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太阳躲进了云层,大风扬起尘土,卷着细碎的石块打在车窗玻璃上浓重的尘土味让特警队员警觉起来,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雅安地震救援空降兵?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雅安地震救援空降兵(这里又来了不怕牺牲的队伍)

雅安地震救援空降兵

傍晚的太阳躲进了云层,大风扬起尘土,卷着细碎的石块打在车窗玻璃上。浓重的尘土味让特警队员警觉起来。

9月5日,四川泸定发生6.8级地震,紧邻泸定的雅安石棉县灾情严重。震后,一支由雅安公安特警56人组成的救援突击队迅速集结完毕,携带帐篷等应急救援物资向灾区挺进。

5日18时许,救援车队驶入省道S211石棉县新民路段,车队越往前越危险,右侧是千仞峭壁,左侧是秋汛涨水的大渡河,落石频繁,道路明显变窄并颠簸起来。

前进路上,车队接到通知,王岗坪、草科等乡镇道路不通,通讯中断,救援队要将打通水上通道作为第一要务。

救援队中的许多队员都来自本地,熟悉当地情况,也熟悉那段红色的历史。

87年前,石棉安顺场,长征的红军在后有追兵、前有强敌的危急局势下,在大渡河上撕开了一条血路。87年后,踏勘选址、牵线照明、搭建防护措施、调集救援船只,另一支不怕牺牲的队伍冒着危险挺进灾区。

7日7时,通宵鏖战后,新民临时码头建立。一艘艘船载满着救援物资进入前方“孤岛”,受伤群众则从这里登岸,紧急送往医院。大渡河两岸,余震导致两岸山体不停滑落,巨石伴着轰轰响声滚落而下。一来一往之间,特警队员们每一次迎面相遇,都用眼神互诉着平安。

在更远的草科乡,水路无法抵达,从王岗坪乡通往草科乡的路上,道路损毁更加严重,道路抢通机具严重匮乏,亟待人力支援。不顾一夜没有合眼的疲劳,特警队员们开始了长达6小时的急行军。

9月6日,雅安公安救援突击队徒步前往石棉县草科乡。

他们三人一个小组,快步冲过落石区,其余人员观察警戒。前方探路、左右观察、谨慎断后……历经宝兴泥石流、天全滑坡、“6.1”芦山地震,队员们凭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快速处置、灵活应变。

行进途中最怕滑坡形成的流沙斜坡,脚一踩进去就向下陷。一个不留神,人就会顺着沙子掉入大渡河。好在一路有惊无险,6小时的跋涉后,突击队终于在7日14时安全抵达草科乡。

9月6日,雅安公安救援突击队徒步前往石棉县草科乡。

当天下午,直升机搭载救援物资也到达草科乡,由于当地青壮年村民多数在外务工,搬运物资、搭建帐篷成了摆在眼前的最大问题。

当满身黄泥的特警队员出现时,老乡们既惊讶又欣喜。特警们肩扛手抬,很快,物资逐渐被有序地码放到帐篷中。物资转运完毕,他们又了解到新情况——和坪村地处高山,找不到停机点,所有物资只能全靠背运上去。

9月7日,雅安公安救援突击队在草科乡背运物资。

帐篷、米油、腊肉、油布……400余斤物资很快打包完毕,队员们在悬崖峭壁上艰难行进5小时、20余公里后终于抵达和坪村二组。“警察进来了,警察进来了!”人们大声呼喊。至此,石棉灾区所有“孤岛”全部打通。

入夜,借助蓝红闪烁的肩灯,队员们陪老乡拉家常。话到深处,不少人溢出热泪。

9月7日,雅安公安救援突击队在草科乡背运物资。

一位队员告诉记者让他最感动的一幕——地震发生时,80岁的曲木婆婆从家里只带出5个核桃,一直揣在怀里没舍得吃。那天下午他们正坐在地上休息,婆婆从怀里拿出了核桃,什么话也没说,就一直笑着塞给他们。

截止目前,雅安公安救援突击队在灾区累计参与管控主要道路3条、疏导管控车辆1000余辆、帮助搭建救灾帐篷130余顶、驾驶冲锋舟日均往返110余次、行程800余公里,累计转移过往人员1000余人次、转移受灾群众300余人次、联系救助走失儿童3名。(记者吴光于)

来源: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