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名志愿者背后的“文司令”,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传承抗疫精神凝聚青春力量团课?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传承抗疫精神凝聚青春力量团课
五百名志愿者背后的“文司令”
张月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雷宇
“热血沸腾地报了名,初上岗时还真有些胆怯。”20天的志愿服务生活结束后,90后李龙文始终记得,“文司令”张娟文在最艰难时送来的饼干的味道。
咸安区属于湖北“南大门”咸宁市的城区,武汉返乡人员众多,防疫任务艰巨。自疫情防控战役打响后,在社区卡点、驻点村、医学观察点、医疗队入住的酒店,穿着红马甲的青年志愿者随处可见,背后都离不开这位32岁的“文司令”。
1月23日,团咸安区委书记张娟文刚刚参加完一场返乡青年的参观交流会,就接到了抗疫的通知。
张娟文随即在乡镇团委群内“喊话”就近招募志愿者,很快组织起一支上百人的队伍,分成宣传组、物资捐赠组和服务医疗队,到辖区内的6个商场、20多个农贸市场传播防疫宣传知识,组织分发两万余枚口罩。
“自己正确佩戴口罩作出表率,然后向没戴口罩的群众发放免费口罩并普及防疫措施,不能漏过任何一个人。”每到一个宣传点,张娟文都会反复叮嘱志愿者。短短一个下午,在咸安区城区的10余个农贸市场和商场就几乎没有了不戴口罩的人。
在社区和乡镇连轴转了8天,张娟文每天早上8点出门,协调志愿服务,排查定点村社区疫情,再巡查办事处志愿者点位值守情况,仅在除夕当天回家吃了一顿饭。
1月29日,第一批云南援咸医疗队到达酒店。时钟开始不断拨快,精力顾不过来,她便把5岁的儿子送到爷爷奶奶家。
想在前面,走在前面,她很快组建起一支15人的小分队,当天安排妥当志愿者的出行就餐、保险领取、岗位培训等事项。第二天,志愿者便开始搬运水果、中药、饮品等,并向酒店提供统一订餐送餐。
相比云南的干热气候,咸安显得潮湿阴冷。医疗队不适应热空调,志愿者买来热水袋和护手霜。衣服晾不干,张娟文和她的团队到处筹集衣架。
每逢特殊节日,酒店便布满鲜花,餐桌上多了各种面食,理发师也来了……
如同上足了发条,张娟文和她的团队服务“一刻也停不下来”。
2月7日,在接到社区联防联控任务后的两个小时里,张娟文将紧急招募的45名志愿者分布到15个社区,负责社区消毒、管控人员流动。
得知温泉办事处社区和桃林村需要值守后,不到两个小时,又有100余人报名参加。最终,选出的59人在12个村社区设置起卡点。
志愿者工作步入正轨后,张娟文渐渐发觉“竟然还有时间坐一会儿办公室”,便又主动请缨成为酒店医学隔离点的负责人。
2月17日,简单收拾几件换洗衣服,她带着一位团委干部和两名志愿者住进了酒店医学隔离点。
一开始,有人抵触隔离工作,不愿入住条件较差的酒店。张娟文让志愿者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连续10天,查测体温、反馈检查结果、采购分配日用品、派餐送餐、清洁卫生一一落实到位,“有情绪的慢慢也消融了”。
前线物资紧缺,张娟文又迅速联系区青年企业家协会秘书长程科,组织起一支应急突击队,筹集到捐款和物资合计6万余元,消毒酒精8000余斤,口罩1万余只,手套2万双,防护服1000套,测温仪36只,发到了全区120余个村社区。
“工作暂告一段落,大家既欣慰又失落,欣慰的是疫情防控越来越向好,失落的是我们即将分开。”程科发现,志愿者和居民们处出了感情,志愿者之间成了“铁哥们儿”。
“若有战,召必回!”看到群里几十条刷屏的誓言,张娟文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青年突击队总是指哪儿打哪儿。”张娟文对志愿者应急救援中的优异表现并不意外。志愿者协会成立以来,在团市委的指导下培养了几十名核心骨干,各种公益活动都能看到他们活跃的身影。
有一次,一位酒店工作人员未经分配擅自拿了大厅里的水果。25岁的酒店志愿者当即指责,双方言语冲撞了几句。张娟文当即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解开彼此的误会,并对志愿者们做了心理疏导。
“工作得到认可,这些都离不开大家的奉献,但是人际交往多些沟通和互助,信任和温暖才能长存。”张娟文私下里劝慰说。
“不做青年官,要做青年友。”张娟文将这句话当作工作信条。志愿者张兵则说,值守的工作虽然辛苦,但却干劲十足,背后的秘密就是——“‘领头羊’每天都会关心大家的保障和困难,自己也带头干”。
目前,全区志愿者扩增到了500余名,无一感染。这个年轻的女团干笑言,“失眠症自动消失了”。
----------------
80后女团干张若琦:率先吹响武汉志愿者“集结号”
胡林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雷宇
40多天来,在青山区共青团的组织下,当地共有534名志愿者服务抗疫一线,负责的3个值守点位每天测温千余次,接送医护800余人次,累计参与搬运医疗、消毒、生活等各类物资1000余吨。
作为武汉市最早面向社会发布志愿者招募公告的团组织,80后女团干、团青山区委副书记张若琦是这支志愿者队伍的“领头羊”,始终带头战斗在第一线。
除夕当天,张若琦接到单位通知:立即返岗,参与疫情防控。她当即与家人道别,回到机关。
在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她联合十几名同事分工协作,在官方平台“青春青山”上率先发出号召: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支援一线。
青山区有12个街道、80多个社区、人口50多万。疫情暴发后,各处都急需支援。群众有所呼,团组织有所应。张若琦原本担心因为疫情形势严峻,可能招不到志愿者,但征集令发出后,志愿者们的热情超出了她的预料。
90后钢花小学音乐教师华雨辰、中国船舶集团七二二所控股公司90后职工贾威、土生土长的小伙子余靖、00后大学生陶梦婷等一大批青年志愿者向团组织申请报名,愿意共抗疫情。
“面对如此严重的疫情,青年一代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让大家非常感动。我们要保护好他们!”张若琦说道。
经过审核筛选,很快,281名志愿者作为武汉市团组织里最早的一批志愿者队伍投入战斗。此后,在团武汉市委的统一部署下,青山共青团又招募到253名志愿者。
在青山区,由志愿者负责协助的有两座方舱医院、11个隔离点、3处交通卡口、1处物资集散地。
张若琦明确线上管理、任务发布和签到的模式,有序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大桥和高速入口协助交警测量过路车辆人员体温、到一线医院和社区运送防疫物资、参与方舱医院和隔离点建设、接送医护人员、帮助社区消杀等多项志愿服务。
疫情支援工作最繁忙的时候,张若琦对接了十几个微信群,“每个群最少的有50人,最多的有300多人”。
“有44吨蔬菜,马上到达钢城第十小学操场,需要帮忙卸货!请求志愿者们支援!”3月7日下午,张若琦在微信群内发布完任务,不到半小时,就有80多名志愿者从家里赶到现场。
这样的高效率,她从未感到意外。大多数时候,捐赠物资到达武汉是在凌晨,可能有50吨,甚至100吨,数量大、时间紧,但张若琦觉得,“在我身后,有可爱而又敢于担当奉献的志愿者,有他们在,一切困难都可战胜!”
为了让志愿者做好全面防护,张若琦每天都在微信群强调防护常识;还和团区委干部想尽办法购买了3万多元的口罩、一般防护服和护目镜等,积极争取团市委、区委的酒精等防护物资,努力让志愿者安全上阵。
曾有志愿者感慨,更多时候,这位80后女团干更像是志愿者的 “知心大姐”。“她不仅带头扛在一线,还要照顾我们志愿者,准备好防护服和口罩。有时候任务重,志愿者有几百人,在外面吃不上饭,她就从团区委机关食堂订好盒饭送过来。她的车里几乎天天都有为志愿者准备的零食、饮料,给大家补充能量。”
40多天来,张若琦没有一天休息,积极对接一线各类需求和物资信息,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每次“突击”,她都会提前到达,给志愿者测温和签到,联系物资、进行装卸、整理方舱……都在紧张有序中高效完成。
李涛是最早加入的志愿者之一,这名土生土长的武汉90后,最初与8名志愿者一起,负责在二七桥、天兴洲长江大桥、北湖收费站三处交通卡口,为司机进行体温检测,替换此前在这里执勤的医生,方便他们回到医院一线。
他记得,1月26日,雨下得很大,张若琦当天上桥不下4次。“当时疫情形势紧张,防护物资很难买到,她要协调多处的志愿者工作,特别忙,但还是多方筹措,为我们送来了雨衣、手套、消毒液和口罩。”李涛说,考虑到桥上的志愿者不好就餐,张若琦还特意从机关食堂买来盒饭送了过来。
从1月25日开始,90后志愿者郑畅就一直在张若琦的带领下,与小伙伴们奋战在一线。最初,疫情形势严峻,看着这座熟悉的城市不断有年轻的医护人员倒下,连身边好友也因为疑似而被转入了隔离点,他一度感觉生活失去了阳光。
看着郑畅沉闷的样子,张若琦鼓励他拾起生活的勇气,乐观迎接挑战。看见很多像张若琦一样年轻的共产党员都勇敢地冲锋在前,郑畅振作起来,也有了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想法。1月27日,他就在张若琦的鼓励下,向公司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张若琦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春暖花开的那一天,能脱下口罩,与连日一起奋斗的志愿者们微笑问好。
----------------
梁露:青春战“疫”的领头雁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洪克非
从1月14日至今,近60天里,梁露没睡过一个囫囵觉。17年前,她还是一名抗击非典的护士,而今,这位长沙市第一医院主持工作的团委副书记,一直奋战在抗击疫情的前线。
长沙市第一医院领导班子大多参加过2003年非典战“疫”,去年年底,他们就敏感地关注到来自武汉的特殊病情,并做好了工作预案。梁露负责将此方案逐一细致地通知到各个重要科室,随后起草了《防治工作方案》。
1月16日,湖南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在该院被发现,工作机制立即激活。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医院团委面向全体团员青年发出号召,提倡身体素质好、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的青年医务人员参加医疗队。“大家积极响应,有很多人已经回去过年了,又马上赶回来。”院长刘激扬介绍,第一批就有400多名青年主动请缨。
梁露牵头组建了长沙市第一医院青年突击队。在首批组队参战的17名医护人员中,“70%是青年,有内科、南院、门急诊等团支部的多位团干,很多有过抗击非典、埃博拉(援非)、甲流、禽流感的经验。”依照当年的经验,梁露一一叮嘱上阵的队员们,要严格按照呼吸道传染病的措施隔离到位,要注意休息和减压,保持自身的免疫力。
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被确定为湖南省唯一的省级定点医院,北院原有的63名病人需转至南院。考虑到这批病人的情况,梁露带领已创设4年的“红丝带之家”志愿者队伍,细心做工作,协助病人搬运物品,稳妥地实现了患者转移,腾出了89个床位。她协调人员对整个楼栋消毒,做院感控制,准备好救治设备。
地方腾挪出来了,但要改造成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病房,工作千头万绪。“像人工肺这样的设备,市级医院没有。我们连夜联系厂家购买。”梁露说,设备也是一线医护人员的底气,兼任院办副主任的她按诊疗规范要求,了解科室所急需的各类设备,忙碌一个通宵,列出清单,向长沙市卫健委打报告申购。
根据疫情研判,长沙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决定将医院北院的生活综合楼也改造为病房,以备万一。这两栋楼没有中心负压吸引,没有中心供氧,大量物资需要补充。大年初二,她和医院采购、总务、护理部等部门反复协商,拟订了60类物资清单,“细到连垃圾桶都订了3个型号”。
如此名目众多又大批量的设备采购,在疫情蔓延的春节期间困难重重,梁露决定利用自己多年从事公益活动的人脉关系解难。
征得院长同意后,她对接了多个捐赠群,希望社会各界能援手;共接受各类口罩1.92万个,各类防护服3430件,面罩、护目镜4100个,手套6.4万双,为一线防护起到了极大的保障作用。“晚上11点发到群里,就有一大批爱心人士来帮忙。很多厂家不仅供货,还包安装!”梁露说,3天时间,一边募捐一边改建。医院六七百人一起上,负压吸引、中心供氧设备,空调、热水器、消毒机、病床、布草、电视机等60类物资全部安装到位,连拿手术刀的高级专家都在刷马桶,创出了一个战“疫”的“长沙速度”。设施齐备、焕然一新的病房有力地保障了长沙对新冠肺炎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逐渐增加,累计达239人,一批批青年骨干和团干激情请战一线。
“96年出生的团干赵莹莹、北院团支书刘希、重症病房的陈科文、市青年岗位能手湛涛、艾滋病科唐伟……去了100多名青年骨干,占了本院一线医护人员的60%。”眼见身边的小伙伴一个个冲上前线,抗击过非典的梁露时刻绷紧安全的弦,细心周到地关心关注着每一个防控的细节,协调医疗救治组、物资保障组、后勤保障组等6个应急组,随时处理突发事件,并编发疫情简报54期,筹备会诊会、主题培训、座谈会72场。
春节期间的长沙天气寒冷,而病房必须定期通风,她辗转联系了12个服装厂,购买到200件长款羽绒服作为医务人员外用工作服;并对接爱心企业,为每个医务人员配备背包、秋衣秋裤、洗护、面护用品,提供新鲜水果,为每位医护人员家属邮寄食品。
有住院患者发朋友圈说冬天洗头担心感冒,她立即购买电吹风送进病房;看到医护人员的脸和手被防护服和头套勒出了痕迹,她协调300支鞣酸软膏送上一线;担心队员们天天吃盒饭感觉乏味,她又捎来了一批草莓……忙前忙后的梁露,成了战“疫”一线青年医护人员心目中最喜爱的“知心姐姐”,也成了凝聚斗志的能量源。
2月25日,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探访时,看到了令他意外的一幕——首批“下岗”的17名医护人员一起表示,请组织考虑他们有成功战胜疫情的丰富经验,让他们再度披挂上阵继续战“疫”。至今,17人中的12名团干部仍然奋战在一线。
----------------
一个基层团干奋战“疫”线的四十五天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5村1社区,挨个跑。防输入、防聚集,及时了解工作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走访困难群众,检查人员摸排、卡口值守、防疫宣传、台账资料等大小事项……”团宿松县委副书记余玲的一天,从入村督查防疫工作开始。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地处皖鄂赣三省交界处,紧邻湖北黄冈市黄梅县和蕲春县,防疫形势严峻。宿松县委组织部从部分县直单位抽调科级干部派驻各乡镇开展防疫督导。大年初二下午接到任务后,和家人说了一声,余玲就立即前往该县疫情较重的长铺镇报到,至今仍战斗在防疫一线。
一到镇里,她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有时天气好了,防控压力会相对增大。村民喜欢三五成群聚集、晒太阳。”余玲介绍,碰到这种情况,往往要劝说好几遍,第一遍劝完,自己走了以后,过一会儿,发现村民又聚起来了,又要再劝一遍。“要耐心、反复劝好几遍,有时还要打电话给当地村干部求助。”
大年初三,在余玲驻镇第二天,该县第一例确诊病例出现在长铺镇马塘村余西组。余玲和同事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对该组居民进行封闭式管理。
现场,有群众围观,甚至出现一些恐慌情绪。“这一刻,突然觉得病毒就在身边,稍不注意就会被感染,但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当时,余玲等人迅速将进出道路封好,嘱咐大家近期不要出门。“我告诉他们,封闭式管理是为安全着想,有什么需求可以发短信给村干部。就这样,大家才散去,陆续回家。”
也有人劝余玲,让她尽量少去马塘村。“不行啊,我必须去看看村里防护、管控有没有到位。心里其实也忐忑,但很多村干部穿着厚雨衣当防护服,‘全副武装’冲锋在一线,相比于他们,我们这不算累,也不算危险!”
在疫情防控督查中,偶尔会出现群众不理解的情况。在当地,很多子女和老人住在不同村镇,长铺镇又处在交通枢纽位置,走亲访友的人不少。一次,她看见一对骑着摩托车的夫妻在卡点前被拦了下来,跟值守志愿者争论,情绪很激动。
原来,妻子母亲80多岁了,住在邻村哥哥家,想去看看,顺带给她送点东西,志愿者不让过卡口,他们很不理解。
我们轮番上前做工作,“看望母亲心切,我们能理解,但是如果大家都这样,不遵守管理和规定,想去哪就去哪,健康安全得不到保障。志愿者天天在帐篷里24小时坚守,就是为了保护大家安全啊,所以请你们积极配合,疫情结束再探望母亲。”听到这些,夫妻俩才骑着车离去,并和志愿者们道了声“辛苦”。
连日来,余玲还积极思考,发挥共青团动员优势,她不仅联系青年创业者和企业家,捐赠爱心物资,还联合乡镇团委组建青年突击队,号召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到户籍所在村报到。这些年轻人的奉献精神也感动了余玲。
蚌埠医学院00后大一学生徐丹是突击队一员,她主动申请到距离稍远的道路管控点值守,每天骑车往返,不论风雨,坚持到岗。2月21日,利用轮岗空闲时间,她偷偷跑去献血400毫升,稍事休息后立马返回岗位。
1月27日开始,马塘村余西组实施封闭管理,群众生活物资保障成了难题,28岁的马塘村团支部书记高超主动请缨成为“采购员”。“我家是开小卖部的,平常进货采购也有经验,这份‘美差事’非我莫属。”高超说。
事实上这份差事很苦,群众日常生活需求大、种类繁多,要专门开车去不同地方采购,高超时常一跑就是一上午,手机相册里都是购物清单……
“这群青年志愿者干事特别有劲、认真、规范,记录工整、态度负责,得到了百姓和村干部一致认可。”余玲感慨道。
在基层驻点督查40多天,她对共青团工作也有了新感悟。“要多在基层走访、扎根,真正了解一些困境儿童需求,今后制定服务青少年的政策或开展活动时,才能更接近基层需求,团的工作才会更有实效。”
这些天,余玲偶尔回一趟家,拿点换洗衣服就赶回镇上。妈妈想她,只能拨通手机视频,但不敢说太多思念的话,怕她分心。
“虽然这么多天‘连轴转’,有时候忙得睡眠不充足,但是大伙一直没有一句抱怨,我也会继续坚守!”余玲说。
----------------
莫明聪:“我是团干,我负责!”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
“没问题,这个活儿我一定干好!”当莫明聪接到医院“向社会募集医疗物资”的紧急任务时,其实心里完全没底。但疫情当前,作为团委书记,他选择迎难而上。
新冠肺炎疫情刚发生时,预判到春节期间防护应急物资将严重紧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广医一院”)紧急向社会“求助”。对接工作落到了医院团委书记莫明聪的肩上,1月23日下午,接受捐赠的公告对外发布,他也通过各种微信群传播需求。
钟南山院士团队也缺医疗物资!当时,广东多家奋战在战“疫”一线的医院相继发公告“接受社会捐赠”,希望各界依法合规爱心捐赠防护物资。
既要为驰援湖北的同事“备粮草”,又要为本院抢救危重病人筹物资。莫明聪带着医院的团员青年争分夺秒,短时间内为5名队员准备了27件行李。1月26日大年初二,医院防护眼罩告急,莫明聪了解到花都区一企业愿意捐赠200副医用防护眼罩,立马驱车100多公里将防护眼罩送到医院仓库,解决物资紧缺的燃眉之急。
莫明聪很快建立起“后援团”,邀请了院感科、总务科、供应室、设备科、药学部等共同商议捐赠物资的事宜。为了避免出错,莫明聪进行了登记。
疫情发生后,共青团号召各级团组织、广大团员和团干部全面履行团组织职责和团员义务,聚焦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广泛组建各重点领域团员青年战“疫”突击队,科学、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把共青团的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体现到大局贡献度上,让团旗紧跟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南山志愿服务队成立于1996年,钟南山院士担任名誉队长,而且经常和年轻人一起参与志愿服务。作为南山志愿服务队的执行队长,莫明聪还在专业领域带领大家发挥战“疫”突击队的作用。在广医一院驰援湖北的队伍里,就有19名队员是南山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在抗疫一线的重症患者救治中作出了贡献。
为了做好防控工作,莫明聪组织南山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随广州医科大学学生处、团委到广州南站、汽车客运站等检测点值守,为过往乘客检测体温,把好外防输入的关键岗位。此外,他们组织“社区三人组”,到辖区内各社区为武汉返回社区的居民上门服务,对重点人员落实追踪到人、登记造册、居家隔离等防护措施。
除了支援一线,莫明聪还带领大家制作了一批防疫宣传科普知识视频、宣传册,协助基层党政部门编制防控政策,引导社会正确认识新冠肺炎疫情并做好个人防护。截至目前,南山志愿服务队已有超过100人次参加项目,服务时长达600多小时。
医护人员在外战“疫”,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家庭。“从一开始就把支援一线医护人员及其家庭作为服务队最重要的工作。”莫明聪说,医护人员家里老人小孩有什么需要,“我们随叫随到,及时解决”。
在武汉金银潭医院ICU奋战了40多天的桑岭医生,有一天急忙联系到了莫明聪。作为钟南山院士团队的一员,桑岭抢救了很多危重症病人,但在广州的家人却为没口罩而犯愁。莫明聪马上解决了问题。截至目前,他们给在湖北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家属分发了2000多个口罩。
按照“青春情暖——白衣战士致敬行动”的安排,莫明聪和小伙伴们分工,与驰援湖北医护人员家庭一一结对,保障他们的口罩、消毒用品等防护物资,还为医疗队员及家属送菜送水果上门,为其子女送上“学习能量包”等。
17年前,钟南山院士坚定地说“把最重的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而今,“南山精神”影响着一代代的南山人,遇到困难时,莫明聪经常说:“我是团干,我负责!”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来源:中国青年报
,