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朗读

1、学生齐读课文。

2、结合注释再读课文。

一、导入

孔子是中国第一位开办私学、开办平民教育的教育家、大宗师,至此,知识分子——士作为一个阶层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跨越时空,鉴古知今,让我们在中国第一代士与当代学子穿越千年的对话中来讲学“侍坐”,去探寻知识分子的天下胸怀与责任担当,来设计我们当代学子的人生百年。

二、情景再现——先贤对话

预习之后,大家更倾慕哪位先贤?对话时你要设计怎样的语气、语调或者节奏?

请5个人演绎对话

学生自由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

在读完课文后,其他同学向五位朗读的同学提出自己在字词句方面的疑问。(这个环节中,学生每次提问都行拱手之礼,很有代入感)

学生讨论疑难点:夫子哂之和夫子喟然叹曰,为什么孔子前后态度不同?

教师巡视指导,听取学生答案。

小组发言人发表本组观点。

学生1:哂之,是因为子路鲁莽,不加思考。同时也有对子路敢于担当的肯定。

学生2:喟然叹曰,里面有理想的大同社会难以实现的慨叹,

学生其他观点:喟然叹曰里有兴奋,有期待,有对其表述方式的赞同······

教师指导赏析“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里有图景之美,也有礼乐之美。礼天地之秩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这幅图给人一种天地清明,政通人和的感觉。

教师:大家说得都很好,这里面有个细节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教学参考书上把“浴乎沂”的“浴”翻译成沐浴,但是郑玄在《论语注》还有网上有一节参考翻译是把“浴”翻译成洗面和手,大家思考一下,你觉得哪种翻译更好呢?

学生1:把浴翻译成洗脸和洗手符合礼乐制度,这符合孔子心目中的大同社会,用礼乐教化民众

师:这位同学的理解很有道理,翻译成洗面和手实际是一种祭祀祈福的仪式,大家知道上巳节吗?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巳日多逢三月初三,魏晋以后,上巳节定为三月三,后代沿袭。“上巳”在汉代定为节日。它是一个祓除、修禊事也,这个一个祈福的活动,那么这个活动构建的理想国并没有直接说出为政之道,他直接给大家构建了一个美好的图画,这幅画中人们的行为符合孔子所说的礼。

在弟子们阐述完自己的观点之后,孔子说“吾与点也”,实际除了赞叹、悲叹之外,他的这种感情之中还有一种高歌,孔子有句话叫“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十四年周游列国,思想不被采纳,只有个别小国一时间采纳一二,他退而回到鲁国开办私学,弟子的这场关于理想的讨论,让我们分明感觉到孔子并没有隐逸的思想,他可能更希望他的思想由弟子延续下去,“吾与点也”,你也认同这种观点吗?

三、穿越时空——评说先贤

“吾与点也”

提醒:

1、用固定式先亮出观点:吾与(不)_也。

2、主要结合各位先贤的个性特征、理想或者其他角度进行评说。

3、紧扣文本,读出相应词语或语句,再阐释观点。

学生合作探究,稍后展示。

学生1:吾与子路。敢为天下先,强国方能实现天下太平。

学生2:吾与公西华。谦虚有礼,做力所能及之事。

学生3:吾不与曾点。礼崩乐坏,他的思想行不通。(师引用晏子之语“孔子之言迂阔”点评)

······

师总结:颜渊说过“夫子之道大矣,故天下莫能容”,不容所以见君子,他对理想的一种矢志不渝,坚毅执着的精神,确实值得大家去学习。大家在讨论当中让我们看到了多元的思考,辩证的分析,看到了大家对侍坐思辨性的阅读,更让老师看到大家智慧的魅力,那学完侍坐之后,我们有哪些启发,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思考。

郑玄在《论语注》中有句话:

要在世上长久流传,解释其义,应与时偕行,不强作结论,留给后世解读评说。

——东汉末年 郑玄《论语注》

如果说孔子的思想是一颗根深叶茂的大树,那么我们后人对他的解读只是一只大叶罢了,很难有人看到他的全貌,

四、古典回声一一后学话梦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听完5位先贤的对话,你有何启发?

请设计你的人生理想。

学生思考,然后展示自己的理想。

师:你们的理想与孔子弟子们的理想有相同之处,那就是胸怀天下,这就是“士”的理想。

士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历朝历代,正是一代代的士子,一代代的知识分子,拆下肋骨当火把,才照亮了中华民族的前行的路。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作为时代骄子的我们更应该赓续他们的“胸怀天下,责任担当”的精神,去铸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齐读下文,结束本课:

一部《论语》的流传传播史,也是儒家思想不断地回应时代,自我探索,自我革新的过程。以《论语》为代表的中华文明的精华仍然在历史的时空中凝望着我们,就让我们从中汲取心灵的力量,悟得生命的智慧。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鲍鹏山

子路侍坐教学反思(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公开课教学设计)(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