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是天空的颜色。在库尔勒,天很蓝,但在这片天空下,却有这么一批需要帮扶的儿童,他们笑容纯净,眸子明晰,却摆不脱家庭贫困的阴影。

11月上旬的周六,我们作为北师大研支团的代表前往库尔勒的经济牧场小学开展“公益伴读”主题活动。我们随着库尔勒市志愿服务协会、绿丝带协会、红苹果协会及其他几个高校研支团的志愿者们一起,乘着十几辆爱心车组成的车队,历经一个多小时颠簸,来到了本次的目的地,库尔勒市经济牧场小学。这里远离库尔勒市区,小学的孩子们多为务工人员的子女,他们的父母大多以采摘棉花为生,家庭拮据。我们来的时候,小学正在施工,我们注意到许多设施还不完善,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但是并不妨碍在这的88名小学生们终于有了窗明几净的教室。孩子们在院子的高低杠上,探这小脑袋,和小伙伴们嘻嘻哈哈招呼着,欢迎我们一行人的到来。

支教保研经验分享中山大学(北师大研支团支教感悟)(1)

北京师大研支团成员和牧场小学的孩子们合影。王霄萌 供图

简短的开场介绍后,我们首先来到三年级开展“公益伴读”课程中的“彩虹化诗”,通过彩虹的颜色作为课堂引入,让小朋友以颜色为话题,进行造句、写诗。学生们都对彩虹充满好奇和兴趣,在写诗时,充分结合实际的同时展开无限的想象,用最简单的话语写出最真挚的情感。在说到蓝色时,有个小男孩积极的站起身说“蓝色,是透明的云”,一时间,作为教师的我竟然愣住了。可能以成人的视角看天空太久,只知天空的颜色有蓝灰之分,却从未转过视角。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才是最好的老师。随着一起听课的还有家长,家长们对自己孩子的写出的小诗也都是充满着期待和赞许。好在贫困并未蒙上孩子们彩色的想象力,课堂的最后,为孩子们以彩虹为桥许下愿望,多么希望在未来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家庭跨过贫困到达小康的对岸。

之后,我们又为四年级的小朋友开展“公益伴读”课程中的“手语歌——天使”,希望孩子们可以通过手语的学习理解残疾人的不易,加强对于聋哑人的爱心,培养简单的手语交流能力。我们首先以歌曲中有趣的意向作为引入,比如天使、天堂、海豚等,很快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在练习时间里,同学们与同桌积极的相互比划、纠正。随后进行逐句学习,熟悉后配上音乐。不得不说,孩子们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很强,在学习过程中全神贯注,很快就能将整首歌曲的手语串起来。也希望这些贫穷并不会影响到孩子们真挚的同情心,以及他们对爱的理解。

支教保研经验分享中山大学(北师大研支团支教感悟)(2)

北京师大研支团成员正在教授手语课程。王霄萌 供图

愉快的课程时间很快就告一段落,我们和孩子们依依惜别,孩子们临走还对老师们用手语比划谢谢。但是下午的调研过程却有一番不同的心酸难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