国原始科学的发展,可惜火药等四大发明,只是发明而不是发现。道与理,其实就是客观规律,需要人去发现,一旦发现就能成为知识造福后人。王权集中与权威主义,让中国文化中缺少了冒险与实证主义。道与理的发展,有了好的开头,而没有跟上世界发展的脚步。
道,道学、道家、道教。什么是道?一直很玄!道可道非常道、道生一、道生万物、道法自然、大道至简等等。就是太高大上了,但“道”究竟是什么?是不可说,是不能说,还是说不清?是神、是能量、是意识、是主宰,还是……?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终极性的难题。宇宙如何形成,还将走向何处,当下现代科学如此发达还没有能解答,何况是科学不显的过去。于是二千多年来,求道、悟道、得道,一直是中国智者的追求,且儒释道三家共同参悟,并奉为神机。可谓“道”难天下,“道”误苍生。以至于到了南宋朱熹要强调事物规律本质时,只能创新式地将“理”摆到前面,大讲理学。
理,儒家、程朱学派、理学。宋大儒朱熹让理学成为西学东进前中国最有影响了的哲学学派。结果是孔子以来,中国哲学一千年“悟道”,一千年“讲理”,一直到现代科学的出现,道理才有了较为科学的解读。理学崇“理”没有毛病,朱熹也主张事物都有它的“理”,认为理是客观存在的,甚至是永恒的,关键是要能掌握。三角形屋顶最牢固,这个“理”在人类还住在山洞里生活的时候就已经存在,能发现就得理。理学,重提“格物致知”,只是后来“物”拓展为事物,更异化为“事”,格物只为了“净心明性”,也就成了修身养性的途径,没有能让“讲理”走向客观世界,去探求世界的奥秘。西学东进后,“格物致知”一词的属性回归,成了很多现代学校的校训,知识也得到了“尊重”。物理、心理、地理、生理、药理等词语及科学学科的出现,也让“理”真正地得到了认可与发展。
从道德到道理,“道”一直都在,德一直都被高举。只是理好像一直没有突破。现代科学引入后,主张大道三千,道与理呈合体之势。对于万物的认识,我们现在已经与世界同步。而德从道,这可是我们的优势:“理”可能不清,但“德”我们一直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