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农业促进产业发展(促发展临港区)(1)

高效农业促进产业发展(促发展临港区)(2)

  眼下,走进临港区草庙子镇垛岭村的苹果冷风库,就可看到一屋子苹果堆成了“小金山”,村民们在忙着赶制苹果干,洗苹果、削果皮、去果核……动作娴熟、井然有序。

  “我们生产的苹果干经过了清洗、削皮、去核、切片、烘干等程序,整个制作过程没有使用任何添加剂。”驻村第一书记沈磊介绍,他们以本地优质苹果为原料,生产出来的果干果味浓郁、自然香甜、口感香脆,完美地保留了苹果本身的营养与口感。

高效农业促进产业发展(促发展临港区)(3)

村民在加工苹果干。 纪哲 摄

  “选择做苹果干,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周围村民解决部分苹果销售问题,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该产品让更多人了解草庙子苹果。”沈磊说,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村里的苹果被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老百姓的苹果都能卖出去、卖上好价钱。

  合作社发展得咋样?村民致富路走得如何?这一点,垛岭村村民最有发言权。“苹果不愁卖,咱们的生活比蜜甜。”村民詹慧春这样形容如今的好日子。她说,去年,垛岭村成立了威海垛岭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家户户都入了股。今年,合作社又新开了农产品加工项目,制作苹果干,为包括她在内的6名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收获时,詹慧春家里的苹果不愁卖,合作社给的价钱比商贩高;农闲时,詹慧春就和其他几名村民来果脯加工车间打零工。

  将苹果等农产品加工制成果干,是垛岭村创新思路发展、提质增效的第二产业,果脯加工项目投产后,才卖了一个月,就增收1万元。“我们刚订了一批自动削皮机,可将生产效率提升300%。”沈磊说,由于垛岭村苹果质量好,加工出来的苹果干香甜可口、纯天然,一经推广就供不应求,扩产增量迫在眉睫,“这样一算,我们一年能生产近7万斤果干,收入相当可观。”

  苹果找到销路,并带动集体增收,垛岭村在致富路上奔跑的脚步却没有停歇。谈及下一步打算,沈磊和村民们颇有信心:“草莓柿子、白玉黄瓜都是我们的特产,接下来,我们要加大苹果干的产量,广开销路,让更多人了解草庙子苹果。同时,吸引更多村民加入到苹果干生产中,带领大家共同致富。”(记者 杨正 王威晨 通讯员 邢瑜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