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9   宰予,字子我利口辩辞①,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仲尼弟子列传通释7?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仲尼弟子列传通释7(仲尼弟子列传通释9)

仲尼弟子列传通释7

[原文]9   

宰予,字子我。利口辩辞①。

既受业②,问:“三年之丧不已久乎③!君子三年不为④礼,礼必坏⑤;三年不为乐,乐必崩⑥。旧谷既没⑦,新谷既升⑧,钻燧改火⑨,期⑩可已矣。” 子曰:“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君子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⑪,故弗为也。”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⑫!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⑬。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义也⑭。”   

宰予昼寝⑮。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⑯。”   

宰我问五帝⑰之德,子曰:“予非其人也⑱。”

宰我为临菑大夫,与田常作乱,以夷其族⑲,孔子耻之⑳。

[原文通释]9

宰予,字子我。他口齿伶俐言辞雄辩。

在孔子门下学习后,问道:“服丧三年不是太长了吗!君子三年不讲究礼仪,礼仪必然荒废;三年不弹奏音乐,音乐必然生疏。上一年的旧粮已经撤下去,新粮已经收进场院里,取火用的木头轮过了一遍,满一年就可以停止了吧。”孔子说:“对于你心安吗?”宰我说:“我心安。”孔子说:“你心安就那样去做吧!君子守丧,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所以不那样做。”宰我出去后,孔子说:“宰予不仁啊!小孩生下三年,这以后才从父母的怀抱中脱离出来。那服丧三年是天下通行的丧礼。”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 宰我询问五帝的德行,孔子说:“你不是问这种问题的人啊。”

宰我做齐国临菑的大夫,和田常一起作乱,因此被灭族,孔子为此感到羞耻。

[注释]9

①利口辩辞:口齿伶俐言辞雄辩。利,伶俐。辩,善辩。

②既受业:接受教育后,这里指到孔子门下学习后。既,……之后。

③三年之丧不已久乎:服丧三年时间不是太长了吗。已,副词,太。

④为:动词,讲究,实践。

⑤坏:败坏,引申为“荒废”。

⑥崩:败坏,引申为“生疏”。

⑦旧谷既没:上一年的旧粮已经撤下去。没,音mò,隐藏,存放。

⑧新谷既升:新一年的粮食已经进入场院。升,登,登场,进入场院。

⑨钻燧改火:取火用的木头轮过了一遍,指过了一年。钻燧,钻木取火。燧,音suì,木燧,古代钻木取火的工具。改火,古人钻木取火,所用的木料四季不同。春天用榆柳,孟夏与仲夏用枣杏,季夏用桑柘(sāngzhè),秋天用柞楢(zuòqiū),冬天用槐檀(huáitán)。各种木料一年轮用一遍,第二年按上年的次序依次取用,叫“改火”。

⑩期:音jī,一周年,一整月,这里指一周年。

⑪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旨,同“脂”,甜美好吃的食物。前一个“乐”读yuè,音乐。后一个“乐”读lè,快乐。

⑫予之不仁也:宰予真是不仁啊。予,即宰予。之,放在主谓短语“予”与“不仁”之间,取消该短语的独立性。

⑬然后免于父母之怀:这以后才能从父母的怀抱中脱离出来。然后,这以后。免,去掉,离开。于,从。

⑭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义也:那服丧三年是天下通行的丧礼。这是一个判断句。为父母守墓三年,实际上只有二十五个月。宰予问三年之丧事见《论语·阳货》第21章,文字略有差异。

⑮宰予昼寝:宰予白天睡觉。

⑯粪土之墙不可圬也: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粪土,腐土,脏土。圬,音wū,《论语》写作“杇”,泥工抹墙用的抹子,这里作动词用,把墙面抹平、粉刷墙壁。宰予昼寝事见《论语·公冶长》第10章,比这里文字多些。

⑰五帝:相传古代的五位帝王,其说不一。一般认为是黄帝、颛顼(Zhuānxū)、帝喾(Kù)、唐尧、虞舜。

⑱予非其人也:你不是问这种问题的人啊。予,宰予。非,不是。其人,那样的人,这样的人。

⑲宰我为临菑大夫,与田常作乱,以夷其族:宰我做齐国临菑的大夫,和田常一起作乱,因此被灭族。菑,音zī。夷,灭。《左传》无宰我与田常作乱之文,但有阚止(字子我)被杀的记载。田常就是陈成子、陈恒,他与阚止是对头,阚止受宠于齐简公,为陈恒所杀(事见《左传·哀公十四年》)。田常最终也没有被夷九族。大概“阚止”与宰予的字相同,被司马迁误记。司马迁这一笔,宰予永世不得翻身了。

⑳孔子耻之:孔子为此感到羞耻。耻,为……而羞耻。司马迁不但让宰予替阚止去死,让宰予背负恶名,而且还煞有介事的编造出孔子对此事有“耻之”的态度。由司马迁对此事的记载看,《史记》记载的事不全是真实的,至少关于春秋以前的历史记录存在不真实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